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五章,被誤讀的一字,成就了經典,境界卻被鎖死在了底層

2024-05-06文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都是在說天無感、無喜、無怒。
  • 【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鬥轉星移,日月更替,四季相叠,陰陽和合,風雨交作。世間萬物各自得到了陰陽形成的和氣而產生,各自得到了風雨的滋養而成就自身。這些都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事。這是在說天無親、無疏、無分別。
  • 劉峻【辯命論】裏說,「道生萬物所以才稱之為道,生了卻無母,稱之為自然。...生了無養育之心,死了無恭敬祭奠之意」這是在說天不會對誰有恩賜,都一樣,無情。
  • 「天地不仁」是因為天地無心,對天地生靈的一切苦難無感、無知、無情。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需要註意:人在效法「天地不仁」的時候,容易走極端,誤入歧途。人有心,有些不仁是由於麻木,這樣的「不仁」多是殘賊,比如戰爭中的殺人狂與英雄執行戰爭時都是以「不仁」為德,但區別在於英雄有側隱之心,殺人狂無。人如果為效法天地,刻意去除有心以成無心,消除有情而至‘終無情’,為求「合」乎天地「不仁」之「德」,以立身接物,強梁者必慘酷而無慈憫之心,如韓非、商鞅之流;恭順者必陽奉陰違而無羞恥心,如約瑟甫神父之權謀陰賊。

  • 【老子】「聖人不仁」的觀念猶如一顆大樹,它也會長出一些枯枝和敗葉,不同的主體、學派利用它,把它作為制造各種殘忍學說的根據,強梁者容易變成殘忍無情無慈悲之心,柔弱的人容易變成陰奉陽違而豪無羞恥之心。錢鐘書指斥這些學說是【老子】「聖人不仁」之末流,是變本忘源,早已背離了老子的原意。
  • 錢鐘書說,老子所說的「聖」者,是盡人所能之事,來效法天地的「無事」。

    學道不能為了「不仁」而變得殘忍、涼薄、無情。人始終是人,如果去掉了那麽一點「惻隱之心」還為人嗎?人效法天地,效法的是天之「無事」,運用的是天之「規律」,不嬌情造作,自然純樸。如不加以分辨,就容易讓人往無情、麻木、涼薄方面去理解。「心靜如水」靜之於心不亂,靜於情緒穩定,不是說「心」麻木不仁,不起漣漪、無情無義。

    我們可以效法「天地不仁」積極的一面,而對於消極的一面需要去辨證而保持警惕之心。「我佛慈悲」可六根清凈,六大皆空,但始終不能丟棄「側隱之心」,否則與魔有何區別。

    佛與魔,就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就是有無「惻隱之心」的區別了。

    老子將天地比作一個可以來回鼓動的風箱,只要拉動就可以鼓出風來,而且生生不息,不會竭盡。天地之間,風霜雨雪,電閃雷鳴,皆為天地二氣激發滌蕩所致,萬物生生不息,無不依賴此氣。

    天地之間好像一個風箱,空虛而不會枯竭,越鼓動風越多。蘇轍說:「這樣一動,氣之所到之處,無不散發著生機,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機關設計有多極致,其實是因為中間空虛部份在起到「無」的作用,正是因為空虛才能湧動不止,所以才能越動越洶湧。天地之間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孕育萬物,也是一樣的道理啊。只知道越動而氣流越多,卻不知道他是因為守住了虛空的部份。」

  • 老子在第四章說,道」本是虛無的,產生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取之不竭,用之不竭。這就是萬物的本源。陰陽二氣所產生能量的過程便是「道」生的過程,「道」無形無跡,無味,無嗅,無色,可是它產生的能量卻如此大,無窮無盡。
  • 天地如風箱,風箱因其空虛而越動越出,人的思想境地也像風箱,想讓思想如源泉般流動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要取決於空虛的部份。

    空間越大,正反力量激發的能量才會越大,想象力也才能更豐富,做出的作品才會具有獨創性和靈性。

    所以「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是說不要讓實的部份占完了空間,什麽都想學,什麽都想會,排的滿滿當當的,怎麽還有空間中讓智慧流動?國畫中留白是為了讓整個畫面生動靈氣,能突出整體;而人的留白,是讓人有沈思的時間,能讓人對自己的經歷有所思,有所悟。

    說人笨為什麽要用「呆瓜」「木頭」這些詞語,因為腦袋沒有空的部份讓其轉動。空的部份有多重要?不管任何事物,最後起主導作用的永遠是空的那部份,如房子的使用空間,器皿的使用部份,都以「空」「無」為主。十一章「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而這些都是無形的,所以一個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無形決定著有形。

  • 孔子說: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成為器皿,器皿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集註:「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材一藝而己」如果你把時間花在各種各樣的技能上,時間被占滿了,沒有時間去思考,最致上的能力反而不能被開發,所得到的只是一材一藝而已。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無親、無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運作。太陽不會因為某些人悲傷而不出來,大雨也不會因為某些沒帶傘而不下雨;聖人要效法天地不仁, 就是要學會跟隨天地按時、按規律運作。天地是如何執行的?天地如風箱,風箱之所以能讓空氣流動迴圈起來,帶來大的動能是因為有空虛的部份;天地之所以多姿多彩,創造出萬事萬物,就是因為天地留有空虛的部份。聖人要效法天地,就要效法天地學會留出空間,無事無為、不妄作,讓天下得以空間發展,得以時間成長。。

    一個人想長成參天大樹,要留出足夠的空間、時間,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一個太繁忙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所有厲害能成為卓越的人都是因為八小時之外的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