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格局】:古今成大事者,都要經過的3種境界。

2024-07-17文化



浮躁 即輕浮急躁的意思,它是一種負面心態。

一個人如果有輕浮急躁的心態,是什麽事情也幹不成的。

——【格局】

心浮氣躁急於求成,結果往往一事無成

【孟子·公孫醜上】 有個寓言故事:

說的是宋國時期,有個人想讓自家田裏的秧苗長得更快,他不想著勤於澆水施肥,卻把小苗一一往上拔。

回到家,他還開心地告訴家人,雖然自己累壞了,但總算幫田裏的秧苗長高了。

他的兒子聽後覺得不可思議,急忙到田裏去看。

結果可想而知,小苗全都枯萎了。

那個浮躁的宋國人急於求成,殊不知,植物生長須依賴一系列條件:適量水肥,充足的時間。

一旦違反它的生長規律, 結果就是費了半天勁,卻把事情辦壞了。

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經常會心浮氣躁,做事毫無準備,又缺乏計劃,單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上來就動手去做。

見別人寫了篇文章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反響,就想去學習創作;見某個專業套用甚廣,就想去學習……

可由於缺乏對學習的長期性、艱苦性的認識,事先也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只一味求「速成」。

一旦遇到困難,就會很快失去信心,打退堂鼓。

眾所周知, 一鐵鍬是挖不出一口水井的,一口也吃不下去一個胖子。

正如明朝時邊貢的一首詩【俠客】中描述的:

少年學書復學劍,老大蹉跎雙鬢白。

四海無家行路難,千金買宅知誰惜。

有位少年,年輕時躊躇滿誌,努力學習各種技藝,剛要坐下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去學習擊劍。

如此浮躁,隨著時光流逝,到頭來卻落得一事無成,徒留歲月蹉跎的感概與無奈。

穩重冷靜、心恒誌專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浮躁的人往往自我控制力差,容易發火,對學習和事業影響頗大。

故應 力戒浮躁,培養穩重冷靜 的氣質和精神。

一個人只有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思考問題,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中, 站得高、看得遠。

【左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 以弱勝強 的典故:

魯莊公十年,齊魯兩國的軍隊對陣於邊境,當時,魯國勢弱,齊國勢強。

齊軍戰鼓聲聲,振奮人心,魯莊公正欲迎戰,卻被曹劌阻止,直到齊軍第三次擂響戰鼓,曹劌才同意出擊。

齊軍被擊敗連連後退,魯莊公急忙率軍準備乘勝追擊,又被曹劌阻止。

曹劌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齊軍軍旗大亂,這才讓魯莊公去追。

事後,魯莊公追問緣由。

曹劌解釋說: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深知,軍隊的士氣和戰機很重要。

況且,齊國乃是大國,其心難測,因此,曹劌擔心他們撤退是早有埋伏,直到看到齊軍軍旗散亂,確定是潰逃而非埋伏,這才乘勝追殲。

正是由於曹劌的穩重冷靜,善於思考,才令魯國以弱勢卻大獲全勝。

【荀子·勸學】 中,有一段話發人深省: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軟體動物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勁的筋骨,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是因為它 用心專一 。

而螃蟹有那麽多條腿,還有兩個大蟹鉗,卻只能寄居在蛇或黃鱔的洞穴中。

究其原因,在於螃蟹性情浮躁。

由此可見,只要心恒誌專,涓涓細流也能匯聚成蒼茫大海,拳頭大的石頭堆起來,也能形成巍巍高山。

只要勤勉努力,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即便自身條件差點,也能有所成就。

古今成大事者,無不經過這3種境界

近代學者 王國維 在他的 【人間詞話】 一書中談到讀書的3種境界,這也正是古今成大事者,需要經歷的:

第一種境界: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是說 必須站得高、看得遠,選定自己的奮鬥目標。

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在大學期間就對電腦技術充滿熱情。

畢業後工作的過程中,他敏銳地洞察到行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毅然決定創立小米公司,致力於打造高品質、高價效比的智慧電子產品。

這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第二種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是說一個人在認定了目標後,就要刻苦學習,為實作目標奮力拼搏,即使衣頻寬了,人變瘦了,也始終如一,不後悔。

居禮夫人,原名 瑪麗·居里 ,一位波蘭裔法國籍的科學家。

在當時的科學界,對於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尚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居禮夫人對這一未知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時,實驗室的條件極其簡陋,裝置匱乏,資金緊張,但她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

她需要從鈾礦石中分離出極其微量的放射性物質,這個工作異常艱苦和繁瑣,需要長時間的手工操作和精細的化學分析。

而且,她所接觸的放射性物質對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但她不顧自身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這個過程耗費了她多年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讓她的身體日漸憔悴。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不懈的努力,她終於發現了兩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

第三種境界: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是說,經過無數次的追尋後,回頭一看,這才發現,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已然就在眼前。

當年,愛迪生為了發明實用的白熾燈泡,進行了上千次的實驗,嘗試了無數種材料。

最終,當他回顧之前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時,發現了一種合適的燈絲材料,成功發明了白熾燈,為人類帶來了光明。

寫在最後

現如今,成功的機會有很多,這本是好事。

然而,大多數人只看到別人令人羨慕的成果,卻不問他人成功背後的艱辛。

於是,他們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夢,進而陷入 這山望著那山高 的誤區。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吃的苦也不比別人少,卻往往不如人,委實委屈。

殊不知,要趕上或遠超別人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先 遠離浮躁

然後,立足現實,確定目標,制定措施,並付諸實踐。

唯有循序漸進,穩步向前,做到了以上提到的 3種境界 ,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