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端午,草木與習俗

2024-06-08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孟祖平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來臨。端午節又稱重午節,最初是上古時期祭龍的日子,結合當日龍之天象,端午是剛陽正氣匯集的吉祥日子,故又稱正陽節、端陽節。古人認為,這一天有利於驅邪消晦,由此民間有許多「祛病辟邪」習俗。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日,大人們會到郊外采來新鮮的菖蒲和艾草,清除泥土,將它們葉尖朝上,懸掛門窗之上,用以驅蟲辟邪。吃晚飯的時候,奶奶在餐桌上要放上粽子、雄黃酒(或黃酒)、鹹鴨蛋黃(或黃豆)、黃瓜(或黃花菜)、黃魚、黃鱔等「五黃」酒菜。

端午期間,螢火蟲最多。當時,我吃鹹鴨蛋很是小心,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吃光蛋黃蛋白,將蛋殼洗凈,晚上將捉來的螢火蟲裝在蛋殼裏,破殼處糊一層薄紙,螢火蟲在蛋殼裏一閃一閃,好看致極。

端午節與「五瑞辟邪」習俗

民間傳說,端午時節,是五種有毒動物(「五毒」)出沒之時,「天中五瑞」能鎮「五毒」,古人按「五行」將木菖蒲、水艾草、土若榴(石榴)、金頭蒜、火英丹(龍船花)五種植物合稱「天中五瑞」,在端午節用以驅毒避邪。

艾草與菖蒲自古是中藥,能治病、驅毒蟲,民間傳說,艾草有純陽之性,有特殊氣味,能祛避邪疫。菖蒲為「天中五瑞」之首,葉狀若寶劍,有「水劍草」之稱,民間傳說可「斬千邪」,是防疫驅邪的靈草,【神農本草經】等古籍有其祛病解毒藥用等記載。

端午節,民間還有釀菖蒲酒習俗,菖蒲酒在漢代十分名貴,有「美酒菖蒲香兩漢,一斛價抵五品官」之說。明代,菖蒲酒在民間十分流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菖蒲酒,……久服耳目聰明。」

石榴花盛開五月端陽,是瘟疫流行季節,民間傳說,石榴能驅邪納祥,古代民間所繪吉祥圖,常把辟邪的鐘馗和石榴花組合成吉祥圖懸掛門戶。南宋時,老杭州人在端午節還有給孩子佩戴石榴花習俗,有祈願平安、富貴等吉祥寓意。

龍船花,又名仙丹花,為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端午時節,花朵盛開,花葉秀美,花色豐富,因花期較長,又稱百日紅,花未開之時,花瓣像一根根微細簪,開放後,四片花瓣平展成一個個十字,十字圖形在古代是避邪驅魔、去病瘟的咒符,因此龍船花被視為避邪驅病之花,端午期間,人們在劃龍船之前,常把該花與菖蒲、艾草並插在龍船之上。

蒜頭,又稱蒜果,氣味辛烈,有殺菌效果。在端午節民間習俗中,常將蒜頭附於菖蒲上,懸於戶外,避邪去疫。

在明代,張岱在【夜航船】中將蜀葵花稱為「五瑞」之花,蜀葵花開端午前後,又稱「端午花」,其花色鮮艷,花色多樣,有「端午錦」美稱,因莖葉高大,又稱「一丈紅」,花開之時,節節攀升,有「步步高升」吉祥寓意。自古以來,每到端午節,老杭州人有賞蜀葵、插蜀葵習俗。記得小時候,院子裏有蜀葵種植,端午節那天,奶奶就會到院中剪來新開的蜀葵花,插在花瓶,擺在堂屋櫃子之上。

端午,飲雄黃酒、佩戴香囊習俗

端午節有飲雄黃酒習俗。端午期間,毒蟲增多,古人認為,雄黃酒可解「五毒」,能祛病驅邪。在端午日,人們除了飲用,常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為讓孩子免受蟲、蛇傷害,民間常將雄黃酒塗抹在小孩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小時候,每到端午日,大人會用酒調和過的雄黃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王」字,象征老虎附體,以辟邪防疫,每到寫完「王」字後,院子裏的小夥伴會相互比賽,誰額頭的「王」字更大、更像老虎,誰就是贏家。

古時候,端午節還有佩戴香囊避除穢惡習俗,香囊內裝有多種芳香草藥,有驅蟲、防病功能,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小時候,每逢端午日,大人會給未成年孩子佩戴香囊。江南一帶,香囊圖案、色彩豐富,常繡有各種吉祥圖案,香囊外包常以絲布縫成,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結成一串。五色絲,自古被賦予吉祥長壽等美好祝福的寓意。當時,老宅巷子裏有位熱戀中的小姐姐,有一年,她特意在香囊上精心繡制了雙蓮並蒂圖案,要趕在端午節前送給自己心愛的情郎。

端午,吃粽子習俗歷史悠久

端午節有吃粽子習俗,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據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最初粽子被稱為「角黍」,用菇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後來,為紀念屈原,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又稱「筒粽」。

端午吃角黍,最源於上古時期夏至日祭地神習俗。古代,夏至是重要的節氣,也夏季的節日,這一天古人要有用角黍祭祀。「角黍」由黏性黍米包裹而成,黍米是遠古時期古人食用的糧食,後來水稻普及,粽子多用稻之糯米包裹,粽子之名才開始出現,因「粽」和「宗」、「中」音近,端午節吃粽子有「光宗耀祖」「功名得中」寓意。取到了晉代,粽子已成為端午時令食物。粽子餡料品種繁多,北方多包小棗等甜餡,南方餡料豐富,常用豆沙、鮮肉、蛋黃等餡。包粽子的葉子,南方以箬(ruò)竹葉為主,北方以蘆葦葉為主。

粽子在浙江嘉興、湖州和杭州等地尤為普及,記得老家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要包粽子。小時候,為了包粽子,每到端午節前夕,奶奶與母親要提前忙綠:洗粽葉、浸泡糯米同時,還要準備鮮肉和豆沙、紅棗等食材。當時,粽子形狀有三角、四角之分,四角棕形狀如枕頭,也稱枕頭粽,俗稱「美人粽」。

在杭州塘棲,粽子有雌雄之分,「雄」粽是三角粽,「雌」粽是四角粽,也叫「斧頭粽」。雌雄粽的餡也有不同:「雄」粽不放餡或放藕絲,「雌」粽包紅豆或肉餡。據老塘棲人回憶,老底子塘棲「軋蠶花」相親大會,粽子是定情之禮,小夥子會帶著「三角粽」,姑娘們則隨身帶四角粽,如果相互看中,會相互交換粽子。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