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俗語「墻上墻,樹通軒,家敗人又亡」,為什麽如今依然很適用?

2024-02-03文化

房子,那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是每個人心中的歸宿。它不僅僅是一磚一瓦的堆砌,更是家的象征,是心靈的寄托。對於許多人來說,房子不僅僅是一個住所,更是他們生活的舞台,是他們與家人共度時光的地方。

當一天的忙碌過去,當城市的喧囂逐漸退去,家,那個熟悉的角落,總會為我們留下一盞燈。每次踏上那條熟悉的小路,心中的那份期待與溫暖總會如約而至。那扇門後的世界,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的安全堡壘。

躺在自家的床上,柔軟的床墊、溫馨的床單,仿佛所有的疲憊都被這舒適的環境輕輕撫平。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家的味道,那是我們熟悉的味道,那是我們安心的味道。

而一個舒適的休息場所,更是對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忽視了休息的重要性。

然而,一個好的休息環境,不僅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更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安慰。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家,是生活的起點,也是生活的終點。在這個起點和終點之間,房子承載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見證著我們的成長與變遷。它用堅實的墻壁為我們擋住了風雨,用溫馨的氛圍為我們帶來了溫暖。

基於房子如此的重要,所以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房子的選擇位置、建造方法等方面十分的考究。而這些考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一種俗語流傳於民間。比如說,俗語「墻上墻,樹通軒,家敗人又亡」,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俗語的意思。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

一、「門朝南子不寒」

在中國的傳統建築中,大門的方向有著深遠的影響。蓋房時,大門朝南開的習慣,早已深入人心。這不僅僅是因為陽光充足,更是因為這樣的布局能防止寒冷的侵襲。在中國,我們常說「坐北朝南」,這不僅僅是一種建築方向的選擇,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體現。

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會從南向北照射。因此,如果大門朝南,那麽太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屋內,使屋內充滿溫暖的陽光。在寒冷的冬季,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地阻擋寒風的侵襲,確保屋內的溫度。而對於炎熱的夏季,由於南向的窗戶可以讓空氣流通,所以屋內不會過於悶熱。

更為巧妙的是,坐北朝南的房子後面一般沒有門窗,或者門窗很小。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止冬季的寒風直接吹進屋內,進一步確保了屋內的溫暖。在農村,每當人們蓋房時,都會遵循這樣的原則。他們深知,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保證冬暖夏涼,更可以讓家人們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生活。

而古人認為,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裏容易出貴人。為何這樣認為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居住的環境得到了保障,那麽,這個人就會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更好的工作。相反,沒有健康的身體,更別提賣力賺錢了。這裏的「寒」指的貧窮、寒酸之意。所以「門朝南子不寒」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樹通軒人丁散」

「樹通軒人丁散」,這句俗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生智慧。它描述的是一種特定的景象:院子裏的樹木,往往生長得茂盛至極,枝葉直通廳堂。這裏的「軒」字,原意是指高大的建築或房間,這裏特指廳堂。這種布局在風水學上被視為大忌,因為它可能預示著這一家未來的衰敗,具體表現在人丁的稀少。

那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首先,我們要理解樹木的生長特性。樹木,尤其是那些繁茂的大樹,其枝葉會阻擋陽光的照射。當陽光無法直接照射到院子裏時,那些原本應該在陽光下晾曬的衣物、被褥等物品就無法得到及時的幹燥。長此以往,院子裏的濕氣會加重,甚至可能形成水窪或積水。

這樣的環境對於家庭成員的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家中有年邁的老人或年幼的小孩,他們更容易受到濕氣的侵害。濕氣過重可能會導致孩子關節疼痛、老人容易跌倒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濕滑的環境還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如滑倒、摔傷等。

此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陰暗、潮濕的環境容易使人產生消極的情緒和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家庭的和睦與幸福感。久而久之,這樣的家庭氛圍可能會影響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導致親情疏遠,甚至出現人丁離散的情況。

因此,「樹通軒人丁散」這句俗語實際上是在告誡我們:生活中,我們需要註意環境的選擇與營造。一個明亮、幹燥、和諧的生活環境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更有助於家庭關系的和諧與穩定。

俗語「墻上墻,樹通軒,家敗人又亡」

一、「墻上墻」

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過去家庭的人口眾多,為了節約生活成本,很多家庭選擇在原有的房屋頂上進行多層加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墻上墻」。這樣的建築方式在農村中十分普遍,幾乎是隨處可見。

「墻上墻」的建築方式,主要是因為農村的經濟條件有限,為了滿足家庭成員的居住需求,同時又能節約建房的成本,才誕生了這種獨特的建築方式。

那麽,這樣的房子怎麽可能會「家敗人亡」呢?畢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墻上墻」的現象並不少見,很多人都會在平房上面「墻上墻」。

其實,這句俗語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活智慧。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所居住的房屋大多采用土木結構,這種結構的房屋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隱患。由於受到當時社會生產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人們建造房屋時主要依靠層層夯土的方式,然而這樣的墻壁其實並不十分牢固。

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風雨的侵蝕,這些房屋的墻壁逐漸出現了裂痕和破損。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修繕和維護,最終可能會導致整個房屋的坍塌。這種情況在古代並不少見。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知古代的房屋地基建造的並不穩固。如果在這樣的地基上面再「墻上墻」,這無疑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其實,在古代,由於「墻上墻」經常出現房屋傾斜,甚至坍塌的事情並不在少數。因此古人才留下來了這麽一句話俗語,主要是警告後人,建造房屋的時候,千萬不要「墻上墻」。

不過,到了近代現代,人們在建築房屋的時候,房子的地基都會打得十分牢固。因此在平房之上再建房的,房子也不會出現坍塌。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還是要保證基地的穩固。畢竟,這關乎著一家人的安全。

二、「樹通軒」

「樹通軒」,關於這三個字,上面已經解釋了,意思是廳堂。其實,「樹通軒」還是一種現象,意思是指院子裏樹,長成了參天大樹,遮住了房屋的陽光,甚至一些樹木直接延伸到了房屋的門窗中。而這種現象就是「樹通軒」。而「樹通軒」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采光不好。樹木叢生,它們宛如天然的遮陽傘,為庭院帶來了涼爽的陰影,也凈化了空氣。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過度則無益,庭院裏的樹木亦如此。這句古語蘊含的道理是,當樹木從門口一直茂密地生長到屋檐下時,意味著種植的樹木過於密集。

過於密集的樹木,猶如天然的屏障,遮擋了室內的光線。久而久之,室內光照不足,陰暗潮濕。這種環境不僅影響居住的舒適度,更對家人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枝葉茂盛固然美,但同時也阻礙了空氣的自然流通,使得庭院內的空氣變得沈悶。

長此以往,生活在這種環境裏,不僅會使人感到壓抑,更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這也是為什麽有些人會認為,「家敗人亡」與這種不健康的居住環境有關。

第二,容易滑倒。樹木的陰影為炎炎夏日帶來了片刻的涼爽,然而,它們的繁茂卻也帶來了新的困擾。過度的茂盛使得陽光無法穿透,那些被遮蔽的地方,開始滋生出一片片青苔。這些青苔生長在樹木的枝幹上,厚厚的,滑滑的,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種獨特表達。然而,對於人類來說,這卻是一個不小的安全隱患。

老人和小孩是這個世界最需要我們關心和保護的群體。他們行走在路上,步伐不如年輕人穩健,反應也不如年輕人敏捷。當他們不小心踏入這些長滿青苔的地方時,很容易失去平衡,滑倒在地。輕則擦傷皮膚,重則傷及筋骨,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招致蟲蟻。我們都知道,在潮濕的環境中,很容易滋生各種蟲蟻。這些微小的生物不僅攜帶各種病菌,而且還會引來一些毒物。毒物的到來,無疑給人類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潮濕的環境常常是這些蟲蟻的樂園。它們在其中穿梭、繁殖,繁衍生息。它們不僅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更是依賴這樣的環境生存。而這種環境,往往也是各種毒物的藏身之地。

這些毒物,可能是蛇、蜈蚣、蜘蛛等。它們潛伏在暗處,等待著獵物的到來。一旦有人類靠近,它們就會迅速出擊,給人帶來致命的威脅。

因此,從這一層的原因來分析,「樹通軒」會導致「家敗人亡」的說法並不為過。

結語

基於「樹通軒」帶來的許多的危害。所以在自家的院子中,選擇種植的樹木,最好不要長得太過於高大的那一種,又或不要太密集。以免制造出「樹通軒」這種現象,從而危及到家人的健康。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在庭院中種植樹木。相反,適當的綠化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提高居住品質。只是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樹木的生長特性、位置和密度等因素,以確保不會對家人的健康造成影響。

從以上兩個俗語來看,古人所留下來的俗語,對於建築方面的知識,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