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人為什麽害怕「斷子絕孫」

2024-01-07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生三大喜事分別是: 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他鄉遇故知 。而這‬其中‬洞房花燭夜則‬尤為‬重要‬‬。洞房花燭夜意味著兩個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人們對此異常重視,便視為人生第二大喜事 。

當我們‬在祝福‬一對‬新人‬時‬通常‬會祝她‬們新婚快樂‬、‬早生貴子等‬。‬ 在‬我們‬傳統‬觀念‬中,早日‬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是‬綿延香火‬繁衍子孫‬一種‬家族‬世代‬傳承‬的必經之路‬,同時‬‬多子多福也‬‬是家庭‬興旺‬的‬表現‬,自‬中國‬東漢時期‬便有‬24孝‬的‬故事‬,而‬「‬孝順親長‬、廉能‬正直」者‬被‬稱為‬孝廉‬而‬‬舉‬孝廉更是‬察舉制‬中‬選拔‬人才‬的一種‬形式,

儒家‬思想中‬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的思想‬也‬深刻‬的影響‬一代代人,而‬俗語‬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更是‬這種‬孝‬文化‬的體現‬,‬而‬中國人‬對一個人‬最‬惡毒‬的‬攻擊莫過於‬斷子絕孫‬了‬,為什麽‬中國人‬如此‬害怕‬斷子絕孫‬了‬‬。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中央‬民族‬大學‬校長‬‬費孝通先生‬在其‬著作‬【鄉土中國】有這樣的‬描述‬書中‬將權力分為4類:1、橫暴權力;2、同意權力;3、長老權力;4、時勢權力;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機會接觸1和4,而2、只存在於「公民」社會,所以普通大眾這輩子唯一能接觸到的權力型別只有3)。不要被字面意思誤解,費孝通這裏定義的長老權力Paternalism即「大家長權力」——只要有後代,就可以對其天然無條件行使的那種權力。

但如果沒有後代,沒有了下一級權力施展物件,那麽這輩子就無法順著長老權力的金字塔往上走,意味著淪為權力等級秩序的底層。「斷子絕孫」就意味著你永遠只能跟小孩子一個權力等級。時至如今各地的風俗中仍舊保留了一些傳統,即使結婚後但如果仍舊沒有孩子的大人,逢年過節也只能跟小孩子一桌吃飯,永遠不能跟「長輩」爺爺們一桌夾菜。其他人訓誡你的時候可以不用顧及體面或尊嚴,像訓斥孫子似的從心所欲。在中國,即使古代的帝王,也不承認自己的權力是「橫暴權力」,而將其有意無意靠攏為「大家長權力」也即「長老權力」。

帝王稱百姓為自己的「子民」也是這個意思。在那十年後有文人將十年間的受難比喻為「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打了能怎麽怨恨呢?」儒家的三綱五常,就是這種權力等級秩序的搭建手冊。那麽,為什麽我們的農業社會裏會誕生「長老權力」這種權力型別呢?因為鄉土中國模式下,社會是幾乎不流動的,無論是地域上還是階層上。所以唯一能實作個體「權力階層躍遷」的方式就是「香火不斷」。只要後代足夠多,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將自己推到「長老權力」的金字塔尖,最終極地理想就是五代同堂高居正座,像「小老太爺」一樣接受所有小輩們的叩拜和供養。

而「小老太爺」手裏則握著膝下所有跪著的人的資源分配權。如果有幸獲得「族長」、「鄉紳」的權力,那就是「長老權力」的升級版。但如果你的某個後代斷了香火,就意味著你在那個權力金字塔的上升也停止了。

隨著周圍其他人的後代綿綿不斷,你很快就會在被壓在塔底,這種不再有人「供奉」的恐懼,會讓你覺得自己虛弱無力。這就是我們幾千年農業文化土壤裏誕生的最獨特的一種權力型別,其結構之精巧,嘆為觀止。

在長老權力的「權力誘惑」下,務農的人拼命地生,經過幾十輪上百輪大饑荒的篩選淘汰後,當下幸存的都是繁殖力極強的基因。可以查檢視二戰後各個國家人口的增長振幅,一定會讓你嚇一跳。長老權力 Paternalism是我們文化傳統裏特有的一種權力,並不存在於西方社會。

沒有龐大的後代群體給你撐腰,你就得屈從於旁人的長老權力下「裝孫子」。「斷子絕孫」就意味著你將來要給周圍所有人「當孫子」,永世不得翻身。另外,為了維持這套價值觀的傳承,還誕生了很多其他配套的信仰,比如很多人默默地堅信「香火不斷,不入輪回」之說。

沒人供奉的靈魂,再投胎就可能進「畜生道」,當牛做馬吃糠咽菜被人驅役。所以小農社會模式下,對「長老權力」的向往和對「畜生道」的恐懼,共同組成了「斷子絕孫」為大不孝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