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普賢菩薩:智慧與行願的象征

2024-10-19文化

一、普賢菩薩的身世傳奇

普賢菩薩有多種傳說,或為古西林國國王之女,或為阿彌陀佛八世子等。在不同的記載中,普賢菩薩的來歷充滿神秘色彩。據【華嚴經】記載,「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這表明普賢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尊崇,被視為諸佛之子。同時,【悲華經】中提到普賢菩薩是阿彌陀佛的第八子,在寶藏佛前發願要在不清凈的國土中修菩薩行救度眾生。還有一種中國化的說法,【小乘經】中記載妙莊王三女,長文殊,次普賢,次觀音,一子即地藏。普賢菩薩作為妙莊王的二女兒,以其智慧和慈悲聞名。此外,在無量劫的刪提嵐世界,其主宰寶藏如來賜給無諍念王第八子泯圖名字為「普賢」,並授記其於未來世在北方界的知水善凈功德世界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二、普賢菩薩的象征意義

普賢菩薩象征理德、行德,修行者不僅要有大願心,更須修大行,是生命重在踐行的代表。同時,普賢菩薩也象征著慈悲智慧、十方世界、修行道路和菩薩道德等。

普賢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他的形象與佛教中的慈悲和智慧概念相對應,代表了菩薩的慈悲和智慧,也體現了對眾生的無私關懷和智慧指引。在眾多的佛教故事中,普賢菩薩以其慈悲之心救度眾生,用智慧之光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

十方世界也是普賢菩薩的象征之一。普賢菩薩手持智慧慧劍,可以穿越十方世界,這意味著他能夠普遍保佑所有眾生,無論在哪個世界,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悲和保佑。這種象征意義給予了信徒們無限的希望和安慰,讓他們相信在任何困境中都能得到普賢菩薩的庇佑。

在修行道路上,普賢菩薩的形象代表著障礙和困難。他手持的法器象征著在修行中需要克服的難關。普賢菩薩的形象和教誨鼓勵人們要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堅定前行的信念。他告訴我們,修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

菩薩道德是普賢菩薩的又一重要象征。他的慈悲和智慧教導人們要關註他人的利益,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人。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行,以達到菩薩的境界。這種道德境界激勵著人們在生活中踐行善良、寬容和慈悲,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普賢菩薩的道場

四川峨眉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自古以來便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

報國寺位於峨眉山麓,建於明萬歷年間。寺內所藏明代大瓷佛像、華嚴銅塔、嘉靖銅鐘,為寺中三寶。其中華嚴銅塔高 7 米,塔為 14 層,塔身鑄刻 4700 尊小佛像,以及【華嚴經】全文,其鑄造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萬年寺建立於東晉時期,無梁磚殿是萬年寺第二殿,又稱普賢殿。殿裏珍藏著一尊宋代鑄造的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的銅鑄像,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這尊銅像身披袈裟,手持如意,神態安詳,堪稱萬年寺的鎮寺之寶,更是峨眉山的鎮山之寶。

華藏寺始建於東漢時期,位於峨眉山金頂主峰,華藏寺第一殿為彌勒殿,第二殿為大雄寶殿,第三殿為普賢殿(金殿)。十方普賢金像位於峨眉山金頂,通高 48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十方」意喻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峨眉山還有許多其他著名的寺廟,如伏虎寺、清音閣、仙峰寺等。這些寺廟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峨眉山豐富的佛教文化景觀。

四、普賢菩薩的修行法門

普賢菩薩的「十忍」法門,是菩薩斷無明之惑,認得諸法本來寂然,得十種安住心。

  1. 音聲忍 :菩薩對佛所說一切教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1. 順忍 :菩薩能於諸法思維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凈,正住修習,趣入成就。
  1. 無生法忍 :菩薩能通達一切事物無生無滅的道理,並依此修心,平等寂靜。
  1. 如幻忍 :菩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生。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因緣虛集無定性。
  1. 如焰忍 :菩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焰。譬如陽焰,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語言顯示。菩薩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
  1. 如夢忍 :菩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滅,非染非凈,而有示現。菩薩觀一切世間,悉皆如夢,無有差別。
  1. 如響忍 :菩薩觀如來說法聲音,悉同於響。雖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於法性,無有相違。菩薩觀察一切眾生,以廣長舌相而為演說,其聲無礙,遍十方土。菩薩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可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
  1. 如影忍 :菩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菩薩行,非舍於大願;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於明鏡等清凈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明鏡,非一非異,非離非合。菩薩亦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想,善巧方便,通達無礙。菩薩成就此忍,雖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
  1. 如化忍 :菩薩觀世出世間法,一切如化。觀世間染法如化者: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觀出世間凈法化者:清凈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眾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礙,辯才所說故;菩薩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菩薩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眾生。
  1. 如空忍 :菩薩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間界,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想、無起、無二故。一切眾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猶如虛空,以無所行,無分別,無差別故。一切禪定,所說一切法,一切佛身猶如虛空,以三際平等,不可言說,無著無礙故。菩薩修空忍,能證知一切諸法而無分別,嚴凈一切佛國而無所依身,通達一切波羅密,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

普賢行願法門有十種法行,分別是書寫、供養、轉施、聽聞、批讀、受持、開示、諷誦、思惟、修習。如法修普賢行的功德,是離惡業以顯現報。離惡業包括滅五無間罪和病苦惡業消除。顯現報則是魔鬼遠離和樂善法之鬼親近守護。

五、普賢菩薩的故事

普賢菩薩化身拾得大士度眾生

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在赤城道旁撿到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因是拾來,名之拾得。拾得在國清寺先後擔任齋堂香燈、廚房雜務等職。他曾登座與聖像對坐而食,還呵斥聖像,又因伽藍殿中食物被烏鴉偷吃而打護法神,指責他們守護不力。後來,大家才知拾得來歷不凡。

拾得與寒山時常往來,還常對人說佛法。當寒山問他如何對待世間謗、欺、辱、笑、輕、賤、騙之人時,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在寺中半月布薩時,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笑說眾生輪回生死,引得說戒和尚怒斥。拾得卻以偈回應:「無嗔即是戒,心凈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隨後,拾得還叫出前生為知事僧的牛,並對其中一頭牯牛告誡,讓全寺僧眾驚訝錯愕,自此不再以瘋子看待拾得。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幹禪師告知丘太守,寒山和拾得二人是文殊與普賢的化身,二人同離國清寺,後不知所終。

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的傳奇故事

在峨眉山,有老藥農采藥時見雲中一人騎著白象為眾人簇擁著飄向山頂,後與和尚趕到現場,雖菩薩已離開,但佛光尚在,和尚告知老藥農這就是普賢菩薩。還有傳說拾得和尚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他敢爬上佛座與佛對食,訓斥周圍泥塑,做粗活時又因竹筒飯被鳥類吃了而抽打山廷泥塑,當晚和尚們夢到山廷被普賢菩薩責罵和抽打,從此眾人才知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

普賢菩薩與康熙皇帝的傳說

康熙皇帝晚年為求長生不老藥,到峨眉山找普賢菩薩。為安全起見,康熙帶了眾多替身,主持和尚卻認出了康熙。康熙得知是普賢菩薩托夢告知主持,更加信仰普賢菩薩,在寺院裏四處尋找普賢菩薩真容。在廚房,廚師和尚告訴康熙,他找菩薩是為自己尋長生藥,這年頭貪官汙吏勒索盤剝,百姓活不下去,長生藥方也無用,康熙聽後沈默不語,悄然離去。

六、普賢菩薩的形象特征

普賢菩薩的形象極具特色,給人以莊嚴神聖之感。通常,普賢菩薩大多是頭戴寶冠,寶冠象征著其尊貴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身披彩衣,色彩斑斕的衣物不僅展現出菩薩的華美,更寓意著佛法的豐富多彩。手持蓮花,蓮花在佛教中代表著純潔與神聖,普賢菩薩手持蓮花,象征著其以純凈之心度化眾生。華上置經,經書代表著佛法的智慧,普賢菩薩將經書置於蓮花之上,寓意著以佛法的智慧引導眾生走向解脫之路。面如滿月,滿月般的面容給人以慈祥、溫和之感,體現了普賢菩薩的慈悲心懷。

而普賢菩薩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乘坐六牙白象。這六牙白象在佛教中有著深刻的含義。一般認為,「六牙」代表大乘佛教菩薩行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般若(智慧);而「白色」,則代表菩薩無漏無染。在【六牙白象本生】裏,還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展現了佛菩薩們慈悲無畏,救度眾生的精神。

相關佛像也有著深刻的含義和造型結構。例如位於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菩薩聖像,使用銅築成,通高 48 米,占地 1256 平方米,總體重約 600 噸。須彌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層為普賢菩薩的四頭像和兩面身;第二層為普賢菩薩四頭像;最高層為前後普賢菩薩頭像。聖像內為 484 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彌陀佛銅像,四周繞漢白玉雕佛像。十方普賢菩薩聖像正面手持如意,騎六牙聖象;另一面結阿陀定印,表六道眾生顯得四智菩提之義。其造型結構從下至上分為 8 個部份:基座部份為四方六層,表征佛教的「四攝」和「六度」;圓環部份表征「一真法界」;蓮花部份表征「眾生之心,心生萬物」;祥雲部份表征「空性」;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願」;兩面身部份表征「華藏世界一佛二菩薩」;十尊菩薩頭像表征「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菩薩頂上的圓滿寶柱表征「華藏世界重重無盡,普放光明」和「法門盡虛空,遍法界」。

普賢菩薩的形象特征和相關佛像的深刻含義,不僅體現了佛教的博大精深,更激勵著信徒們以普賢菩薩為榜樣,踐行慈悲與智慧,追求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