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稻田裏是怎樣的一個樂園?最後一代農人的孩童生活,不會再重演了

2024-06-25文化

集體的體力的勞動有一種天然的魅力,尤其是像插秧這樣的勞動,起秧、運苗、拋秧、插秧,白水藍天,動與靜間,總有一種溫暖而澎湃的情緒在人們之間蕩漾。至少對我們這種湊熱鬧的孩童,一點不輸過節。

如果說插秧是群體的嘉年華,是熱鬧帶給你高漲的情緒,等秧苗逐漸成長,稻田就變成了個人恬靜的樂園。

先說你在稻田裏都能發現什麽。稻田裏有小魚,這裏三種小魚最常見,實在不清楚它們的學名,就只能用本地土話稱呼了。第一種小魚叫「醬末渣兒」,大的也不超過一寸,很多是一兩厘米長,大部份白色的身子灰色的脊背,兩側大大的眼睛,魚太小了,很少有人要,這種魚只是稻田和池塘裏的背景。一種叫「木插片」,魚鱗摸著像紗布,全身大部份灰色,尾鰭有棕紅色鑲邊,特別耐活,很多時候捉來養瓶子裏。還有一種叫「沙骨驢兒」,魚身有些圓柱狀,有一兩寸大小。

稻田裏的魚很少抓來吃,稻田的魚又小又少,稻田裏最多的是蝦,不過捉蝦要等到秋收以後了。等收割了水稻,稻田裏挖條溝,把水澈到更低的水渠裏,在近水渠的地方用篩子閘住,稻田裏的蝦順水而下,聚在篩子處,就可以用笊籬把蝦撈起來,半個晚上,多的話,可以撈一大笸籮。蝦可以賣錢,可以做成蝦醬,很是喜歡蝦醬。

除了小魚小蝦,稻田裏還有泥鰍和黃鱔,黃鱔一般都會在田埂處打窩。還有田螺,本地叫「牛牛」,那種大田螺,不是炒的那種螺螄。這種大田螺,很少有人吃,很多拿來餵鴨子。水田裏還會有一些少許的河蚌,一般都很小,有的還像海蠣子的形狀,一般也是拿來餵鴨子了。稻田裏最多的當然是青蛙了,整個夏天,最多的課外活動就是釣青蛙。

稻田裏除了各種小動物,還有很多美味的植物,像地梨兒,荸薺的樣子,稻田裏的地梨比較小,圓圓的,比花生米要大一點。地梨的秧就像小蔥一樣,光腳在稻田裏,經常踩到地梨兒,順手就可以挖上來,所以也叫「踩地梨兒」。地梨生吃清脆香甜,很是好吃,不過要小心,有一種地梨兒,像木頭,不能吃,又叫木地梨兒。

還有茨菇,稻田裏的茨菇比較少,河溝裏比較多,因為茨菇的葉子太大太顯眼了,基本都當作雜草給除掉了。茨菇生吃有些像黃豆一樣的腥氣,要煮熟了吃,又面又甜。

當然,稻田裏最讓人討厭的是螞蟥,在稻田裏走一遭,鮮有不被螞蟥蟄住的。螞蟥吸附在腿上,不能扯,螞蟥的吸盤很厲害,扯斷了也扯不下來,要不斷拍打,它就會縮成一團掉下來。

當盛夏來臨,起個大早,來到稻田裏,你會發現很多的蜻蜓,剛剛脫殼,還不能飛,一早上能夠撿很多,撿回來可以餵雞。現在每每想起來,小時候釣青蛙、抓蜻蜓,總有種歉疚的心情。

稻田裏當然不只是有趣味,一定還會有辛苦。在稻田裏最辛苦的就是拔秧稗,秧稗在沒有抽穗之前,和水稻幾乎沒有區別,只是葉子比水稻要暗要光滑,水稻莖偏扁,秧稗的莖偏圓。秧稗的根系非常發達,是稻田裏危害最大的雜草,本地叫「稗子」,也叫「鐵稗子」,可見起拔來很費勁。

拔稗子的辛苦倒是不在於費勁,在酷暑難耐的暑天,人不動都一身汗,當你站在太陽下的稻田裏,身上的汗像小溪一樣流淌。這時候是穿不住衣服的,被汗水打濕的皮膚,與粗糙的水稻葉子摩擦,一會兒就會鮮紅鮮紅的,被汗水一蟄,滋味是非常的酸爽。

稗子雖是雜草,挺拔的稗草,高挑著一穗尾巴,與金黃無邊的稻田,相映成趣,是秋,是收獲,是家,成為記憶裏最深刻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