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卻因為四川方言而被人曲解,變得陰狠殘忍

2024-06-14文化

中國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是老祖宗們日常生活的總結,直白淺顯,講出來容易理解,也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比如古人有句俗語叫:人餓不要吃蔥,燒心;人窮莫走親戚,寒心。人餓的時候吃蔥下去不但不頂餓,還會讓人燒心難受,人窮的時候走親戚,別人只會以為是為了去打秋風或者開口借錢,難免冷眼相看,反而讓人寒心。這些都是大白話,說出來卻都是生活中的道理。

還有些俗語,則是多年來對本地氣象觀察總結出來的。

象我們本地,多少年來總結出來的一些跟天氣有關的俗語,可能只使用本地氣象,但是也有一定的準確性。比如說「雲走東,雨常空;雲走西,披蓑衣」,這兩句話就是說,在我們本地,天上哪怕黑雲滾滾,只要這雲的走向是向著東方移動,那麽就下不來雨,只會晴空萬裏。

而如果有比較厚重的雲彩往西邊方向移動,那接下來就需要趕緊披上蓑衣,因為要下雨了。

而本地方言,有些字發音和普通話不同,但是說出來卻是押韻的。比如後面兩句叫「雲走北,地開裂;雲走南,大雨翻了船」。這裏北和裂普通話並不押韻,但是貴州本地話說出來,又是押韻的。

有些俗語呢,因為古代貧民百姓傳播的時候是口口相傳,因為發音和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在傳播中就逐漸「跑偏」了。最後以訛傳訛,大家也都預設是那麽回事。

比如有句俗語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其實它的原文就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原文中的乞就是乞丐,叟就是老叟、老年人的意思。那這句原文就是拿嫁給乞丐和嫁給老叟打比方,一種聽天由命的口氣。但是在傳播的時候,叟字並不被廣大勞動人民日常口語所接受,於是慢慢的大家就透過發音演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是這樣的演變,和原話的本意出入不大,都是表達同一個意思。

而有一句中國古代俗語,它「跑偏」之後意思就變得截然不同,讓人對這句話的含義很難理解。甚至於說這句話由此而衍生出一種陰狠、冷酷的含義。這句話就是人們常說的「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小時候我就對這句話很迷惑,為了套狼,為什麽一定要拿自家孩子去做套狼的誘餌呢?弄幾斤肉不可以嗎?如果真的是太過窮困沒有肉,那自己在家裏時刻防備狼的出沒不去招惹它不行嗎?為何一定要如此殘忍的拿自家孩子作誘餌去套狼?

後來某次與一位四川朋友交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話用四川方言解讀,那就完全說得過去了。在四川話裏,「鞋子」的發音就是和「孩子」發音一模一樣。為了套狼,自然是要上山下溝的到處摸索狼的蹤跡,大山裏跑上跑下的自然就費鞋子。而古代民間鞋子可是奢侈品,平常人家只有草鞋,做農活都要把草鞋脫下來,做完農活才穿上,就是怕費鞋子。

為了套狼,要山溝裏到處跑,自然就會費鞋子。所以這句話其實應該是「舍不得鞋子套不著狼」,這樣一說,就顯得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