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鳳舞百年!前山鳳雞舞展示非遺魅力

2024-10-22文化

2023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珠海非遺傳承人湛嘉威攜徒帶來「珠海前山鳳雞舞」,為珠海本土設計師張瑋的時裝大秀【傳承】進行了開場表演,不僅給觀眾帶來了無限驚喜,也為時尚舞台增添了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色彩。

前山鳳雞舞,俗稱「耍鳳雞」,是流傳於珠海前山地區的一項民間舞蹈藝術。2009年,「前山鳳雞舞」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前山鳳雞舞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新生,巡遊、表演等多個場合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前山鳳雞舞不僅表達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非遺傳承的魅力。

前山鳳雞舞表演 受訪者供圖

寓意美好,鳳雞舞蹈傳承百年

前山鳳雞舞,為鳳舞和雄雞舞的組合,起源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流行於嶺南地區,清朝早期傳入香山縣(包含現在的中山、珠海地區)。

明代的前山寨是海防重地,毗鄰香山和澳門,文教興起,漁、農、鹽業興旺,當地人崇拜鳳鳥、靈雞。湛嘉威介紹,當地諺語稱「家有竹雞,白蟻化泥」。此外,【詩經】中還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的說法,「雞是十二生肖之一,又是農家之寶,鳳鳥外表美麗並且還能治蟲害、報氣候,再加上鳳和雞都是我們當地人崇拜的吉祥物,因此,舞鳳雞逐步流行起來。」湛嘉威表示。

據清代乾隆年間廣東學政李調元在【粵東筆記】裏記載,春節巡遊時有「城內外舞獅象龍鸞之屬者百隊,飾童男女為故事者百隊」。這「舞獅象龍鸞之屬者」就包括鳳舞和雄雞舞在內。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香山與澳門開通陸路貿易通道,邊境貿易非常活躍,1911年以後,華僑和港澳同胞回鄉投資置業,也對地方文化給予大力支持,前山鳳雞舞也趨向興盛。而明代番禺人黎遂球在【春望篇】裏寫節日繁華景象也有「百獸魚龍迎錦陣,萬戶綺羅結霞麓」的描述。

前山鳳雞舞深受市民喜愛 受訪者供圖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前山地區私塾興盛,興辦起「鳳山書院」「鳳池書院」,珠江口邊防要塞重地前山寨也辦起了各式武館,教人習藝練武;同時,粵中各縣大批移民,陸續遷居此地謀生,鳳舞和雄雞舞就在彼時傳入。到了清末,幾乎村村有表演隊,年年有匯演巡遊,其影響力遍及香山縣及港澳地區。

清末時期,廣東遠離當時的朝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間文藝較為活躍。到了民國初期,民間藝人李福五將其整理創編為鳳雞舞。隨著時間推移,鳳雞舞逐步得到民眾的認同,並得到了不斷地充實和傳播,逢年過節,前山地區的居民都以鳳雞舞表達歡喜之情,舞者和觀眾濟濟一堂,場景十分熱鬧。鳳雞舞逐漸成為前山地區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

不過,前山鳳雞舞由雄雞舞演變而來,它的前身是雄雞舞,後面為什麽變成鳳雞?在湛嘉威看來,雄雞和鳳都指雄性,「鳳在稱呼上顯得更高雅」,而雄性動物在色彩上顯得更為絢麗,也可代表「富麗堂皇」,再加上「龍鳳呈祥」這一成語,鳳雞的寓意會顯得更好。此外,在古代,人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生存,雞又是日昴星君的形象,「透過在村子裏面巡遊,可以將不好的東西祛除掉,同時帶來一些好的東西」,所以人們將鳳與雞相結合,以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此外,鳳雞嘴上還會含著一串金錢,寓意招財進寶。

表演前,湛嘉威檢查鳳雞 受訪者供圖

形象生動,前山鳳雞舞精彩紛呈

鳳雞舞表演由耍鳳雞者和鳳雞扮演者共同構成。耍鳳雞者通常是一人,鳳雞扮演者可以是一人或是多人,分為獨舞和群舞兩種表演形式,且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金雞探望、金雞戲水、金雞梳妝、金雞尋寶、金雞瑞步、金雞起舞等,展現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有鳳來儀、吉慶延年的意境。

鳳雞道具用篾織粘彩布彩絲做成,有頭、有頸、有身、有雙翼、有尾,外形有大有小,大的體長近3公尺。鳳雞外表用彩色布或其他物料裝飾,尾部用十多條雉雞尾做裝飾。鳳雞的雙翼能扇動,頸能伸縮,形態好似傳說中的鳳。舞鳳雞的人身穿麟形褲、三爪鞋,與鳳雞形象相協調。鳳雞舞道具內有一個箍帽,供舞者戴在頭上,穩妥承托道具壓力。鳳雞的頸和雙翼有操控桿,以表演各種動作。鳳雞第一次起舞時,必先舉行「點睛」儀式,經過「點睛」的鳳雞才有靈氣。

表演者在穿戴鳳雞道具時,須請另一人來協助,按穿道具褲、三爪鞋、鳳雞身、頭箍帶的順序穿戴。表演者口含著哨子(用布帶連著掛在頸上),手握操控桿,左手操控雞翅,右手操控雞頸可伸縮和轉動的控桿,腰要操控雞身的擺動、轉動,腳要表演鳳雞的舞步,眼要透過紗窗觀察周圍的動靜,在大頭佛的指引下做各種動作,耳要聽周圍的聲音,掌握現場的動態,嘴吹哨子,要配合表演動作。

前山鳳雞舞與時尚相結合 張瑋設計工作室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舞鳳雞不用鑼鼓作為指揮,而是用港澳警笛哨聲作為指揮。鳳雞隨著哨聲吹奏:一短一長、二短一長、三短一長,好似雞的啼叫,所有的動作都要跟著哨子的節奏進行表演。例如表演金雞獨立、金雞轉圈等高難度動作時,哨聲一響,鳳雞就伸長脖子,側著頭開始急轉,哨聲停動作才停。這一系列動作,讓鳳雞的形象更加生動,又有幾分洋氣,十分逗人喜愛。「吹哨也有把不好的東西吹走的意思。」湛嘉威表示。

表演時,以鑼鼓為節奏、以哨聲為指引,表演者們要表演鳳雞伸頸、撲翼、爬砂、覓食、啄食等動作,以及左側身、右側身等基本動作,表現鳳雞的喜怒哀樂驚五種基本情態。湛嘉威介紹,鳳雞舞的舞步與嶺南舞獅的舞步相似,有慢步、急步、左單腳跳、右單腳跳,以「之」路線為主,腳下動作主要包括交叉馬、吊腳和跳步。

表演開場和結束時,鳳雞須向觀眾、主人家行三拜禮,即鳳雞昂首,頸往上伸三次,吹響一聲長哨,在巡遊路上迎面遇見醒獅,要行三拜禮;分別時,鳳雞走中線,醒獅靠邊走,如果遇到的是一只醒獅,獅子從鳳雞迎面的右側走;如遇群獅,獅子分開兩邊走。此外,如果遇到祠堂、廟宇、社壇等地方,鳳雞也要行三拜禮,以表示對當地人情風俗的尊重。

2022年9月16日,舞蹈作品【鳳雞】在第七屆「文化香洲·繽紛四季」系列活動秋之舞「舞動香洲」舞台舞比賽中獲金獎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從小抓起,非遺傳承隊伍壯大

20世紀20年代初,李福五在前山寨開設武館收徒,同時兼教鳳雞舞,彼時,鮑六拜入其門下,學習鳳雞舞表演和鳳雞制作。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為學得更像更生動,鮑六經常往雞窩裏跑,觀察雞的動作、神態,有時一蹲就是一整天。師出名門再加上自身努力,鮑六很快以嫻熟的鳳雞舞表演技藝征服了大眾,同時,他也熟練掌握了紮制鳳雞的技巧。據了解,鮑六在80歲的時候,憑借驚人的技藝和嫻熟的技巧,紮出了失傳幾十年的第一只鳳雞,自此,鳳雞舞「重出江湖」。

前山鳳雞舞的接力棒由鮑六(右)傳遞到湛嘉威(左)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據鮑六口述,他從八歲開始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好武功,以鳳雞舞、耍獅子謀生。在民國初年,有武術教頭李福五(粵西人)在前山寨開設武館授徒兼教鳳雞舞,在諸多徒弟中,以李壽山(造貝村人)、鮑六(前山寨人)表演鳳雞舞技藝最好。盡管鳳雞舞活動在抗戰中被迫中斷、藝人出走或改行,但仍有李壽山和鮑六兩個師兄弟在前山傳教,直至1947年鳳雞舞才有所回暖。1947年,在南溪村舉辦春節藝術巡遊活動中,鳳雞舞與醒獅、舞龍一起做過精彩表演,場面熱鬧非凡。1951年,鳳雞舞被誤當封建迷信作批判而處於沈寂。1967年,有人倡議恢復鳳雞舞活動,但李壽山師傅已經作古,僅有鳳雞舞傳人鮑六勉撐殘局,直至1976年才得以公開表演一次。1978年,改革開放催生百花爭艷,鮑六指導瀝溪村赤腳醫生蘇賢弟和兒子、外孫學習鳳雞舞。2006年,蘇賢弟在家開設中勝武術館,免費指導瀝溪村和長沙村30多位學徒傳習鳳雞舞,此時鳳雞舞才枯木逢春。2008年6月19日,應澳門同胞的邀請,鮑六、蘇賢弟及其學徒參加了「澳門紀念濟公成佛400周年」藝術巡遊活動,他們以8只鳳雞作群舞表演,澳門同胞和各地遊客贊賞之聲不絕於耳。2010年,前山鳳雞舞代表廣東省隊在上海世界博覽會上表演獲得中外觀眾好評。鳳雞舞的影響從珠海前山,擴大到國內外。

鮑六練習鳳雞舞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鮑六正在制作鳳雞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在鮑六的探索鉆研下,前山鳳雞舞表演的6個程式逐步得到完善。2013年,為加強前山鳳雞舞的活態傳承,香洲區文化館和前山文化站選擇在榮泰小學設立培訓基地。2014年,前山鳳雞舞傳承基地在前山中學正式掛牌,該計畫代表性傳承人鮑六,親臨指導小學生學習鳳雞舞傳統基本動作。在省專家和音樂人的指導下,創新排練出幽默風趣鳳雞舞蹈,參加當年7月在東莞舉辦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匯演中,榮獲成人組金獎;在「藍色珠海」文藝展示月及香洲區第五屆社群藝術節上作匯報演出,將這項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遺藝術展現在世人面前,獲得好評如潮,為非遺計畫創新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在非遺傳承史上,家族式傳承總能夠演繹出最多的傳奇故事。從鮑六開始,鮑家祖孫三代接力守護鳳雞舞數十載。如今,前山鳳雞舞這一非遺傳承的擔子落在了鮑六的外孫湛嘉威身上,在外公和幾位舅舅的熏陶下,他成為「前山鳳雞舞」的後起之秀,也是該計畫的第三代傳承人。「前山鳳雞舞需要身體底盤很穩,對體型和體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湛嘉威表示,「我們在珠海多個學校開辦了鳳雞舞的社團,孩子們對於鳳雞舞的熱愛超乎我的想象,每次訓練完,孩子們摘下鳳雞舞道具的時候,身上都濕透了,但沒一個人喊累。」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鳳雞舞的隊伍中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文康概就是湛嘉威的徒弟之一,他今年15歲,幾天前才剛剛上「雞」。「一開始我是抱著好奇的心態過來學習,後來覺得鳳雞舞確實很有意思。」文康概目前還處於「新手期」,每天需要訓練2到3個小時,「訓練完腿特別累,我覺得這是在我成長路上的特別陪伴。」

如今的前山鳳雞舞已經摒棄了只有男性才能參與的陋習,在榮泰小學補充了女隊員,僅在該小學,十年間累計有近400名學生學習過前山鳳雞舞。「我們希望讓青少年從小認識到民間藝術保護的重要性,要把這種傳統的民間技藝傳承下去。」湛嘉威表示,「每個非遺裏面都包含了很多前輩留下的技藝和優秀價值觀,我希望每個孩子在學習前山鳳雞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責任感、歸屬感和使命感。」

文 | 記者 鄭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