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藝合境+東南大學建院新作|先鋒天下糧倉書店

2024-03-02文化

© 存在建築

鐘樓向南是農田,登高望遠也是文學的某種意境,以此延展書店的氛圍。塔樓的設計用一個不規則的如「遊龍」般的黑色鋼樓梯來串聯不同的高度和方向,看廣場,看筒倉,看田野…

感謝 藝合境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對gooood的分享

目前在中國的不少鄉村中存在著一種圓形的磚砌筒倉,過去一直作為糧倉使用。筒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因為特殊的年代背景,當時一場「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的運動正在全國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亟需建設大量的糧倉,但由於當時缺少建設糧倉的資金,也缺少建造高標準倉庫的鋼材,因此就要求各個地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設糧倉以備用,鄉土筒倉就是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的。到了70年代中期,全國除台灣以外的所有省市的鄉村都建有糧倉,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今天基本都被棄用了。

村落整體鳥瞰© 存在建築

在廣東省著名的僑鄉及世界文化遺產碉樓群所在地江門的開平市塘口鎮就留有一組五個這樣的筒倉。先鋒書店選址在這五個筒倉也是看中了其歷史價值和其形態的特殊性。他們希望不僅能使廢棄多年的筒倉被重新活化利用起來,而且能為先鋒的華南地區第一家鄉村書店創造一種特殊的書店空間品質。筒倉目前的所在地靠近塘口鎮的邊緣地帶,但糧倉前的廣場卻是鄉村市集(當地人稱之為墟集)所在地,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裏也是整個村鎮的活動中心。而且其周邊本身也已經有了不少鄉建的計畫:青創基地,民宿,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工作室等等。

從田野看向先鋒書店 © 存在建築

1

現狀

書店的改造用房一共七棟,除了一字排開的五個筒倉之外,還有位於筒倉以北後來加建的一幢三層宿舍樓以及筒倉南端的二層小辦公樓。筒倉與筒倉之間的也有不少加建,彼此之間並不完全獨立。五個筒倉均是磚混結構,經結構檢測其品質均為A級,都可以正常使用,但屋頂部份因為年久失修,均有不同程度的滲漏,亟需修繕。而宿舍樓和二層小樓則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現狀情況不夠理想。

原始糧倉結構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天下糧倉原貌 © 藝合境建築設計

改造前從南側河岸看向糧倉© 楊誌疆

作為糧倉,筒倉本身具有獨特且合理的空間構造。原有糧倉的室內地坪比室外廣場高出了80公分,在當年糧食儲存條件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在南方潮濕,多雨,高熱的氣候條件下,糧倉達到了防洪,通風,防蟲等的功能,體現了過去民間建造中的集體智慧。

改造前糧倉與宿舍樓 © 楊誌疆

改造前筒倉內原貌 © 周妍琳

2

修繕

五個筒倉在進行空間改造之前的第一步就是修繕,這其中主要是倉頂修繕。過去這種磚圓倉倉頂的建造方式一般有四種,分別是混凝土穹頂,混凝土攢尖頂,磚砌穹頂和木屋架攢尖頂。本計畫用的是混凝土攢尖頂的建造工藝。

改造前糧倉與宿舍外觀 © 楊誌疆

改造前從廣場看向糧倉 © 楊誌疆

倉頂的具體做法是:先把穹頂等比例分成八瓣,然後用磚在混凝土穹頂上砌出一道道磚「龍骨」,每一瓣裏的磚「龍骨」都是平行的,使穹頂變成尖頂,這一步就確定了倉頂的形狀。然後再用混凝土把仰瓦(寬、曲率小)固定在一道道磚上,把俯瓦(窄、曲率大)蓋在仰瓦的縫上,最後再用混凝土把俯瓦包裹起來,倉頂中心的尖尖留出孔洞來通風。這種做法在降雨量大的地區能夠更快地排走倉頂上的雨水,同時磚脊在倉頂又形成了隔熱層,使倉內的溫度相對穩定。可以說這是真正的低造價的綠色建築。「米」字形的倉頂分隔使得筒倉無論是鳥瞰還是人視都具有很好的形象感受。這樣透過使用原有工藝對倉頂的修繕與再造程,筒倉的倉頂滲漏問題得以解決,並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風貌。

糧倉屋頂修繕 © 藝合境建築設計

3

改造策略

首先是五個筒倉及其南北兩翼兩棟建築的取舍問題。五個筒倉肯定是要保留的,但兩端的宿舍和小辦公樓因為年久失修,結構安全性不高,且房屋的本體價值不佳,如保留會有較高的加固及改造費用,因此設計中選擇將這兩處房屋拆除,結合功能在原址新建的策略。另外將連線筒倉的各種搭建也都做拆除處理,這樣筒倉就非常清晰地呈現出其在建設之初的原始樣貌。

改造後從廣場看向糧倉 © 存在建築

其次,對於五個獨立的筒倉而言,要滿足先鋒書店的使用功能有兩種連線方式。一種是串聯的方式,透過筒倉的中心,用廊道連結起來。這種方式的流線最為便捷,但缺點是除了末端,每個筒倉都會有兩個開口,而且交通在中間,書店的使用功能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還有一種則是在五個筒倉的一側進行連線,這樣的好處在於每個倉體只需要在一側開口,筒倉可以相對完整地保留,人的交通動線在外圍,購書和看書的行為不會受到太多的幹擾。再者,筒倉的東側面向廣場,如果在這一面進行連線的化,雖然可以和廣場形成很好的互動,但其立面相比原貌勢必會有較大的改變,而筒倉東側一直以來都是廣場上各種活動的背景,「天下糧倉」幾個字也是鐫刻在這一側的倉體之上,這形成了具有集體記憶的特殊場景。設計還是要保留下這種具有時間維度的場所氛圍,而把連線體設定在了西側,雖然這樣會犧牲一定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但為村落保留了更加永恒的場所和記憶。

在確定了書店主體連線方式的基礎上,兩端分別設定咖啡館和文學鐘樓。最後形成的總平面是七棟建築並置地組合在一起,這看似奇怪,但卻又合情合理,也因此創造出非常獨特的書店空間,而這也正是筒倉改造的魅力。

改造策略分解圖-藝合境建築設計© 藝合境建築設計

光隙畫廊 © 存在建築

畫廊中開向糧倉的入口© 存在建築

4

書店設計——空間裝置

在總圖設計中,我們沒有將主入口放置在朝向廣場一側,而是放在了背面的西側,原因和現狀有關。在1號倉的這一側有一棵直徑1公尺多的大榕樹,它幾乎已經和倉體融為一體,這是一副自然與時間的畫面,設計想充分利用這一場景,從榕樹下進入書店。廣場一側作為次入口使用,同時雙入口的設計也有利於通風。主入口位於1號倉,其兩側一邊是咖啡館,一邊是透過長廊相連的各個筒倉,整體布局簡單明了。

主入口© 存在建築

就筒倉而言,每個的建築面積約165平方米,倉體內部最低處6公尺,穹頂最高處8.4公尺左右。整個的體量和空間還是比較大的。面對這樣的高大空間,設計確立了兩段式的原則,下部是書架段,高度不超過2.4公尺,近人尺度,便於讀者取閱書籍,上部用我們設計的「空間裝置」來進行填充。五個倉的「空間裝置」各不相同,其功能除了解決下部書架段的采光之外,更多的具有精神內容,它們同閱讀空間共同構成每個倉體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剖軸測 © 藝合境建築設計

畫廊與糧倉之間的光與影© 存在建築

1號倉是詩歌倉,並兼具書店的收銀區,同時也是主入口進入後的公共門廳。詩歌是先鋒書店最看重的部份,因此往往將詩集設定在書店入口區域。在這裏,我們沒有設計書架,而是做了一個半圓形的展台來擺放詩集。展台上空是用「十字形」結構吊起的環形裝置,它壓低了展台區域的高度,並照亮展台。人們在取閱書籍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上部環形空間裝置所產生的向上的力量。不難看出,書籍在1號倉中只占了很少一部份空間,其他部份都是在烘托和創造氛圍,這正是設計的初衷:書是主角,就像美術館可以為一件作品專門設一個展廳一樣,這裏不用書籍做裝飾。

1號倉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1號倉概覽© 存在建築

2號倉是社科倉。社科類圖書一直以來都是先鋒書店的優勢品類,量也較大,所以在設計中我們整體沿筒倉布置了一圈2.1公尺高的書架,有接近40公尺長,書籍的量還是很可觀的。同時我們在倉體中心設計了一個倒錐形的裝置,裝置中心是閱覽和休息區,上部和筒倉6公尺高處相連,如同一朵盛開的牽牛花。書架區和閱覽區被巧妙的分隔開來,巨大的曲面造型結合上面的一些孔洞處理,透過內外光線的變化,形成很強烈的視覺效果,讀者在此宛如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空間雕塑之中。

2號倉分解圖© 藝合境建築設計

2號倉裝置內閱讀區© 存在建築

2號倉的倒錐形裝置 © 存在建築

3號倉是文學倉。又因為其位於中間部位,該倉也兼具多功能演講廳的功能,為此,倉體中間設計了下沈式的坐席。根據文學倉的圖書量,書架同2號倉同樣布置,下沈式台階坐席在平時可以作為休息閱覽使用。另外,圓形空間是很容易產生回聲的,作為演講廳一定要做聲學處理來避免。最後的措施是在倉頂設計了七個圓形的反射吊頂,避免了倉體內部的聲聚焦。其特殊的形態本身就如同一個空間裝置,懸浮在筒倉的上空。

3號倉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3號倉的頂部聲反射裝置© 存在建築

作為多功能廳使用的3號倉 © 周妍琳

4號倉是生活倉。主要銷售生活類書籍和部份繪本。此倉在中間設計了環形的水磨石休息座椅,座椅背後是書架,高度較低便於兒童取閱。倉體的中心設計了一個旋轉鋼梯,上去之後透過連廊和在筒倉外壁上開啟的窗洞可以看到廣場上的景象。鋼連廊又同環形書架以及下面的人流相互交織和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同時在倉體上部透過一個六邊形的傘狀吊頂和一個曲面的空間裝置,共同構成豐富的空間感受。

4號倉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4號倉概覽 © 存在建築

5號倉是藝術倉。這個倉的處理首先是從空間入手。在圓形的倉體中我們置入了一個方形空間,方圓之間會形成四個夾角空間,在夾角頂部鋪設發光膜來模擬天光。在其中對稱的兩個夾角下方各做一條弧形挑板用來放置藝術類書籍,其他部份就再也不設定書架。在正對廣場的外墻處開了細長的條窗,因為方圓的空間關系,光線會在其間遊走,加之本倉又將頂部的尖攢頂開啟改為圓形天窗,光線會從頂部照射下來,增強了藝術倉的精神性和體驗性。在這裏書籍的陳列非常節制,以達到「空」的效果。

5號倉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5號倉概覽 © 存在建築

咖啡廳是在拆除的宿舍樓原址上新建。設計以對比的方式,做了一個近8公尺高的玻璃盒子,增強了咖啡廳的開放性。咖啡廳為全鋼結構,中間傘狀薄壁鋼柱支撐起屋頂,這裏延續「空間裝置」的策略,四根高大的傘柱如同四棵巨樹在空間中展開,圍繞鋼柱擺放咖啡桌椅,如同在「樹」下休憩交流,超常規的高大空間就是為了呈現這種意向。白天北側街道對面的行道樹剛好和室內的樹狀結構交融在一起,如同馬格利特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夜晚咖啡館的「巨樹」在燈光的作用下,透過玻璃,異常醒目。

咖啡廳室內 © 存在建築

咖啡廳沿街夜景 © 存在建築

光隙畫廊是五個筒倉的連線體,總長約72公尺。這部份的功能主要作為書店的文創銷售區,並可兼做畫廊的用途。因為在西側,所以設計了帶空腔的雙層墻體,不僅有利於節能,雙層墻之間的空腔還巧妙地隱藏了畫廊吊頂內的空調管線。西側墻體的高側窗下為展墻,畫廊中部每兩個筒倉中間開圓形天窗,下設展台,很好的呼應了筒倉的形式邏輯。畫廊屋頂則采用輕鋼結構,上設TPO防水卷材屋面,保證了屋頂的簡潔美觀,白色的卷材屋面耐熱耐老化,具有高反射性,適用於當地的夏季防熱需求。為了不破壞原有糧倉的墻體,畫廊屋面結構與原有的糧倉墻體結構脫開了60公分的距離,形成弧形天窗,一道道弧形光隙灑進室內,畫廊中的光影豐富動人。

畫廊天窗與展墻© 存在建築

文學鐘樓設定在最南端。開平是碉樓之鄉,各種形態的碉樓眾多,所以這裏設計了一個高約17公尺的塔樓以呼應這種地域性。鐘樓向南是農田,登高望遠也是文學的某種意境,以此延展書店的氛圍。塔樓的設計用一個不規則的如「遊龍」般的黑色鋼樓梯來串聯不同的高度和方向,看廣場,看筒倉,看田野…

文學鐘樓倉分解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從河對岸看向鐘樓 © 存在建築

文學鐘樓概覽 © 存在建築

五個筒倉之間各個不同時期的搭建做了整體的拆除處理,筒倉形態更加完整。但也因此在筒倉外壁不同的高度留下了一些「奇怪」的痕跡,空中的門,筒倉編號以及「天下糧倉」四個大字等等。設計將這些「痕跡」都保留了下來,但整個立面又用最初的構造做法刷白出新,保留的痕跡也都被蒙上了一層白色,原來的門,門栓,編號,字等都還在,但卻轉化為記憶的「裝置」,去功能化後轉化為某種裝置藝術。

糧倉上的窗洞口 © 存在建築

舊改計畫通常還要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裝置和構造的處理。為了盡可能地保持建築內部原有的形態,除了西側長廊外,筒倉和咖啡廳是不設吊頂的,如此就需要對室內空調機和管線等進行隱藏設計。西側畫廊外側加建了一條2公尺寬的裝置長廊用於安置空調室外機和配電間,並用客製的鏤空花磚墻和爬藤植物來加以遮蔽。前文提到,原有的糧倉為了防洪、通風,室內地坪比室外廣場高出了80厘米,由此我們將整個書店其他部份室內地坪都擡高至糧倉地坪處,不僅避免了廣東雨季時有可能的洪水侵襲,地坪以下架空的部份還可利用作為裝置管廊。咖啡廳和筒倉內部空間的空調室內機被巧妙地安置在家具和書櫃中,與室外機連線的風管和其他裝置管線被隱藏在架空的裝置管廊中,從而盡可能地保留了室內空間的純凈。

隱藏的裝置管線 © 存在建築

計畫圖紙與模型

木制表達© 藝合境建築設計

總平面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平面圖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塔樓平面 © 藝合境建築設計

西側裏面© 藝合境建築設計

東側立面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光隙畫廊剖面 © 藝合境建築設計

咖啡廳剖面 © 藝合境建築設計

計畫名稱:先鋒天下糧倉書店

計畫型別:建築、改造、室內

設計方: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藝合境建築設計事務所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計畫設計:2021

完成年份:2023

設計團隊:楊誌疆、周妍琳、傅錚、杜淦琰、段菡萏、楊光、李繼津、周明燦、白宇、邱珺婧、李亮(結構)、李鑫(暖通)、葉飛(電氣)、賀海濤(給排水)、張磊(智慧)、謝斐然(實習)、毛珂捷(實習)、姚秀凝(實習)

計畫地址: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

建築面積:1600㎡

攝影版權:存在攝影

合作方:雲海設計(COD)、江蘇興業智慧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高敦(GODEN)國際照明設計

客戶:先鋒書店、開平市塘口鎮人民政府

材料:混凝土、金屬板、玻璃、ALC、T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