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說文解字】第804課:細說「別」字,造字之初,離別就是悲傷的

2024-05-24文化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冎」部的三個漢字,即部首漢字「冎」及部屬漢字「[冎刂]、[冎卑]」。這三個字中,「[冎刂]」即現代漢語的「別」,是常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冎刂]」。

1、冎。讀guǎ。【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頭隆骨也。」象形字。本義是割肉離骨。

象形字,我們要考察字形演變:

註意,我們在【字源】所列字形演變圖上,加上了甲骨文「字形0」,因為這個字形非常重要,它能明確顯示出冎字的最初象形來源——象蔔用之牛的肩胛骨形,也就是【說文】冎字的最初字形。我們把這個字形到字形1的演變過程,手繪一個過程如下:

(冎甲骨文最初的字形演化)

由最初的字形牛肩胛骨形,進而強調肩胛骨的上窄下寬,如上圖字形2,又進一步簡省成字形3,進而是終演化為字形4的標準化甲骨文字形,總之,冎是象形字,甲骨字形是一步一步的簡化而來。

冎的本義其實就是骨架,象形的就是牛肩胛骨。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小篆字形,其實更多地保留了甲骨文最初的字形,【說文】解說稱「頭隆骨也」其實是依照小篆字形而來的附會,因此,對本義的解說也有偏差,認為是「剔人肉置其骨」,這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它的準確本義與「人」無關,就是剔肉置骨。

剔人肉,是後來的引申用法。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冎,俗作剮(刮)。

【資治通鑒·唐則天後聖歷元年】:「太後命磔(閻知微)於天津橋南,使百官共射之,既乃冎其肉,剉其骨。」胡三省註:「冎,剔人肉至骨也。」太後命令分裂他的肢體於洛陽天津橋南,讓百官一起向他(閻知微)射箭,然後再剔光他的肉,挫斷他的骨頭。

冎的小篆寫法如圖:

2、[冎刂](別)。讀音有兩個:

(一)bié。這是中華書局註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冎刂],分解也。從冎,從刀。」會意字。本義是分剖。

既然是會意字,就要看字形演變:

(別的字形演變)

別的甲骨文字形,一側是表示「骨架」的冎,一邊是「刀」的象形,聯合會意分割;分剖之義。

王筠【說文句讀】:「從冎從刀,主疈辜而言……【淮南子】曰:‘宰庖之切割分別也’,與許君同意。」

別的本義即與骨肉分離有關,因此,後來表示分別的詞義從造字之初,指的就是骨肉分離,這當然就包含悲傷在內。

「別」,又指分開。【廣雅·釋詁一】:「別,分也。」【史記·周本紀】:「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載復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當初周和秦是合在一起的,後來分開了,分開五百年之後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後,將會有一位稱霸統一天下的人出現。

別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離別。【玉篇·另部】:「別,離也。」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分支。【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從岷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另外分出一條支流稱為沱江。

(3)明辨;區分。【方言】卷三:「別,治也。」戴震疏證:「辨別不淆紊,故為治之義。」【正字通·刀部】:「別,辨也。」【荀子·宥坐】:「有父子訟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別。」楊倞註:「別,猶決也。」有父子倆打官司的,孔子拘留了兒子,三個月了還沒有判決。

(4)區別;不同。如:天淵之別。【廣韻·薛韻】:「別,異也。」辛棄疾【念奴嬌·又贈夏玉成】:「雪裏疏梅,霜頭寒菊,迥與余花別。」

(5)類別。如:性別;職別。【正字通·刀部】:「別,又流別、種別;著述者區別其流裔也。」

(6)特異;特別。【水經註·河水四】:「民有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別調氛氳不與他同。」

(7)另;另外。【史記·高祖本紀】:「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派沛公、項羽另率軍隊攻打城陽。

(8)各。楊樹達【詞詮】卷一:「別,各也。」【易緯·稽覽圖】:「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別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

(9)扭;轉。【儒林外史】第四回:「把頭別轉來望著門外。」

(10)用別針把另一樣東西附著或固定在紙、布等物體上,如:胸前別著校徽。

(胸前別著校徽)

(11)插住。如:皮帶上別著一支槍。

(12)用作副詞。用法有二:a、表示禁止或勸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如:別動。【紅樓夢】第二十一回:「你別走,我有話和你說呢。」b、表示揣測,常跟「是」字合用,猶「莫不」、「莫非」。如:別是他不來了吧。

(13)錯寫(的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這裏寫了一個薦亡的疏,我拿了給人看,說是倒別了三個字。」

(14)用同「憋」。抑制住不讓出來。【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我和哥哥別口氣,要投淩州去殺那姓單、姓魏的兩個。」

(15)用同「癟」。幹瘦,不飽滿。【西遊記】第五十四回:「那般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這是說孫悟空幹瘦的樣子。

(16)通「徧」。普遍。【書·唐誥】:「別求聞由古先哲五,用康保民。」王引之【經義述聞】:「別,讀’先飯辯嘗羞‘之‘辯’。辨,徧也。古字別與辯通……【史記·樂書】:‘辯’作‘辨’,一作‘別’,其證也。【墨子·天誌篇】:‘且夫之愛百姓厚矣,天之愛則百姓別矣。’別,亦與徧同。」

此外,別還是姓。【通誌·氏族略五】:「別氏,【姓苑】雲:京兆人。宋有別仝,望出天水、京兆。」

(二)biè。同「彆」。拗。不順。如:別扭。【水滸全傳】第一回:「先奏你們眾道士阻擋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

別的小篆寫法如圖:

3、[冎卑](GB字庫已無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讀bēi。【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冎卑],別也。從冎,卑聲。讀若罷。」形聲字。本義是分裂。

【廣雅·釋詁】:「[冎卑],裂也。」其實,這個字也是聲中有義,因為卑,有輕微、細小意,將骨架分成細小的塊,可不就是分裂。

[冎卑]的小篆寫法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