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今年清明節要提前?老輩傳承的「清明6寶」記得吃,好吃又好做

2024-03-09文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間過得真快,春節還未過去多久,清明就快到了,這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

最初的時候,清明還只是一個節氣,並沒有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等習俗,這是因為現在的清明節是融合了 「寒食節和祭祖節」 這兩個節日,寒食節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天的一個節日,據說起源於春秋時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禁火、吃冷食,以示對介子推的懷念,而祭祖節則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祭祀先祖的節日。

從唐朝開始,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已經開始逐漸融合。到了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取代了寒食節的地位,成為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個過程中,寒食節的習俗和文化內涵也逐漸被融入到清明節中。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習俗內容,也使得清明節成為了一個更加重要和隆重的傳統節日。

2024年清明節要提前?

今年清明節要提前這個說法,我是聽周圍農村老人說的,剛聽到這個說法我其實很不解,因為按理說清明節每年都是4月的4日或5日,而今年也不例外是4月4日,那麽何來提前一說?最後我研究了一下,發現了這個說法其實是有一些道理的。

今年清明節雖然是2024年4月4日,但對應的農歷時間為二月二十六,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書中記載: 「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由此可見,清明交節的農歷時間正常在三月份,所以清明節也叫 「三月節」, 如果清明再二月就是 「早清明」 ,而今年清明是在農歷的二月二十六,很明顯就是「早清明」。

不過這種情況是屬於正常現象,因為2023年有閏月的緣故,才會導致今年的農歷比往年提前了一些,但清明節本身就是一個陽歷的節日,與農歷沒多大的關系,所以,說今年清明節提前,是有一些牽強的。

清明節不僅是節氣也是節日,因此這天的節俗有很多,除了掃墓以外,還有踏青遊玩、插柳戴柳、放風箏、植樹等習俗, 除此之外,這天還有著「清明6寶」,很多人不清楚是什麽,這是老一輩的傳統,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青團【暖菇包】

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用青艾汁混合糯米粉制成,中間加一些餡料。它口感綿軟,帶有清淡悠長的青草香氣。清明節吃青團在南方比較常見,【清嘉錄】中提到 「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吃青團不僅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著團圓,也是為了紀念先人,表示對其的思念之情。

青團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杭州人愛把青團叫清明團子,有些地方習慣叫清明果、清明粿,還有些地方稱之為清明餅、清明粑、艾葉粑粑、艾葉糍粑、艾草糕,甚至菠菠粿、暖菇包等。另外,青團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豐富的糕點,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澱粉等營養成分,適量食用,能夠補充人體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

青團的做法比較簡單,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家庭做法:

(準備材料:糯米粉、艾草、清水、芝麻、核桃、花生、白糖、豬油)

  1. 將艾草洗凈,去掉幹葉和梗,加水打成漿汁。
  2. 把艾草汁擠出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是否保留艾草泥。
  3. 將糯米粉與艾草汁混合攪拌成絮狀,然後揉成光滑的面團。
  4. 準備餡料,將核桃、花生打碎,與白糖、豬油、芝麻等混合攪拌均勻。
  5. 取一塊面團拍成餅狀,包上餡料,然後揉成團狀。
  6. 將包好的青團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燜3分鐘即可出鍋。

這樣做出來的青團,口感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

二、薄餅

在閩南地區,清明節有吃薄餅的習俗,特別是廈門,薄餅也被稱為春卷。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明朝時期的同安人,當時人們用面皮包裹各種菜肴,以此來紀念已故的親人,並表達對生命的珍惜和對春天的喜悅。後來,這一習俗逐漸流傳開來,並成為閩南地區清明節的重要食品之一。

薄餅也被稱為春卷、潤餅或擦餅,這是用精面粉制成的圓形薄皮,通常包裹著各種餡料,如蔬菜、肉類、海鮮等。薄餅作為一種方便攜帶和食用的食品,也適合在清明節期間外出踏青時食用。人們可以在享受春光的同時,品嘗美味的薄餅,感受春天的氣息和生活的美好。

薄餅的做法雖說也很簡單,但制作時需要掌握火候和技巧,以免破皮,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制作方法:

(準備材料面粉、水、油)

  1. 將面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攪拌成面糊。
  2. 在平底鍋中加熱適量的油,然後用勺子將面糊舀入鍋中,迅速用鏟子將面糊攤成圓形薄皮。
  3. 等待薄皮煎至金黃色後,翻面繼續煎另一面。
  4. 將煎好的薄皮放在盤子上,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將餡料放在薄皮上,卷起來即可食用。

俗話說「眾口難調」 ,餡料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去制作,無論什麽餡料裹上都很好吃。

三、棗餅

在北方地區,棗餅又叫 「子推餅」, 這種糕點采用酵糟發面,內嵌香甜的紅棗,經過蒸制後,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奇比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老話說 「春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 ,棗餅在清明節期間食用,也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棗餅的做法看似復雜,其實很簡單,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省時間的做法:

(準備材料:面粉、紅棗、酵母、白糖)

  1. 將紅棗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撈出瀝幹水分,去核,並將紅棗碾碎成泥狀備用。
  2. 將面粉倒入一個大碗中,加入酵母,並慢慢加入溫水,一邊加水一邊攪拌,直到面粉成為一個柔軟的面團。然後蓋上濕布或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直到面團體積增大一倍。
  3. 將發酵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撒上一些幹面粉,揉勻排氣。然後將面團分成若幹個小劑子,每個劑子搟成圓餅狀。
  4. 將搟好的圓餅放在手掌上,用勺子舀一些紅棗泥放在餅中央,然後將餅的邊緣捏起,封好口,使紅棗泥完全包裹在面餅內。
  5. 將做好的餅胚放在蒸鍋中進行二次發酵,時間大約為15-20分鐘,直到餅胚再次膨脹。
  6. 二次發酵完成後,開火蒸煮。大火蒸開後保持20分鐘左右,然後關火,但不要立即開啟鍋蓋,等待5-10分鐘後再開啟,以免餅因突然遇冷而回縮。

這個做法算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您有更簡單的做法,不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四、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老話講「清明不吃雞蛋,窮的亂顫」,這個習俗最早是先秦時代一些地區寒食節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逐漸融合成清明節期間的習俗。

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期間,由於有禁火的習俗,因此人們需要準備一些冷食以備食用。而煮熟的雞蛋是這一時期最好的食品儲備之一,既方便攜帶又富含營養。因此,吃雞蛋成為了寒食節期間的一種重要習俗,並延續至清明節。

五、饊子

清明節吃饊子的習俗也是與古代的寒食節有關。據史載,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晉國名臣義士介子推,寒食節要禁火三天,除了準備雞蛋外,人們也會前炸好一些環狀面食,作為寒食節期間的幹糧,既是為寒食節所具,就被叫做 「寒具」 ,這就是饊子的前身。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庾信有說 「細環餅,又名寒具,入桓譚【新論】,庶幾見之」 ,可見當時已普遍食用饊子,並有了「寒具」之稱。由此可見,在古代饊子已經成為了人們寄托思念、祈求幸福和團圓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清明節吃饊子的習俗在一些地區可能已經逐漸淡化或消失。

六、粽子

很多人認為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其實最早的時候吃粽子是寒食節的重要習俗,因其方便攜帶、保存期長所以稱為寒食節最重要的食物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吃粽子的習俗逐漸從寒食節擴充套件到了端午節,而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這是因為糯米具有較高的黏性和口感,適合用來包裹各種餡料。粽子的餡料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在南方地區,人們喜歡吃鹹味的粽子,如肉粽、蛋黃粽等;而在北方地區,甜味的粽子更受歡迎,如豆沙粽、紅棗粽等。

總結,清明節無論在農歷中是否提前,但在陽歷中的日期卻是相對固定的。因此,我們不必過於在意清明節是否提前,當做樂趣聽聽罷了。在清明節,別忘了品嘗「清明六寶」,然而,需要註意的是,「清明六寶」並非指的完全就是以上食物,而是代表了清明節期間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這些習俗因地域而異,但都承載著人們對祖先的緬懷和對生活的熱愛。

你們那裏清明節有吃什麽的習俗嗎?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