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釘子」是地質學專業術語「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劃分年代地層的國際標準,對於世界範圍內的地層統一劃分和精確對比具有重要意義。「金釘子」堪稱地球科學王冠上的明珠,它的建立體現著一個國家在沈積學、地層學、古生物學、同位素地球化學等研究領域強大的綜合實力,歷來國際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全球96顆「金釘子」中,中國擁有11枚,其中有2枚位於湖南境內,它們是位於湘西花垣縣的寒武系芙蓉統排碧階「金釘子」和湘西古丈縣的寒武系古丈階「金釘子」,分別於2003年2月和2008年3月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正式批準確立。憑借這兩枚金釘子,湘西於2020年成功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得以將該地區珍稀獨特的地質遺跡資源、瑰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3 月31日,由湖南省地質遺跡(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湖南省地質學會聯合舉辦的湖南省古生物大講壇第八期邀請這兩枚「金釘子」的建立者——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彭善池研究員首次揭秘在湖南建立兩枚「金釘子」背後的故事。
在大講壇正式開始前,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李倩館長、高少文副館長、鐘琦副館長與出席大講壇的彭善池研究員及原湖南省地質研究所的六位退休老地質專家(劉永濱、童潛明、夏誌芬、王子貞、王根賢、譚必詳)開展了座談,就湖南地質事業近年來的發展、湖南古生物化石的保護與利用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為自然資源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上午10點,湖南省古生物大講壇第八期正式開始,講壇由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鐘琦主持,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副處長葉慶華致歡迎辭,彭善池研究員作了題為「湖南的‘金釘子’」的學術報告,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李倩、副館長高少文、原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六位退休老地質專家與130余名現場觀眾一同認真聽了報告。
講座上,彭善池研究員從中國和湖南的「金釘子」分布情況入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金釘子」的概念及其重要的科學意義,隨後把他在湖南研究和建立兩枚「金釘子」的故事娓娓道來。互動提問環節,觀眾們積極提問,「為什麽選擇球接子三葉蟲作為確立金釘子的標準化石?」「在發現金釘子的過程當中有哪些故事?」「湖南地區還發現過哪些古生物化石?」報告結束後,仍有許多觀眾留下來與彭善池研究員交流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湖南省古生物大講壇」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八期。講座采用線下+線上直播的方式呈現,透過微信公眾號線上報名渠道向公眾開放,鼓勵更多人走進古生物課堂,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和參觀體驗。下一步,我館將繼續秉持老一輩地質學家艱苦奉獻的「三光榮」精神,紮實推進湖南省地質遺跡和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動基礎研究高品質發展的相關部署要求,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研究,搭建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橋梁,宣傳古生物科研成果,讓更多古生物研究者、院校學生、行業內外愛好者了解古生物學領域最新的前沿成果及學術動態。營造全社會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鼓勵更多人獻身科學研究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