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帶有「殘缺美」的回憶錄——【琥珀之夏】讀後

2024-09-12文化

辻村深月鐘情於青少年題材的推理創作,從內容來看,以講述社會問題的社會推理為主流。這部【琥珀之夏】雖然作為「推理」推薦,不過相關元素只是個外殼——作者依然希望透過對罪案的描寫來反映一系列現實問題。

書中涉及的案子非常簡單,簡單到我在閱讀時曾誤以為作者會在結尾處來個轉折(逆轉壓根就沒敢想),結果還是被無情地放了鴿子。那具留在「未來學校」學舍操場遺址上的屍體,其實並沒有攜帶多少秘密。唯一的疑惑,即她的死亡原因,即便從作者寫作的角度來看,幾乎也沒有掀起什麽波瀾。揭露這一過程,只是為了給兩個曾經在這裏相遇並結識的人,在多年之後有一個再度碰撞心靈的機會。關於兩人內心交戰的描述十分精彩,但受害者就可憐地成為兩人和解的背景板,自始至終沒能擠進主要人物行列中。

書名之中的「琥珀」,在書中多次作為意象出現。作為可以封存遠古生物的礦物質,琥珀的寓意不言自明。從書中的內容來看,時過境遷中,琥珀如被喚醒的記憶一般破碎開來,隨著主人公美夏四處飄零。但是結合「夏」之於美夏的引申來看,作者應該是希望這塊琥珀能夠保存完好,如同當年孩子們結下的純真友誼一般。但不管破碎與否,琥珀或者琥珀的碎片都會永遠閃耀,又如同濾鏡破碎後,法子和美夏最終還是能夠找回各自的初心。個人覺得,不管怎麽解讀,殊途同歸,小說結尾是溫暖的,她們的回憶有所變化,但友誼則更近了一步。

唯一讓我感到困惑的,是作者對「未來學校」的定位。這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它擁有美好的願望,或者說至少接觸這裏的人都有美好的幻想,即希望孩子們在遠離家長的情況下,接受更加「純粹」的教育。這裏沒有互相歧視,沒有校園霸淩,孩子之間完全是以理解作為紐帶而互相聯系的。小說開篇關於美夏和顏料的故事,似乎是這種理念的極佳佐證。

然而,進入美夏的回憶之後,突然之間風雲變色。孩子還是那些孩子,但所謂的理想和希望,逐漸被現實碰撞得粉碎。小說中只露數面又匆匆消失的角色阿信,證明了這種幻想終將破產。更意外的是,法子在回憶中,不斷提到當年發生在日本的沙林毒氣事件,實際上在將這個學校和邪教聯系起來。正當圍繞學校的各色人等形成了一系列謎團時,作者卻突然將鏡頭拉回現實,讓法子和美夏進入終極PK。

讀者在為二人的美好結局感動的同時,相信關於學校的諸多疑問一直縈繞心間。賢老師為什麽把幸子老師拉進夜色之中?屍體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出售礦泉水對故事來說意味著什麽?類似的小問題還有不少。我的推測,有可能是作者在成書時將註意力完全放在兩名主人公身上,本想透過這出悲喜劇來抨擊一些問題,但結尾的故事太過美好,反而讓作者不舍得在裏面摻雜那些灰暗的元素。在故事得以昇華的同時,全書的批判力大大減弱,給讀者留下的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殘缺美」的回憶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