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孫雁翔:從我的創作經歷談:「中國城市山水畫的形成與發展」

2024-10-10文化

中國當代城市山水畫正在形成自己的時代面貌,這一方面得益於,自身有文化傳統有生命力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城市迅猛發展,時代的呼喚催生了當代城市山水畫的形成。它從傳統中走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今天重塑新生,並換發出勃勃生機。城市山水畫緊扣當代城市發展的命題,藝術家透過對各具特色的城市的描繪,尋找城市最具特色的精神體現,去編織城市之夢。藝術家們透過對城市山水畫的創作,用新發展理念、新的筆墨語言來表現新時代的「山水城市」,「讓創造弘揚傳統、讓山水融通城市」,弘揚主旋律、彰顯時代精神是城市山水畫的創作方向,它承載著中國文化、中國畫審美取向、中國城市高品質發展的人文精神。在技法上,城市山水畫貫通古今,融會中西;在創作中,城市山水畫體現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意境、展現著城市活力、創造了城市之美,並成就高品位的中國制造、中國品牌,若以此朝著這個方向,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定能匯聚成城市山水畫的壯麗圖卷。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城市山水畫創作規律基礎理論研究,從而引導整個創作走向。

一、中國當代城市山水畫形成的主要原因

早在中國600多年前,城市山水畫就留下了發展的種子。當人們一提起城市山水畫,不得不想到的是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在他筆下,北宋汴梁的繁華景象豁然映入我們的眼簾,在那個沒有照相機的年代,若不是張擇端的這幅畫還原了歷史,人們很難想象北宋汴梁城究竟是什麽樣?也許更重要的在於它的文化價值,他開啟了中國畫表現城市的新篇章。至此之後,才有明代的【皇都積勝圖】,清代宮廷畫家王翚的【康熙南巡圖】、徐揚的【乾隆南巡圖】、【姑蘇繁華圖】等等傳世經典,受到歷代致力於此畫家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之後,在50年代前後,北京畫院集體創作了【首都之春】,也備受矚目。無疑,【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的傑作,它是反映了北宋汴梁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對研究北宋城市生活、民俗、交通、建築等,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統一到了富於變化的畫面中,堪稱中國院體繪畫之經典。

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代繪畫達到了一個高度。彼時,群星璀璨,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郭熙、範寬、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矽、王希孟、張擇端等開宗立派的大師,比比皆是,然而,中國的山水畫自宋代以後,輾轉六百年多年,隨著朝代的更叠,藝術創作理念、審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山水畫經歷了從院體畫追求「以形寫神」的至高境界,到文人畫家追求「筆墨情趣,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尤其到明末清初的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 之論後,中國畫的創作「文人畫」傾向越來越濃,後來文人畫風幾乎占據了整個畫壇,清代的畫家普遍標榜「文人畫」的士氣,以文人畫的標準,去模仿宋代繪畫為能事。作為清代院體畫的代表——「四王」,其作品充滿了「程式化」和復古之風。後來,清代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提出才給清代的畫壇註入一絲生機。直到中國的「五四運動」,一批「文化知識分子」認識到 「文人畫家」思想阻礙了中國畫的發展,文人畫家回避深入塑造物件,也很難表現社會生活的現實需求,所以才有了改良中國畫的願望。那時,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些有誌之士第一次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等改革中國畫的主張。林風眠、劉海粟等藝術家也在西方繪畫裏尋求改良中國畫的途徑。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徐悲鴻大力倡導下,李可染 、傅抱石、錢松巖等一大批畫家紛紛走出畫室到生活中寫生,然後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佳作,如李可染的【萬山紅遍】、錢松巖的【紅巖】、傅抱石和關山月創作的【江山多嬌】等等作品,北京畫院也集體創作了【首都之春】等。到了六、七十年代,連環畫、年畫、宣傳畫創作比較興盛的時期,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一批年輕藝術家受西方繪畫思想的影響,出現了「八五思潮」,大興「實驗水墨」,對傳統的中國畫依然以批判為主。 可以說,從1970年到2000年共三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畫成為恢復普及階段,2000年之後,國家提倡精品創作才開啟了當代中國畫的發展。

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行程,中國的城市也迅猛發展。城市建設沒有長久合理布局和規劃,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對古建古跡、文化遺存沒有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所到城市高樓林立千城一面。1990年,錢學森給中央寫信,首先提出:「城市發展存在著諸多弊端,希望城市建設合理布局、規劃,倡導城市生態化、園林化的‘山水城市’。‘山水城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城市園林化則是我們理想化的城市。中國的園林包含著中國美學和哲學思想,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獨特的,只有用中國畫表現城市之美」。受其影響,我想用中國畫的創作來中展示「城市山水」的當代性和實際套用,寄希表現的未來城市發展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便成為我當初畫「城市山水畫」的起因。2006年之前,我創作的主要山水、田園為主,之後,多以城市山水為主。 2007年,馬知遙為我寫了一篇【從古風古韻,到城市山水畫】刊登在中國美術報,同年九月,出版了個人畫集---【和諧家園—孫雁翔城市山水畫】,書中我寫了一篇【略論當代山水畫的新載體—城市山水畫】專門講了「城市山水畫的創作理念」,以及「如何創作城市山水畫」等觀點。2008年,成功在青島市舉辦了「孫雁翔城市山水畫展」,這是我首次舉辦城市山水畫,而且是個人的展覽,也是全國首位舉辦「城市山水畫」個人展。

城市山水畫是以城市的人物、民居、道路、綠植、機場、橋梁、港口、園林、大型建築群、城市文化標識等等元素為題材,以中國畫筆墨文化所承載體現城市面貌和神韻的繪畫。它特點是大制作、大視野、大格局,其表現手法則利用散點透視的全景手法,將多畫面、多元素在一幅畫中體現,既能表現出城市的整體格局也能表現出城市的局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當時理論界稱之為為風俗畫,實則是城市山水畫,從美術理論的角度講,「城市山水」的概念是有很多爭論和值得商榷,但是,在美術史的開發中,有些概念也是形而上和約定俗成的,例如法國畫家莫奈因為1872年創作了表現城市港口的【日出 印象】而形成的「印象主義」,中國畫歷史上的「工筆重彩」、 「青綠山水」等等,在概念上都不是絕對的完善,但其中的核心意義都是時代背景下對題材和表現形式的傳承與創新。

二、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

當代城市山水畫的創作理念是在錢學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一理念強調城市應當科學布局和規劃,精心設計,打造出各具人特色的山水城市,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倡導生態化園林城市,保護和挖掘鄉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城市山水畫的創作中,畫家們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構建出以人為本,和諧共生之中「理想的山、理想的水」,以及「環境友好型成市」。畫家用詩性的表達揭示出人與自然和諧伴侶關係,展現出城市山水畫以東方審美的高雅意境,因此,當代城市山水畫的創作理念,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更重要的是對未來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憧憬。

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城市山水畫也不例外。其時代性體現在畫家們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精神和時代人文精神內涵,將家國情懷、民族精神、時代氣象融鑄於作品中。同時,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中國美學的人文理念放到當代城市山水畫的人文感知中,同時,也要把時代賦予的精進的人文精神放在城市山水畫的人文觀照中。在審美與意象的提煉中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和諧共生的理念,從而體現出城市山水畫創作的原創性和時代性。

首先,在創作實踐方面首先向傳統學習。國畫家要有深厚的傳統的基礎,與西方繪畫有著明顯的不同,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之【山水訓】「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不拘以於一家,必兼收並覽,廣議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後為得」。他說的人們學習繪畫與學習書法沒有什麽不同,不局限於模仿一家,必然是學習吸收眾家之長,廣博地研究考較,最終使自己自成一家。城市山水畫家首先向傳統學習,沒有古人創造就沒有今天傳統,無數古人創造的環連成傳統的鏈,今天創造就是將來的傳統。研究傳統的城市山水繪畫的創作方法從中吸取有用的營養。比如中國的「散點透視法」它包含了中國藝術家的審美取向和觀察方法是中國畫所獨有的,畫家就必須搞明白,從而在創作中自由的運用。

其次,是向西方學習。「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城市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是其手段,創作者要中西交融,但又要不失中國畫的神韻,既體現出城市的不同風貌,又在色彩、造型手段上借鑒吸收科學的色彩造型原理,以此充分的表現城市意境,以此充實中國畫的創作技法。

再此,就是到生活中去尋求創作靈感。為了更好地捕捉和表達城市之美,畫家們需要深入探索城市的特色,從各個角落、從不同角度審視城市的風貌。畫家需要仔細觀察城市的建築、街道、公園、河流等元素,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尋找那些能夠反映城市獨特魅力的細節。

在創作過程中,畫家不僅要關註城市的外在特征,還要深入挖掘城市的內在精神,這要求畫家透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將城市的形象與情感相結合,使作品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強烈的感染力。

最後,畫家透過手中的畫筆,將城市的美麗與魅力展現給世人,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生機與活力,體會到城市之美所帶來的愉悅和感動。

三、開發中的思考

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資訊時代,都市文明逐漸占據著人們生活,並呈現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而城鄉規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自然人文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和諧融合,如果將城市的規劃建設發展與自然生態理念和傳統文化歷史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塑造出既有現代科技、時代氣息,又有山水意境、自然生態,以及文化歷史傳承充滿人文意蘊的「山水城市」,必將被提上日程。

如何表現人們所向往的中國式現代化「山水城市」,體現高品質、永續發展的當代中國城市?如何在創作中守住文化自信同時又弘揚開發中國畫寫意精神,打造中國氣派的「城市山水畫」新圖式?顯然,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並成為重大課題。雖然,每個畫家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現城市,會畫出不同風格的城市山水畫,但是,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和人文理念不能丟掉,因為,這是中華文化的符號、是建構在中華文化基礎上的藝術形式,所以,中國城市山水畫就要體現出當代性和創造性,體現民族性與時代性,體現出當代城市的共性之美和獨特之美。城市山水畫家畫可以廣泛的吸收,各種表現藝術手法來表現城市,猶如隔空取物、時空轉換、移花接木、抽象和具象、現實和浪漫等表現手法。城市山水畫家就像一個魔術師,描繪出未來城市的藍圖,讓「詩和遠方」近在眼前,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觀者盡享城市之美。

總之,近年來中國城市山水畫的發展勢頭,從弱到強逐漸壯大,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現手法。很多全國知名的畫家也紛紛加入其中,未來,城市山水畫的形成和發展必將成為為世人關註的焦點,堅持中國畫創作方向,弘揚主旋律,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要展現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滋養。

(文/孫雁翔)

作品欣賞

【趵突泉】2020年作97X180cm

【超然致遠】2021年作69X138cm

【海濱勝境】2007作145X360cm

【和風日麗】

【湖上這邊獨好】2023年作47X180cm

【老城】2008年作57X69cm

【柳湖之春】2011年作145X360cm

【蓬萊仙境】2017年作97X180cm

【飄渺海上山】2008年69X67cm

【琴韻輕舞】69X68cm

【上合之城】2019年孫雁翔作 2100X2000cm

【假日】2019年作210X200cm

【海濱之城】2012年97X86cm

【馳援武漢】2020年作138X69cm

【芳華 青島】2018年145X220cm紙本

【瑰麗島城】2008年 138X69cm

【海韻嵐山】2021年作138X69cm

【江南春早】2010年作138X69cm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