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貴州一非遺,宣傳竟被判為封建迷信,但它只是一種制衣文化

2024-10-18文化

在某書發了一篇關於非遺文化的文章後,我好像知道為什麽非遺傳承如此之艱難了。

繼榕江村超後,水族村馬自今年七月份開始便嶄露頭角,讓不少網友驚呼: 從前只知道新疆好馬,沒想到貴州還有一個常年有賽馬節日的民族!

我突然心血來潮,在某書釋出了一篇關於馬尾繡的文章,詳細講解了水族圖騰,沒想到頻繁限流,理由是居然是封建迷信。

馬尾繡怎麽會涉及封建迷信,它明明一群勞動婦女在苦難的生活中,將希望給予刺繡的制衣文化的生動描繪!

水族的服飾上,總是裝點著絢爛的花紋,這些花紋源於馬尾繡,而之所以稱之為「馬尾繡」,其緣由自是與那健壯的馬兒密不可分。

制作馬尾繡的第一步,是選取那些強壯健康的馬,取其長而堅韌的尾毛作為主要材料(馬毛最好是白的)。

選用白色絲線,將二至三根馬尾纏繞起來,制作出馬尾線,完整的背帶大約需要二十到三十米的馬尾線。

第二步,固定框架圖案。用一根大針將馬尾線穿好,再用另一根稍小的針穿上同色絲線,一邊用細小的針將圖案固定於布面,如同畫家在畫布上初步勾勒的線條。

第三步,進行「填心」。用七根彩色絲線編制成扁形彩線,填充在盤繡花紋的中間輪廓。

第四步,進行「鑲邊」。用橙色和墨綠色絲線在周圍挑成「花椒顆」的鑲邊圖案,增添了細膩的層次感。

第五步,開始訂「金錢」。在繡品的空隙處,添上閃亮的小銅片,以增加繡品的光澤(民間流傳著用銅錢形狀小銅片辟邪的說法)。

最後一步,「裝訂」。為便於操作,繡品被分解成若幹小片,待每一片完工後,便用針線將它們逐一縫合在一起。

六大工序循序漸進,一件完整的馬尾繡工藝品便在心血與時間的交織中悄然誕生。黑、紅、綠、黃、白數種顏色交相輝映,形成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

然而,馬尾繡的美麗好像並未被世人所知,即便是官方和個人博主進行了大量的宣傳。

貴州的一家名叫瑞銀鳥的本土企業,還用馬尾繡制作成時尚的包包和其他日常用品,希望透過現代設計的融合,讓年輕人重新認識馬尾繡,讓它在當今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馬尾繡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這一獨特的傳統工藝。

瑞銀鳥的馬尾繡包包

透過此次的分享,我好像知道了非遺文化宣傳的難點。

第一、平台誤判限流,申述很難!

第二、很難與時事熱點結合,無法帶來很大的流量池。

第三、受眾群體少,知道馬尾繡的人本來就少,更別說喜歡了,想認真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