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簡介
紀琳,女,江蘇常州人,上海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原廣西大學副教授。現為常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自幼隨舅父,畫家馮夢白先生習畫,主攻花鳥。創作作品在國家畫院青年畫院專刊【藝術追蹤】以及【民主與法制時報】等刊物專題報道。研究方向:藝術史、文藝美學、比較詩學。多次參與國家課題研究,主持多項省級課題,發表核心論文多篇,並出版個人著作【中西審美文化的雙重變奏——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新體畫研究】。
▲【松鼠】之一 38x24cm
雅趣天成
——評紀琳博士的花鳥畫
文/ 關曉鈺
花鳥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的繪畫創作與祭祀、勞動緊密關聯,人們以簡易的線條和形象繪制鳥獸之形,反映內心的美好願景。唐朝時期,花鳥畫開始作為獨立畫科而存在。此時畫家不再將花鳥魚蟲作為裝飾元素和背景,而是透過完善的繪畫技法將其作為繪畫主體。五代時期,花鳥畫發展出了以「皇家富貴、徐熙野軼」為代表的工筆、寫意兩大經典範式。宋朝時期,花鳥畫因追求真實和文人逸趣而發展至鼎盛。元朝花鳥畫在此基礎上追求「遊於藝」的更高層次,主張師法自然,註重畫家個人意趣的表達與追求。明清心學興起,藝術家主觀得到重視,加以清代金石學的發展與西方文化湧入,花鳥畫集官方正統畫家的專業技法、士民情趣、仿古熱潮、中西技法碰撞等多元素於一體。到了近現代,花鳥畫在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革中,以其表意傳情、托物寓意的獨特手法與傳統筆墨意趣的特點,與當下性和時代性悄然暗合,透過演繹傳統題材展現新活力。
在花鳥畫更為多樣的表達中,紀琳博士的花鳥畫極具個人特點。從題材的選擇上,關註傳統繪畫中不常出現的花草以及動物,透過藝術化的提煉、概括、變形,賦予它們各具特點的形象表達,傳達出健康向上的生命意向。她筆下的動物,造型可愛、眼神靈動,充滿靈性,在具有敘事性的畫面構成裏展現出童真的氣息。她的筆墨格調清雅,線條優美流暢,構圖簡潔大氣,使畫面呈現出一種高雅清新的審美情趣,展現出脫離俗世喧囂的「雅趣」。
明代公安派倡導 「性靈說」,追求抒寫性靈,表現內心真情。紀琳博士的繪畫在這個層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她以自身的獨特視角對外在世界進行觀照,作品中蘊含著具有個人鮮明特點的 「靈氣」,體現了她對 「性靈」 和 「天真」 的追求,這種追求也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趣味和審美價值。透過自己的繪畫實踐,她將長期的藝術積累和對人生的參悟融入創作當中,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在作品中得以充分體現,使畫面充滿了生命力,令觀者在平易、親切的氛圍中感受到自由生命的快樂和美好。
紀琳博士的花鳥畫,以淡雅的格調承載著書卷氣,在文人氣息裏表現出萬物的生命力和充滿靈性的雅趣。
作品欣賞
▲【松鼠】之二 38x24cm
▲【松鼠】之三 38x24cm
▲【山間有風】52x70cm
▲【樹袋熊】之一 45.5x35.5cm
▲【樹袋熊】之二 45x34.5cm
▲【日月同輝】48x37cm
▲【多福】48x38cm
▲【相依】48x38cm
▲【摘盡枇杷一樹金】70x52cm
▲【春天的歌聲】33x66cm
▲ 【黃大仙】48x37cm
▲【猴】96.5x40.5cm
▲【小兔子】97x41cm
▲【雙駿】96x4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