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鄉愁丨大運河蘇州吳江平望戲碼頭:心中的碼頭

2024-03-06文化

哥哥從小就有音樂天賦,又遺傳了父親的一副好嗓子,唱歌唱戲樣樣拿手。這些年家裏音樂器材倒騰過不少,但他最喜歡的還屬戲曲,尤其是錫劇。

一個秋日午後,我隨哥哥一起去大運河平望戲碼頭看戲。因運河而生、運河而興的平望鎮,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有著5000余年的人類活動史,水路交通發達,文化底蘊深厚。這裏,明代時就是「煙火萬井,商旅千檣」的繁華古鎮。清代民國時,大運河是一條最重要的戲曲傳播交流通道。據平望一位老師回憶:解放前在橫跨古運河的平望通運橋西堍,有一個能容納四五百名觀眾的「梅園」戲館。1956年,戲館搬遷至橫跨市河的中木橋東北堍,改名平望劇場。這些年隨著流行音樂的興盛,戲曲發展呈現低迷趨勢,但經典的,總會在歲月中發光。成立於2022年的大運河平望戲碼頭就是平望悠久戲曲史最好的見證與傳承。

大運河平望戲碼頭外景

大運河平望戲碼頭坐落於環境雅致的鶯湖公園。步入園內,郁郁蔥蔥的一草一木,玲瓏別致的一亭一閣均有種戲曲般的委婉與細膩。此刻,若是穿上古裝戲服,兜繞於園中曲折回廊,也許會有種靈魂穿越的恍惚吧。走過可供觀眾喝茶的戲碼頭廣場,推開一扇扇落地木門,眼前就是敞亮的大舞台和一排排的觀眾席位。門窗木刻花紋很有年代感,兩邊墻上掛著演員與票友的劇照,其中有的扮相華美俊逸,有的身段行雲流水。那天台下座無虛席,樂隊陣容強大,江南絲竹與西洋樂器合奏默契,台上一位女老師正在演唱錫劇片段,她華美的唱腔和傳神的表演博得觀眾陣陣喝彩。我們的進入顯然並未打擾到大家,想必他們都沈浸在戲碼頭古典梨園的藝術氛圍之中。

大運河平望戲碼頭舞台

我家的戲曲氛圍也是很濃郁的。父母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參加過當地的文藝宣傳隊,和一群誌趣相投的年輕人四處演戲。父親扮相英俊,嗓音清亮,錫劇、滬劇、越劇和京劇都能唱,當年父親飾演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一角,在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和昆山等地的鄉鎮小有名氣。1978年,父親得知江蘇省京劇團在吳江招生,因哥哥超齡,於是就把剛滿七歲的我送去參加考試,雖未被錄取,可父親對戲曲的熱愛可見一斑。或許是受父母的影響,我們兄妹從小就會許多戲曲唱段,小時候常把枕巾裝在衣袖上,學著古裝戲裏的人物角色來玩水袖,還用父母演戲用的化妝品給自己塗花臉,也常跟著父母抄戲詞、學唱戲。

哥哥對戲曲的癡迷,相比父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前些年,盡管哥哥的業余愛好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但出於對戲曲的敬畏,哥哥總感覺自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在表演和唱腔上尚有許多欠缺之處,卻無奈一直沒有合適的平台可以專業而系統地學習。自從加入了吳江區戲曲家協會和大運河平望戲碼頭組織後,哥哥如魚得水,不僅可以在自己夢想的舞台上盡情發揮,還得到了劇團專業老師的指導,與劇團同台演出。這幾年,他參演的許多戲曲活動節目,都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喜愛和贊譽。

作者哥哥的劇照

正是大運河平望戲碼頭這樣的平台搭建,各地劇團演員的傾情加盟,給戲迷票友提供了最佳的學戲唱戲途徑。平望戲碼頭每逢雙休、節假日都會安排江浙滬一些劇團專業老師的演出活動。活動過程中,演員和老師耐心指導,戲友虛心好學,能與專業演員同台獻藝更是令戲友們自信滿滿。戲碼頭還組織演員和戲友參加長三角地區的好多公益演出,與當地文化部門數次聯合舉辦「送戲下鄉」活動,大力弘揚戲曲文化,當地群眾對此好評如潮。隨著平望戲碼頭影響力的擴大,來戲碼頭看戲聽戲、學戲唱戲的人士已覆蓋長三角地區,更有來自常州、無錫、常熟等地的戲友們。他們工作不同,年齡各異,性格有別,可對於戲曲的情感卻同樣火熱。如今辦得風生水起的大運河平望戲碼頭儼然已成平望鎮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縱觀戲曲這種源於民間的傳統文化,其發展也非一帆風順。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戲曲因草根色彩濃烈,並不被上流社會接納。但時代的快速變遷,戲曲的廣泛流傳,劇本背後的深遠哲理及一代代名家的精湛技藝,都令社會各界人士為之傾倒,不乏權貴紳士和文化名人,戲曲的魅力已悄然滲透至其靈魂,使他們成了懂戲、愛戲、惜戲的戲癡戲迷,戲曲也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充分的保護和發展。速食文化盛行的今天,許多傳統的東西難免會受到沖擊,可有句話說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戲曲之花之所以能夠在各地綻放,有其深厚的地域文化氛圍。吳江是長三角腹地,從古到今都是多元文化的匯聚地,戲曲在吳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除了平望戲碼頭,好多鄉鎮都有戲曲表演的團隊和場所。貌似落寂的戲曲文化,實則有著太多鐘情於她的老師和戲友正在努力傳承。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是這些戲曲人堅持不懈的熱愛與付出,讓我們今天依然能在江南韻味十足的鶯湖園內感受地方戲曲的無窮魅力。

平望鶯湖園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