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母親,離奇失蹤,現老派出所長躺病床上,說出重要線索

2024-07-19文化

一、韋忠生出生於1980年,在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永州鄉頒桃大隊布康屯長大。他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性格如鋼鐵般強硬冷酷。

命運眷顧了他,給了他一位既慈愛又堅強的聾啞母親韋美先。盡管母親無法言語,但她的愛卻無聲勝有聲。在韋忠生的童年記憶裏,母親的存在讓他和姐姐的生活衣食無憂。

村裏人都稱贊韋美先能吃苦耐勞,不僅能下地種田、上山砍柴,還擅長餵豬養雞等農活。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總是樂於幫助他人,哪怕是挑糞這樣又臟又累的活兒。

韋忠生清晰地記得六歲那年,他在村裏看熱鬧時不慎被秤鉤劃傷了眼角。母親得知後,如同一只被激怒的獅子沖了過來,一把折斷那根傷到兒子的秤桿,將他緊緊護在懷中。

這種被強大母愛保護的溫暖,成為韋忠生最珍貴的童年回憶。然而,1987年3月10日,命運的齒輪突然轉向。那天,7歲的韋忠生目送母親跟隨一位親戚出門買東西,卻不知這一別竟是35年。

當天晚上,親戚獨自返回,母親卻再也沒有出現。這個噩耗如同晴天霹靂,瞬間終結了韋忠生和姐姐的童年。父親報了警,警察帶走了那位親戚調查,但不久後又將其釋放。

由於父親曾多次對母親家暴,導致她曾逃回娘家,因此父親又懷疑是外婆和舅舅把母親藏起來了,甚至去派出所告發了他們。

二、這些努力都無果而終。從此,韋忠生和姐姐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那年,他只有7歲,姐姐9歲,兩個孩子突然成了無人照料的孤兒。

原本溫暖幸福的童年,在母親離奇失蹤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母親失蹤後,韋忠生和姐姐韋禮珍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父親長期不在家,兩個幼小的孩子常常饑腸轆轆。他們不得不共同擡著水桶,踉踉蹌蹌地爬上二十多級台階去山坳裏打水。

姐姐曾對弟弟說:"弟弟,等我長大掙錢了,全給你......"這句話深深印在了韋忠生的心裏,也成為了姐姐日後付出的真實寫照。

饑餓如影隨形,韋忠生回憶道:"那時如果誰能給我一口飯吃,我會記他一輩子的恩。"然而,即便是同父異母的哥哥們也無情地將他們趕出家門。

更糟的是,二哥經常懷疑韋忠生偷東西,有一次甚至將他綁在木梯上,頭朝下腳朝上,用火油和火柴折磨他,讓年幼的韋忠生痛苦不堪。

在這樣的環境中,10歲的韋忠生做出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決定——他決定賣掉自己。一天,饑餓難耐的他偷了家裏五毛錢,結果被父親打得半死,幾乎壓斷了他的腳。

這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天,韋忠生獨自找到了曾來過家裏的人販子。他開門見山地說:"我要賣了我自己。

三、"面對人販子的詢問,韋忠生說出了讓人心痛的話:"我不要錢,只要能吃飽飯,有書讀就行。"就這樣,韋忠生被賣到了廣東潮州的一戶人家。

在那裏,他度過了人生中最溫暖的一年多時光。養父母不僅給了他溫飽,還教會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直到今天,韋忠生做人的準則仍是當年養父母灌輸給他的。

好景不長。當養父母暗示要讓他和養妹結婚時,思鄉之情和對親生姐姐的牽掛讓韋忠生再次萌生了逃離的念頭。

在一個機會,他偷拿了養父母家四百元錢,踏上了回家的漫漫長路。這段經歷,讓韋忠生在苦難中成長,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家人之間那份難以割舍的親情。

盡管生活艱辛,但對母親和姐姐的思念,成為了支撐他繼續前行的動力。回到廣西老家後,韋忠生在姐姐韋禮珍的幫助下重新踏上了求學之路。

他重讀了四年級,而學費幾乎全靠姐姐支付。盡管韋禮珍沒有什麽文化,但她像母親一樣無私地付出,不惜做各種苦活累活來供弟弟讀書。

四、韋忠生回憶道:"我姐就像我媽一樣,她沒有什麽文化,但小小年齡,為了給我掙學費和生活費,什麽苦活累活都肯去做。

"姐姐的無私奉獻讓韋忠生深受感動,也成為了他努力學習的動力。在姐姐的支持下,韋忠生不僅完成了初中學業,還讀了技校,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段求學經歷雖然艱辛,但也讓韋忠生深刻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心中始終懷著對母親的思念,這成為他奮發向上的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韋忠生把自己賣過一次又回來後,父親就再也不敢打他了。父親娶了第六個妻子,不再外出,而是和後媽一起守著地過日子。

盡管如此,家庭暴力的陰影仍未完全消散。2000年,懷揣著對更好生活的渴望,韋忠生來到了廣東,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初到廣東時,他在工廠做技術工,月薪資僅有300元。盡管薪資微薄,但韋忠生並未氣餒。他堅信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能夠改變命運,找到失蹤的母親。

這段艱難的求學和初入社會的經歷,不僅鍛煉了韋忠生的意誌,也讓他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深知,只有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同時,對母親的思念和尋找,始終是激勵他前進的重要動力。2005年,韋忠生的父親去世。料理完後事,他再次踏上了南下廣東的征程。

命運似乎終於對他露出了笑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一位因吸毒急於出手模具裝置的老板。這批價值五萬左右的裝置,老板只要一萬元就願意轉讓。

五、對於當時的韋忠生來說,一萬元依然是一筆天文數位。他回憶道:"當時我手頭只有160元。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我回老家銀行申請三千元貸款,但銀行了解到我無父無母也沒配偶後,說破天也不放貸。

"在這危急時刻,還是姐姐韋禮珍再次伸出了援手。在姐姐的幫助下,韋忠生成功籌到了首期款3000元,與裝置老板達成了分期付款的協定。

就這樣,韋忠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創業初期異常艱辛,他回憶道:"簽訂合約辦完交接後,我手上連150元的房租都掏不出了。

我就吃住都在工廠,洗澡就拎桶水在巷子裏洗。"但韋忠生並未被困難擊倒。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他說:"由於基本技術我自己都已掌握,加上踏實、吃苦耐勞,很快就見利潤了。"從最初的兩台裝置,到2016年的停業,再到2017年的重整再開業,韋忠生的工廠逐步發展成可以生產多種模具的規模。

他的事業走上了正軌,生活也逐漸改善。然而,無論生意如何忙碌,韋忠生始終沒有忘記尋找母親的初心。每當回想起童年的溫馨時光,他都會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失蹤多年的母親。

韋忠生的創業經歷,是一個關於堅持和努力的故事。從一個連房租都付不起的窮小子,到擁有自己工廠的老板,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

同時,這段經歷也讓他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激發了他報酬社會的心願。隨著事業的穩步發展,韋忠生的個人生活也漸入佳境。

2011年,他與在網上結識的女友喜結連理。韋忠生回憶道:"第一次奔現,是我開車到南寧和她見面。異地戀,扛不住思念的折磨時,我們就互相到對方的城市看望。

六、"一年後,他們結束了異地戀,共同在廣東開始了新的生活。2012年,韋忠生喜得貴子,家庭生活愈發美滿。從曾經一貧如洗的窮小子,到如今擁有自己的事業、家庭、房子和車子,韋忠生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感慨道:"透過在廣東十多年的拼搏,我從一個連150元房租都掏不出來的窮小子,到如今有自己的事業,有家庭、有孩子、有房有車。

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想起那個被拐賣的母親。35年來,他從未放棄尋找。他多次找過接案的警察,透過各種途徑打聽母親的下落。

有人說母親在北京,有人說在石家莊,但都沒有確切的訊息。即使生活條件改善了,韋忠生依然保持著樸素的本色。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他為家鄉村子捐建了籃球場,希望能為故鄉盡一份力。

他說:"那是童年時期,母親和我們一起生活過的故鄉。在那些時光裏,母親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今天的思念依然溫暖、溫馨。

"每每談到母親,韋忠生和姐姐仍會淚流不止。那份思念從未減少半分。他說:"媽媽:您在哪裏?隔著千山萬水,您能聽到兒女思念的呼喚嗎?我們只想知道您現在過得好不好?如果您過得好,我們尊重您現在的選擇,不奢望您能回來。

七、如果您過得不好,兒子已經長大,能成為您的依靠!"韋忠生的故事,詮釋了即使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內心深處那份對親情的渴望也永遠無法被物質填補。

母親的缺席,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35年的尋找,韋忠生從未停歇。他和姐姐上過尋親網站,做過DNA采血入庫,試圖透過各種方式找到母親的蹤跡。

韋忠生說:"我們每每談到母親,仍然淚流不止。"這份執著的思念,驅使著他們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在這漫長的尋找過程中,韋忠生多次找過接案的警察。

得到的資訊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說我母親在北京的,有說在石家莊的。"這些零散的資訊,雖然沒有直接幫助,卻始終給韋忠生保持著一線希望。

最近,一個重要的線索給了他新的希望。韋忠生提到:"老派出所所長,現已重病臥床,口齒不清。他只能告知我,我母親在湖北,再往下都說不清楚了。

"盡管這個資訊還很模糊,但它無疑為韋忠生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面對這35年來的漫長等待,韋忠生在心中吶喊:"媽媽,您在哪裏?隔著千山萬水,您能聽到兒女思念的呼喚嗎?"無論母親現在過得好與不好,他都希望能再見母親一面,告訴她:"兒子已經長大,能成為您的依靠了!"韋忠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愛、堅持和希望的傳奇,也是千千萬萬個尋親家庭的縮影。

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面對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也永遠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