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是尊重別人的三觀

2024-07-26文化

01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跟朋友聊到一個話題,但凡你倆觀點不一致,他就會絞盡腦汁舉證,大有一副不說服你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明明你們想法不同,身邊的人卻總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去規劃你的生活,指點你的人生。

人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三觀不同,卻強求一致。

作家一本叔的朋友阿涵,今年27歲,在英國讀建築學博士。

過年回國,家裏親戚們都在閑聊,突然,有親戚問他:「這個年紀怎麽還在讀書?打算找什麽樣的工作啊?」

阿涵禮貌地回復,稱自己畢業後不打算就業,準備先去孔子學院當誌願者遊歷一番。

親戚一聽這話,立馬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說:「你都二十七八了,年紀不小了,趕緊找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結婚生子才是正事!」

他本想反駁,但想到兩人三觀不同,便寥寥幾句敷衍過去。

有些人總喜歡用自己的三觀去丈量別人的三觀,稍有不同,便加以辯駁。

每個人的背景和見識不同,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各有不同。

若是強求別人與你一致,才是真正的偏執和狹隘。

網友 @阿萊 ,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有次,他跟久未謀面的老同學一起吃飯。

同學在體制內工作,事業混得風生水起,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吃飯期間,他便一直勸網友去考公。

網友表示,自己很喜歡現在的工作,還沒有考公的打算。

對方便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你們就是眼光太狹隘了,體制內不比天天在公司加班好啊!

網友知道對方是好意,便委婉地解釋自己不適合體制內的生活。

同學卻一直不依不饒,非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改變網友的想法。

網友終於忍無可忍,回懟對方:大家誌向不同,為什麽非要強求我跟你一樣?

同學瞬間臉色大變,隨便應付了幾句,便匆忙吃完飯離開。

歌德說:「人海之中,難求思想感情完全相同之人。」

三觀不在一個層次,不必互相說服,只要笑臉相迎即可。

永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三觀。

否則再好的感情,也會死於管得太多。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互不影響,才能和諧相處。

02

作家白先勇和主持人陳文茜,是多年的摯友。

白先勇曾憑昆曲【牡丹亭】,頗受觀眾喜愛。

好友陳文茜卻從未發表過任何贊美之詞,好像毫無興趣。

原來在她心中,愛情稍瞬即逝,是不可靠的

白先勇了解後,便很少在陳文茜面前提及【牡丹亭】,更不會請她發表意見。

對於白先勇的尊重,陳文茜很是感激,她曾公開表示:

「對此,我非常感謝。他可以創新我可以頑固,誰也不去說服誰。」

這個世界上有10000種人,就有10000種三觀。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三觀,天壤之別。

但三觀不需要一致,只需要尊重。

哈佛校長勞倫斯·巴科在大一的時候,遇到了室友艾倫。

兩人性格迥異,一見面就互相看對方不順眼。

大學期間兩人常因一些瑣事吵架,巴科一度以為兩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朋友。

直到兩人相處久了,他才意識到曾經的爭執,大多是因為自己的偏見太深。

後來,再發現艾倫與自己觀點不合時,也能放平心態尊重對方。

兩人自此,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他倆經常就政治問題進行辯論,幾乎沒有達成過一致。

但兩人始終保持尊重,互相學習,從未因此紅過臉。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說過:

「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

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會陷入偏見的陷阱裏,而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

允許自己是自己,允許別人是別人。

當你開始修煉自己的「內觀」,撐起自己的內心,便能裝下自己,裝下別人。

03

在節目【十三邀】中,許知遠問劉擎教授,年歲長了一些後,你的想法會有什麽變化?

教授說:「以前會覺得,這個人怎麽會這樣,那個人怎麽會那樣。

年紀大一些開始覺得,人生有百態,一定要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大千世界,不是所有人的三觀都在同一水平。

但高層次的人,都懂得放低姿態,向內紮根。

大家對羅翔的評價,大多都是:為人包容,可以接納不同的三觀。

然而,他過去尤為狂妄自大,看不起任何人。

遇到三觀不一致的事,他要麽費盡心思說服對方,要麽便覺得對方三觀不正無可救藥。

後來,是讀書讓他改變了這種偏見。

讀書多了,他才發現,我們求學問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為了走出我們基於地域、血統、國族所形成的偏見。

再碰到與自己三觀不一致的人,他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認知更高,就強求對方跟自己一致,而是可以放低姿態,俯身傾聽。

哪怕優於對方,也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你看,層次高的人,即便三觀不同,也能做到相容,讓自己變得更為豐富。

有句話說得好:

千萬別把自己當主流,你要對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種警醒和謙卑,不要動不動就以己度人。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有一顆包容世間萬物的心。

不同的三觀,可以相容;看不慣的人和事,可以接納。

允許參差百態是世界的底色,理解彼此的差異,人也會變得越來越通透。

【奇葩說】裏有句話我很認同:

觀念的進步,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排序和人生選擇。

世界上,本就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靈魂。

有人向往小縣城的朝九晚五,有人卻想去北上廣闖蕩一番。

有人習慣在大排檔裏擼串,有人卻喜歡西餐廳的氛圍。

三觀沒有標準,人也不止一種活法。

學會向下相容,尊重差異,才是一個人最高明的活法。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