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人們會受到自身創造的文化和社會關系的影響

2024-05-05文化

人們在社會中生存,會發現受制於文化,受制於種種社會關系,而這些文化和社會關系恰恰是人們自己創造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

人類發展過程中,會建立社會系統,同時產生一定的文化和社會關系。不管是文化,還是社會關系,都會分層,就好像馬克思說的那樣,會分階級存在,而不會簡單地胡亂湊數。可以說,人類從農耕文明進入工業文明,社會生產力產生了巨大的飛躍,而同時人類文化也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們不再受制於自然環境,甚至不再受制於農田勞動,而是更加自由,成為自由勞動力。文化昌盛,不僅有了美食,而且還有了歌舞、戲曲,有了旅遊產業,有了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按理說,人們應該安居樂業,但人們往往受制於自己創造的文化,同時受制於自己建立的人際關系,卻並不能擺脫。

進入城市的人們感受最深。他們會接受城市文化,要按時按點上班,要掙錢養家,甚至掙錢還月供,不能失業,也不能躺平。倘若他們有閑暇時間,可以看手機,可以看電影,可以購物,可以旅遊。倘若想學點什麽技術,簡直遍地都是培訓班。可以學書法,學繪畫,學音樂,學舞蹈,學廚藝,學武術等等,都可以學到一些技能,但能不能套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人們似乎被城市文化熏陶了,遵守城市規則,還要按部就班掙錢,消費,不會產生回到農村居住的想法。本來一些人居住在農村,受到農耕文化的影響,註重節儉,不會鋪張浪費,也不會瘋狂購物。但是,進入城市之後,很多人都開始浪費,開始瘋狂購物,甚至有著某種攀比心理。他們要比誰更富有,比誰更有能耐,比誰更會投機鉆營。如此一來,城市文化成了人們創造的文化,但明顯制約著人們的行為。

人們進入城市之後,成了文明人,說話文雅,辦事不是那麽急躁,時間長了就會失掉鮮明的性格,變成面目模糊的一群,甚至變成了只會掙錢、消費的人,而不是種地之後自產自銷的人。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高級階段,不需要人人都種地,也不需要人人都從事農業。只有大量農民擺脫對土地的依賴關系,離開土地,才能為工業文明發展提供大量勞動力。不然,農民長久在土地上辛勤勞動,就還是農民,而不是城市裏的人。社會文明進步了,文化發展了,但文化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人們一手創造的。創造之後,文化就被當成了工具,要為社會發展做貢獻,而不是自娛自樂,孤芳自賞。

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連工作條件也變好了,不但要吃普通的飯食,而且還要追求美食;不但要穿時興的衣服,而且還要購買高檔衣服。住房也是如此,村裏的瓦房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人們要進城買樓房。即便沒錢,也要借錢,甚至貸款買樓房。商店裏的物品多了起來,除了一些村裏的小超市興起,就是大城市的連鎖超市興起,給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的購物體驗。診所發達了,村裏的小診所可以打針輸液,可以治療很多流行性疾病。縣城的醫院可以做手術,省城的大醫院可以應對很多疑難雜癥,可以接待很多高官富賈。

家具升級換代了,人們沒有用壞就扔掉了,換新的。汽車也在升級換代,好像開了幾年不換新車就代表不能掙錢一樣。樓房也在升級換代,叫做「改善性需求」。社會生產能力增強了,促使人們不斷升級換代,而且更新了傳統社會分層的理念,也讓社會學家不得不跟著資本的指揮棒走。資本打造了市場,影響了絕大多數的人們。在資本的指引下,人們創造了文化,也經營著人際關系,卻並不能明白為什麽非得適應自己創造的文化,為什麽非得搞人際關系。雖然從功利主義角度來看,適應文化,搞人際關系能讓人生活得更好,起碼可以互相幫助,共渡難關,但長久被某種文化同化,被社會關系綁架,滋味並不好受。

人們在文化和社會關系的影響下,對聰明和愚蠢、美麗和醜陋、時髦和過時、傑出和平庸做出了不同的判斷。時代不同,判斷也不同。階級內容不同,做出的判斷也不同。人們似乎都受到了自己創造的文化和社會關系的制約,只會按照固有的觀念來判斷,卻不會追根溯源,不會看到浮華表面內部的真相。於是,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表面,並不能有深入生活的思考,也不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人生的意義。當幾乎所有人都被文化和社會關系影響,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文化和社會關系就成了影響人們行動的客觀力量,使社會文化的再生產成為超越個人期望、選擇、意見的過程。

如此來看,人們還是「作繭自縛」了。要想獲得自由,就要放下執念,回歸淳樸天性,不然就會想陶淵明寫的那樣「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