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海外珍稀漢文古籍以書為媒「回歸」

2024-07-16文化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由於種種原因,大量漢文古籍流散到海外,分藏於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孤本或中國內地缺藏的版本和品種。對海外所藏漢籍進行調查、整理與研究,具有多重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被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近期有數個子計畫完成首批成果「上新」。其中,【漢籍合璧精華編】第一批10種和【漢籍合璧珍本編】之【日本藏中國珍稀文獻】第一輯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而作為「國際著名漢學家與漢學機構藏漢籍善本圖目」系列之一,中法合作的【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沙畹文庫漢籍善本圖目】也已由中西書局推出。中國古典文獻學專家朱傑人認為,這些出版物讓海外珍稀漢籍以出版的形式「回歸」,填補了史料空白,完善中華古文獻的存藏體系,裨補中華文化完整性,將推動古籍整理研究向縱深發展。

精校精箋,深度整理

中華文明五千余年,為後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典籍。據統計,有11萬余種漢籍流散於境外。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沒有數位化,在傳播、利用與研究上非常有限。對境外漢籍存藏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和深度整理,顯得十分迫切。為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聯合發函,正式將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作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同時透過了實施方案,周期為10年(2018年—2028年),由山東大學作為責任主體。

【漢籍合璧精華編】為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份,主要針對中國內地以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所藏漢籍開展系統調查,在此基礎上,擷取最具文獻價值的珍稀版本或精華品種,透過標點、校勘或集註、匯評、匯校、補正等形式整理,分期分批出版系列成果。

首批面世的10種,包含【孟子整合】【韓詩佚文匯輯通考】【帝範集註匯校】【借樹山房詩草】【孔子家語正印】【盱壇直詮校註】【戰國策三註旁訓評林】【文心雕龍校箋】【妝史校註】【翁方綱詩集輯校】,共500余萬字。它們的整理底本有的是稿本,有的是刻本,但均為孤本或國內缺藏的稀見版本,具有無可替代的多維價值。其中4種為存藏孤本的首次整理。比如,藏於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孟子整合】是目前海內外僅存的完本,一直不為學界所知,此為首次點校整理。【孔子家語正印】三卷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三年(1623年)怡慶堂余完初刻本,不見於【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前人著述中從未提及,此本獨一無二。【戰國策三註旁訓評林】所用萬歷年間刻本,目前僅見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部、日本內閣文庫的兩部。【妝史校註】底本為藏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孤本。

其余6種,亦為細致校勘的嚴格之選,力求底本最優、參校最詳、註釋精當。比如,【韓詩佚文匯輯通考】在全面總結前人【韓詩】輯本的基礎上,大量增入域外漢籍所見【韓詩】新佚文,對【韓詩】學派可考的佚文進行全新輯錄。【帝範集註匯校】匯集了中、日、韓三國藏【帝範】稀見版本近20種,其中中國藏本9種,日本藏本7種,南韓藏本3種。【文心雕龍校箋】使用【文心雕龍】版本達54種,其校本多為海外存藏的珍本,包括英藏敦煌藏經洞出唐寫本、日本九州大學藏明萬歷刻本、京都大學藏明萬歷刻本、日本岡白駒校正句讀本、美國哈佛大學藏明本、日本尚古堂活字本等。

化身百千,嘉惠學林

據透露,截至2023年5月,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已對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95個國家和地區的1988家藏書機構進行了漢籍存藏調查,並與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等境外藏書機構合作,完成了1600種漢籍的復制回歸工作。作為合璧工程的另一個子計畫,【漢籍合璧珍本編】從世界各大圖書館復制回歸的漢籍中,精選出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稀見版本影印出版。此次出版的【日本藏中國珍稀文獻】第一輯,收錄日本東北大學圖書館、國立公文書館、名古屋大學圖書館、蓬左文庫等藏書機構所藏珍稀漢籍136種,編為100冊,這些漢籍均為首次在國內出版,化身百千,嘉惠學林。

域外漢籍收藏,漢學研究者扮演著重要角色。以法國漢學家沙畹為例,他是傑出的學者,也是藏書家,曾覓得許多漢文的珍本秘籍,如二十多種舊版【史記】。以往,因為沒有正規編制、公開出版的目錄,海內外對其這些古籍善本詳情不了解,也無法檢索閱覽。2013年,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與法國亞洲學會簽訂合作協定,中方由陳正宏教授領銜,率團隊赴巴黎,與法方專家合作,系統整理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所藏沙畹、馬伯樂、戴密微三位著名漢學家的舊藏漢籍,為其完整編目,並編纂出版中法雙語版的善本圖目。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經過十年細致擇選、鑒定、編目而成的【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沙畹文庫漢籍善本圖目】,即是該中法合作計畫正式出版的第一項成果。該書共著錄漢籍善本148種,分經、史、子、集、叢五部,其中經部31種、史部63種、子部37種、集部10種、叢部6種,另有附錄1種。編者采用圖目的形式,不僅詳細著錄了每種書的版本和附註資訊,還輔以大量書影,直觀地呈現了各書的正文卷端、相關牌記刊語、序跋、鈐印、避諱及批註劄記等資訊。在書目選擇方面,註重版本價值,既選取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古籍善本,又放寬時限,同時打破空間限制,對日本、越南的漢籍珍善本進行著錄。這一中法雙語圖書,既揭示了沙畹文庫所藏漢籍善本的面貌,為了解20世紀初歐洲漢學家從事東亞研究時所據文獻的實況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視角,也有利於促進未來中法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