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具備什麽樣的特質,才能成事?

2024-05-05文化

上周出差途中,同事和我探討起如何才能幹成事?

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著,並結合我們自己內部工作的日常,最後越聊越嗨,越聊越激動,於是就有了我想把它記錄下來的沖動。

態度可以理解為「願力」,是一切行動的發心和原始動力。你是保持熱愛去做一件事,還是敷衍著去做一件事情,結果是大相徑庭的。

帶領中國國家隊圓夢2002年日韓世界杯的足球教練米盧蒂諾威治說過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態度決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

米盧能夠從1986-1998年,連續4屆,分別帶領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美國、墨西哥先後進入世界杯,且都進入16強。他能成為世界足球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四屆率領不同的國家隊進入世界杯16強的「神奇教練」,絕對不是偶然。

細看這些經歷的背後,他都一直在強調「態度」的重要。

職業球員在各種職業聯賽踢球,習慣了各種不同的榮譽,接受著各種純商業環境的浸淫,但當隊員們代表國家、代表責任、代表眾多本國球迷的期待時,很容易迷失自己。

所以,初心何在?願力是什麽?只有深層喚醒,才能輕松上場迎戰。

可見,「態度」解決的是「為什麽幹、為誰幹」的問題。

解決了前面「為什麽幹,為誰幹」的問題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怎麽幹」的問題啦,這正是「能力」建設的範疇。

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不同的工種同樣也要求各不相同。我們沒辦法在這裏把能力建設的具體方法和具體內容展開說,即便要說,也是略表皮毛。

但有一條,可以作為真理:實戰出能力。

接受任務、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個過程對承擔者而言,肯定對能力是提出了要求的,但踐行過後最終收獲的一定是多倍於付出的投入。

如果不是這樣的結果,一定是沒有好好踐行。

當然,行動的過程中,也有可能任務會失敗,但只要踐行、經歷實戰,這個人的技能、知識、經驗、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鍛煉。

所以,唯有強化能力建設,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開掛。

有了想做的願望和動力,積累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那接下來就是行動和執行了。執行(行動力)解決「何時幹」的問題。

寒號鳥的兒歌和【明日歌】,我們從小就倒背如流。但人生往往就是這樣,學了一堆的道理,卻依然活不好自己的人生。

正所謂,知易行難。

也正因為如此,才強調要「知行合一」,王守仁才會在龍場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悟出這麽看似簡單樸素、但又影響深遠的陽明心學。

「知道」和「得到」之間,有一個鴻溝,就是「做到」,相隔的就是這個「執行(行動力)」。

眼高手低的人,天天想改變世界,但終究一事無成;只有改變自己,在行動中抵抗惰性,在叠代中提高交付能力,才能成事。

培養行動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當下開始,3分鐘能完成的事情 ,馬上做。想要做一件事,先幹5分鐘,動起來,別等明天。

大愛不言,唯有踐行;先完成,再完美。

前面三個問題解決好了,最後再來聊聊「怎麽幹」。

我們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是應該做正確事,還是應該正確地做事?

善於思考的人,總會找方法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他/她都能坦然面對,冷靜思考,分析問題,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勤於思考的人,總會找途徑解決問題。遇到難處時,他/她總會力透紙背,分析利弊,切中要害,並最終讓擺在面前的困難迎刃而解。

樂於思考的人,總會借外力解決問題。遇到棘手事情時,他/她總能開啟雷達,調動資源,博采眾家之長,依靠往日裏的善緣,找到最有效且高效地解決問題的路徑。

埋頭苦幹是幹,擡頭看路也是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很多事,都是「用乎於妙、存乎於心的」。

寫在後面:

如何成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也是亙古以來、古今中外無數踐行者一直在探索的話題。

孟子、孫子都有關於成事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的精辟闡述。

【孟子·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稻盛和夫則提出: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稻盛和夫結合自己創立兩家上市公司並臨危受命帶領日航走出困局的寶貴經驗,提出了決定人生及工作結果的三要素,分別是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

不僅如此,他還給出了人生結果的公式:人生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也就是說,人生的結果,由這三者的乘積決定。

思維方式就是人生態度,可以從負100分到正100分,思維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熱情和能力,分別可以從零分打到一百分,因為是相乘關系,所以與自以為能力強、驕傲自滿、不肯努力的人相比,那些認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任何人都努力的人,反而能夠取得更為出色的成果。

當今跨界能手馮唐則在自己的書籍【馮唐成事心法】中,結合讀曾國藩提出了自己的成事心法:知己、知人、知世、知智。

作者先立足於「知己」這個點展開話題,橫向接觸更多人、更多組織後,牽出「知人」整根線,而後歷經諸多過往,結合自己近三十年的不同職業經歷,編織出「知世」的整個面,並最終提煉總結,拉高維度,總結出「知智」這個立方體的三維頂點,構築出「點、線、面、體」的立體知識體系。

作者在本書的結束語【成事到底為了什麽?】中細細闡述寫這本書的初心,誠如他在書的扉頁所說:「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而且,他主張:「不僅要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持續成好事。」

借這個國際勞動節,我把我們溝通的這個過程整理出來,結合我自己的思考,做了簡要的梳理。

同時我把這幾年來寫過的與「成事」有關的文章,做了一個羅列,具體見下面的連結,希望對咱們團隊的共同提升有所幫助。

也歡迎閱讀過後的讀者來留言交流。

【如果你是這位青年,你會如何選擇?】

【共讀啟示 | 熒熒微光,彼此點亮】

【讀書筆記 | 擺地攤,跑江湖】

【讀書筆記 | 孤獨前行,我在事在】

【讀書筆記 | 「如果」和「我可以」,你怎麽選?】

【讀書筆記 | 「有始」和「有終」,你更看重哪個?】

【讀書筆記 | 「重要不緊急」和「重要又緊急」,你選做哪個?】

【讀書筆記 | 「內觀」和「外求」,你如何平衡自我?】

【自我介紹】: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們能做的,唯有用心感悟當下,探索並見證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