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記「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

2024-02-19文化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近三百年的唐朝是中國古代詩詞文化的鼎盛時期,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作為才華橫溢、年青有為的王勃,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並稱「初唐四傑」,在唐代詩詞歌賦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他的代表作【滕王閣序】流芳千古,「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感動了無數的後來者。王勃,作為大唐才子,英年早逝,人們在欣賞他的詩文時,也發出諸多嘆息!

官宦世家 少年博學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於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的官宦世家。(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人,其祖父是隋朝大學者、大教育家,蜀王侍讀,號「文中子」的王通,父親王福畤是唐朝官吏,官至太常博士、雍州司功、齊澤二州長史等。

在良好的家境環境中長大,幼年時的王勃就聰慧超常。六歲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字功夫。

九歲時,王勃熟讀顏師古註的【漢書】後,撰寫【指瑕】十卷,指出了顏師古的著作中多處錯誤。十歲時,王勃便飽覽【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弱冠而仕 名振初唐

龍朔三年(663年)十四歲的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十五歲的王勃上書宰相劉祥道,直陳政見,並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贊賞「此神童也!」麟德二年,透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王勃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透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而且是出自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作,驚嘆不已:「巫師,巫師,我大唐巫師!」唐高宗的點贊,讓王勃的才名和文名響徹大唐,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合稱「初唐四傑」。

一篇【鬥雞賦】 逐出長安城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推薦,入職沛王府,擔任修撰。不久,王勃就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有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在旁侍候。當場,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

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讀畢大怒,直點王勃之名,大聲說道:「王勃身為博士,二王鬥雞,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圖謀不軌,誇大其詞。歪才,歪才!此人應馬上逐出去!」

檄文在古代主要用於征召、聲討、揭發罪行等重大事件,一般多指戰鬥性強的批判和聲討文章。此處用檄文,明顯是在誇大其詞。加之,唐高宗認為此篇檄文有意在挑撥王子間的矛盾,挑戰了皇家的底線。不久,唐高宗就欽命將王勃逐出長安。就這樣,王勃透過他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建起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被點了死穴。

再次被貶 滕王閣序

鹹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當時。他的好友淩季友為虢州司法,因虢州盛產藥材,王勃又知醫識藥,便為王勃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王勃就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王勃為躲避罪責,首先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將曹達殺死,想銷聲匿跡。結果事情敗露,王勃因此犯了死罪,幸虧適逢大赦,才沒有被處死。

王勃的刑事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畤,被迫王福畤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遠在南荒之外的交趾縣令。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很大,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

王勃懷才不遇,放浪不羈,處世高傲的性格,在現實面前,只能再次發出無聲的哀嘆。在【上百裏昌言疏】寫到:「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從中也讓人們深深地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內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王勃出獄後,在家裏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此時朝廷宣布恢復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主動放棄。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新修的滕王閣落成。江西都督閻伯嶼欲在重陽節時滕王閣上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王勃的名氣,便同時發出邀請。

閻都督此次宴客,本意是向眾人展示女婿孟學士的才華,事先讓女婿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同時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來紙筆,假意請諸位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就,只有王勃不明究理,見眾人推辭,就自告奮勇,接過紙筆,當眾作序,揮筆作書。

此時,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怒氣猶盛,正在心中罵到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勃,壞了他的好事。現場也有不少人等著看笑話的。手下人進來將王勃所書進行報告,見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怒氣稍減。接著聽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沈吟不語。

接著聽到:「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臉上露出了笑容。聽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已開口叫好,只見帳內帳外都嘖嘖稱奇,等聽到「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更是拍案叫絕。王勃的【滕王閣序】是一氣呵成的,閻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中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

魂歸南海 名留青史

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縣令王福畤處,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時年二十六歲的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直接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渴望功名,希望濟世,雖然在宦海中幾經沈浮,但最終難以割舍的依然還是如何濟世的問題。

從人格精神上來看,首先是儒家之狂者,誌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但他身上留有致命的弱點就是處事疏闊,隨心所欲,感情用事,缺少謀略。其次是釋家之傲者,身秉傲骨,鄙世傲物,蔑視塵俗,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再者,他是道家之仙者,在面對處處碰壁的情況下,並沒有消沈,而更多了一層看破紅塵,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韻味。

文學天才 詩文歌賦

王勃,他二十七年短暫的人生,可他留世的詩文歌賦較多,現存詩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 90多篇,有【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台鈔略】10篇、【合論】10篇、【滕王閣序】名作等,王勃在中國古代文學上的貢獻是比較大。

王勃堅持 「立言見誌」的創作思想和 「文章經國之大業」的教化功能。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高情壯思」 「雄筆巫師」的雄壯美、「氣淩雲漢,字挾風霜」的風格取向,以及 「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等多種表現方式。

王勃的詩歌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同時又註入了新的時代氣息,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在送別詩中,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或優美靜謐、隱約迷蒙;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沈氣息;【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蒙,讓人心醉。

【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裏道,淒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整首詩並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身世的悲切之感和哀傷之痛。【秋日另王長史】:「別路餘千裏,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動北梁篇。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終知難再奉,懷德自潸然。」將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與自然的寒霧和暮煙融為一起,似夢似幻。

王勃的相思詩,則抒發了千裏之外羈客的諸多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透過寫景抒發深沈的思鄉之情。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有時還傾註了郁積之氣。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

王勃的辭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但又註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講究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並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註以散行之氣,使文章於凝煉中見流暢,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於在賦中抒發情感,表白心誌,表現人品。在賦中表露出急於入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則在賦中表現了自己崇高的品質、美好的人格,抒發了心中的憂郁憤懣、磊落不平之氣。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采蓮賦】等 。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執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遊山廟序】,寓性情於遊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秋日餞別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

在寫作手法上,善於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於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善於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善於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於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於他鄉,他鄉豈送歸之地!」

一字千金 三嘆王勃

在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慶祝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

王勃在詩中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便起身告辭。都督閻伯輿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便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人說用「水」好,那個人說應該用「獨」。閻大人聽後,都覺得不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本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下的字補上。

待來人追上王勃後,王勃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只得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閻大人心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麽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讓人笑話,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值!值!值!王勃啊,王勃,不愧為當今巫師……」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裏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雲,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長篇,還有如此好詩相配,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於是問道:「現下,王勃身在何處?朕要見他!」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不在人世。」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啊,可惜!」

廣州遺作 靈魂誦詩

公元675年,王勃赴交趾(今越南)省親,11月經過廣州,到訪寶莊嚴寺(今六榕寺),其時,寶莊嚴寺舍利塔(今人稱「六榕花塔」)修葺一新,寺廟高僧崇拜王勃的文才,於是請其撰寫碑記,王勃一揮而就,寫下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碑文,而現今留存在六榕寺內的這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塵封了整整1340年,是中國文學史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余字。

傳說王勃死後,他的靈魂還念念不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每當人們走過他的墓前,就能聽到他的魂靈在墳墓中反復吟誦。

一次,一個秀才經過王勃的墓前,聽到墳墓中在吟誦。秀才想了一會兒,對著墳墓說:「這句子好是好,只是還不夠精練,要改成‘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是更好嗎?」從此以後,人們再也聽不到王勃的魂靈在墳墓中吟誦這個句子了。

有人認為,如果去掉「與」和「共」兩個虛詞,在內容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確實比原句「精練」了,但是在刪去了「與」和「共」兩個字後,句子的節奏顯得急促,不如原來的句子從容大度,還與上下文的格調顯得不協調。

【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