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再讀經典小說【廊橋遺夢】:一段隱忍克制,至死方休的隱秘愛情

2023-12-06文化

有人說,【廊橋遺夢】不過是一個關於婚外情的故事,這說法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感到理智卻反感。因為這段愛情,遠比「婚外情」復雜,又比它單純。以至於超越了世俗對愛情的定義,也超出了世俗道德能夠對它的非議。

在小說【廊橋遺夢】中,女主角的出軌,是對平淡乏味人生的一次反抗。她反抗過,卻沒有因為真愛而失去理智。而是在愛的昏天暗地之時,選擇了家庭責任,將對方的美好永存心底,至死方休。

時間回到1965年的八月,在那個幹燥而炎熱的傍晚,當勞勃·金凱德駕車駛近法蘭西斯卡居住的農家院落時,他本以為那只是攝影途中,一次微不足道的停靠。當法蘭西斯卡赤腳穿過前廊和草地,走向這個異鄉人時,長期含蓄克制的她,展現出連她自己也驚訝的前所未有的熱情。勞勃途經此地向法蘭西斯卡問路,在一番含混不清的表達後,法蘭西斯卡覺得,她應該親自引路,帶這個男人去廊橋。誰也沒有想過,這並非一次簡單的不期而遇。

故事的女主人公法蘭西斯卡來自義大利,她浪漫感性,熱愛詩歌、喜歡藝術、喜歡談論夢想、喜歡生活中的儀式感。她不僅擁有一張漂亮的皮囊,還擁有有趣的靈魂。而丈夫理查德斯務實保守,理性,單調,在結婚後,法蘭西斯卡不得不壓抑住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懷,將追尋快樂的自我,封鎖進自己的潛意識,生活也成為周而復始的消耗。

婚後,法蘭西斯卡跟隨丈夫,來到美國的麥迪遜縣。這裏的世界單調無趣,人們從不講夢想,不談藝術,生活充斥的只有柴米油鹽,家長裏短。每天的晚餐過後,丈夫和孩子看電視,法蘭西斯卡更喜歡獨自在廚房或前廊看書,沈浸在歷史,詩歌和小說的世界。有時丈夫會喊她過去看電視,她坐在旁邊,聽他抱怨幾句電視裏討厭的樂隊和裝扮。生活波瀾不驚,不好不壞。更沒有任何浪漫的儀式感,兩個月一次任務式的性生活,每餐都是她不喜歡的肉食。她看起來早已融入村莊的生活,卻又處處顯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她保持著喝冰茶的優雅舉止,和聽收音機播放音樂的習慣。日子如此周而復始,填滿了她庸碌單調,又有些壓抑的20年。

如果不是勞勃的出現,法蘭西斯卡對於丈夫的不解風情,以及他們之間無法言說的性愛,是可以視而不見一輩子的。然而勞勃為她帶來一道光,使她的生活煥然新生。

在法蘭西斯卡為勞勃引路去廊橋的漫長路途中,兩個人用言語來緩解獨處的尷尬。勞勃告訴自己的名字,職業,法蘭西斯卡也放開心扉攀談起來。不知不覺中,兩人話題越聊越多,他們從自己的故鄉,聊到了各自對於生活的期待。他們發現,彼此的愛好、飲食習慣、喜歡的詩人都驚人的相同。他們雖然相識不久,卻一見如故,而且可以毫無顧忌地向對方敞開心扉。勞勃送她一小束野花致謝精靈,看著勞勃溫柔的笑,有種難以言說的情感在她體內藤蔓般滋長。花,從沒有人給她獻過花。溫柔的觸動,如甘涼的水滴落入幹涸已久的心房。他同她談攝影,他們探討葉芝,不約而同地說出那些動人心魄的詩行。

在丈夫與孩子出行的四天裏,法蘭西斯卡撕去她妻子與母親的身份標簽,單純作為一個女性去感知生活。而在勞勃眼裏,她也不是一個村婦、一個妻子、一個母親,而是一個活生生有思想且充滿女性魅力的女人。他們情不自禁地相愛了。

小說的男主角勞勃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穿著簡單利落,一副牛仔的風格,他稱自己是「最後一個牛仔」。他的思想和語言如同詩人一樣,十分簡潔凝練。勞勃從小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攝影是他唯一追求的理想,為了攝影,他犧牲了婚姻,犧牲了穩定的生活,他全世界的跑,為【國家地理】供稿和照片,但他喜歡反抗編輯們的意見,是個不聽話的攝影師,他的作品風格很「野」。總之,簡單,我行我素和近乎頑固的執著,構成了他獨特的個人魅力。

在勞勃身上,法蘭西斯卡看到了自己追尋不到的自我和浪漫,他們相見恨晚。

勞勃說,「我在此時來到這個星球上,不是為旅行攝影,而是為了愛你。」他們的相愛絕非一時興起,短短四天的相處足以讓他們刻骨銘心。

倘若故事就勢而下,不過就是一場媚俗而不容於道德的戀情。兩顆火熱的心,在遇見對方的一瞬間沈淪。熱烈纏綿的四天,隨著丈夫和孩子的歸來,法蘭西斯卡面臨家庭和愛情的抉擇。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她無法自私的抽身離去。勞勃挽留她說「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法蘭西斯卡很認同他的話。當她與大雨中的勞勃四目相對時,法蘭西斯卡多想跳下車,什麽也不管不顧,跟他去浪跡天涯。但理智和道德終究牽絆住了她,澆滅她內心燃燒起來的火焰。而勞勃雖然內心煎熬,不舍,但他理解她所有的為難,明了她所背負的一切責任和擔當。他的愛是無條件的尊重和妥協,是巨大的克制與隱忍。他努力保持著微笑,說出那句「我該走了」。

回到家庭的法蘭西斯卡,對這段遭遇閉口不提,她默默洗手做羹湯,詢問孩子們在博覽會玩的是否開心。

法蘭西斯卡的「出軌」之所以不那麽令人反感,反而成了真愛的堅守者,就是因為,雖然這場愛情已經占據了她心底的每一個角落,但為了減少對家人的傷害,她在自由與責任的抉擇中,犧牲了愛情,回歸家庭。

勞勃和法蘭西斯卡選擇了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他們此後的人生,是無限漫長的思念和等待,以及從不言說,也從未重溫的舊夢。法蘭西斯卡訂閱了勞勃服務的【國家地理】雜誌。她剪下他拍攝的所有照片,文章,年復一年的追隨著他的腳步,眼看他漸漸變老。而勞勃步履不停,他不停的奔走在路上,以消解他噬骨的思念,克制他去見愛人的沖動。多年以後,法蘭西斯卡無意中在剪下的照片中,透過放大鏡發現,勞勃一直佩帶的項鏈上刻著她的名字。那是勞勃用他唯一的方式做出的無聲告白:你在我心裏從未離去。

在1982年,法蘭西斯卡收到一個郵包,在看到「去世的勞勃.金凱德先生」這幾個字樣時,她低下頭,用了一個小時才能繼續讀下去。勞勃在65歲去世,郵包中是他所有的遺物,他飽經風霜的相機,刻著法蘭西斯卡名字的項鏈,寫給她的信件,還有一張磨損的看不清的紙條,那是唯一一件他擁有的她的東西。他的骨灰已經撒到廊橋,那個魂牽夢縈的歸處。

四天不顧一切的相愛,只為22年後的再一次相逢。重逢卻是把骨灰同撒廊橋。就如法蘭西斯卡在信中所寫:「把活的生命給了我的家庭,把剩下的遺體給勞勃.金凱德。」

為什麽勞勃和法蘭西斯卡雖是婚外出軌,卻仍然感人至深。原因在於,他們遇到點燃靈魂的愛情,這種愛太過於強烈,以至於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曾體會過。但法蘭西斯卡為了家庭和責任,將愛人永埋心底,勞勃尊重愛人,為了不給她的生活造成麻煩,選擇了一輩子的孤獨和漂泊。他們用超乎常人的忍耐和克制,在日夜思念中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愛情最可貴的是自知和忘我。他們都清楚,假如法蘭西斯卡拋家舍業地跟隨勞勃遠去,每天的生活落定到幾十年的柴米油鹽中去,勞勃會受到約束,法蘭西斯卡也會終身背負道德譴責,那麽,他們的愛還會這樣純粹真摯嗎?我們無法確定答案。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遺憾放大了美感,短暫成就了永恒。

法蘭西斯卡在遺囑中有這麽一句話,「我知道孩子們往往傾向於把自己的父母看成無性別的,希望以下敘述不至於對你們打擊太大……」在子女的心中,父母是一體的也是中性的,他們不作為有七情六欲的男女。每個婚內的中年人,都被切割為一塊塊的社會責任,作為父母,子女,別人的丈夫或者妻子來生活,獨獨不能身為自己。他們可以有親情,有友情,但不能有愛情的向往。多少人處在幹巴巴的生活裏甚至不敢一聲嘆息,只是努力過一個看起來正確的人生。

有人曾以倫理道德來批判這段「婚外情」,其實大可不必。即便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也都有它的秘密。如果深挖下去,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人性的復雜都在於此。從這個層面來講,【廊橋遺夢】不是流於表面的婚外情,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對錯,這段靈魂契合,至死方休的愛情,讓每個讀它的人動容。我們從中看到了現實,體會到責任和自由的沖突,也照見了生活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