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看看你讀書「拖後腿」沒?重慶成年居民日均綜合閱讀時長為39.8分鐘

2024-04-18文化

2023年重慶市成年居民平均閱讀量為4.76本,平均圖書購買量為5.05本;日均綜合閱讀時長為39.8分鐘……

對比這些數據,你是達標還是「拖後腿」了?4月17日上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市全民閱讀活動辦公室等共同主辦的「近悅遠來·書香重慶」2024巴渝書市在渝中區解放碑步行街正式開幕。前述提到的數據正是來自現場釋出的【重慶市2023年全民閱讀指數評估調查報告】。

4月17日,「近悅遠來·書香重慶」2024巴渝書市在解放碑開幕

與此同時,本次巴渝書市在解放碑十字金街設定的圖書主展銷區(趣書裏)、懷舊書集展區(舊書裏)和館配會區三大主題展區也同步跟市民見面。除了上萬個品種的圖書7.5折優惠之外,走進現場大家還能親眼看到不斷滋長的巴渝文脈。

39.8分鐘!你「達標」了麽?

「本次調查評估範圍涵蓋了重慶市38個區縣及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和萬盛經開區的城鄉居民。調查評估起止時間是2024年2月至4月,有效問卷27708份。」在17日上午舉行的「近悅遠來·書香重慶」2024巴渝書市開幕式上,西南大學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吳江釋出了【重慶市2023年全民閱讀指數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西南大學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吳江在現場釋出【重慶市2023年全民閱讀指數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重慶市成年居民包括紙質閱讀和數位閱讀的綜合閱讀率為92.03%,其中,城市成年居民綜合閱讀率為94.58%,農村成年居民綜合閱讀率86.24%;居民的紙質閱讀率85.65%、數位閱讀率94.08%。

具體到閱讀時間方面,本次出爐的【報告】顯示,重慶市成年居民日均綜合閱讀時長為39.8分鐘。

【報告】顯示,重慶市成年居民日均綜合閱讀時長為39.8分鐘

眾所周知,數位閱讀早已成為不少市民的首選。這自然也反映到了本次調查結果中。【報告】顯示,2023年重慶市成年居民日均紙質書閱讀時長約為35分鐘,而數位閱讀的時長則達到了約48.6分鐘。與此同時,2023年重慶市成年居民電子圖書的人均閱讀量達到了5.3本,這也超過了紙質圖書4.2本的閱讀量。

如果按年齡段分,中年人(46-59歲)則可以說是最愛讀書的人,他們的日均讀書時長約為45.2分鐘,高於青年人(18-45歲)的36.8分鐘,以及老年人(60歲及以上)的38.3分鐘。

當然,更多的市民在購書時則依然更鐘情於紙質書。本次的【報告】顯示,2023年重慶市成年居民人均購買6.25本紙質圖書,電子書和有聲書則只有4.11本,平均購買量為5.05本。

重慶青少年最愛的是這三本書

「全民閱讀」中青少年是主力軍,所以本次新鮮出爐的【報告】也對重慶市青少年的閱讀現狀進行了專門的調查評估。

吳江表示,調查中共收到有效問卷51368份。最終結果顯示,重慶市青少年群體日均課外閱讀時間為33.71分鐘,並呈現出日均閱讀時間延長與年齡的增長正相關:小學1-3年級階段最低,26.68分鐘;小學4-6年級階段33.94分鐘;初中階段36.63分鐘;高中(中職)階段最高,40.77分鐘。

【報告】同時顯示,青少年群體上學期人均購買紙質課外書6.88本,人均家中擁有紙質圖書36.32本。

重慶青少年最愛這三本書

具體到圖書的內容選擇上,【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重慶青少年閱讀最多的是語言文學藝術類、綜合性圖書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圖書。最愛的三本書分別是【稻草人】【昆蟲記】【小王子】。

有意思的是,本次調查結果還凸顯出了取一個好書名對青少年購書的影響巨大。【報告】顯示,青少年選擇課外圖書主要來自於學校、老師推薦和媽媽選購。影響他們購買課外圖書的最大因素是書名或內容簡介,其次才是暢銷榜單。且他們對書籍價格則不敏感,多數青少年依據需求購買圖書時不會看價格。

此外,【報告】還對當下青少年對紅巖精神的了解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他們最願意了解紅巖精神知識的方式是書籍、電影和網路,最不喜歡的方式是講座。

來現場看不斷滋長的巴渝文脈

作為今年「重慶市全民閱讀月」的重點活動之一,本屆巴渝書市主展場也於17日上午在解放碑十字金街揭開了面紗。據介紹,本屆書市共邀請全國112家優秀出版社(供商)參與圖書展銷,參展圖書品種達數10萬種,活動圖書一律7.5折,為歷屆書展最低。

現場展區

17日上午,上遊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主題展區內的「壯麗75年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專區、川渝特色圖書聯合展銷展區、「她世界,她力量」女性讀物推薦專區、閱讀「天花板」名家文學重點推薦區前均是人頭攢動。

書市現場展示的老重慶地圖

其中,名為「舊書裏」的懷舊書集展區裏更是不斷傳來讀者的嘖嘖稱奇聲。一本本舊書、一張張舊地圖、一個個老地名……在現場串聯起的是不斷滋長的巴渝文脈。

比如花樣繁多的重慶地名到底有著怎樣的命名規律?重慶圖書館帶到書市現場的文獻展中就詳述了個中緣由:獨特地貌命名,如枇杷山正街、石板坡等;以官姓名標示稱命名,如道門口、征收局巷等。

此外,【重慶府附郭巴縣圖】、【重慶府治全圖】(清)張雲軒繪(耶魯大學本)、1942年唐幼峰繪制的【重慶市郊全圖】等多幅老重慶地圖也現身現場。盡管只是影印件,但透過泛黃的畫面,大家依然可以看到重慶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至今的。

【西南文藝】正是如今的文學期刊【紅巖】的前身

「它就是我們【紅巖】的前身。」對本土知名文學期刊【紅巖】的副主編歐陽斌來說,現場展示的舊書中【西南文藝】是最令他感到激動的。「1950年【大眾文藝】創刊,次年更名為【西南文藝】,1956年又更名為【紅巖】……」歐陽斌說,這才有了後來發表了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推出了黃濟人、葉辛、李一清、傅天琳、李鋼、李元勝等一大批知名作家、詩人,如今已經成為重慶文化名片的【紅巖】雜誌。

與此同時,羅廣斌、楊益言合著的【紅巖】,黃濟人的【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重慶談判】、【命運的遷徙】,傅天琳的詩集【綠色的音符】、【在孩子和世界之間】等等重慶作家的經典代表作,還有集合了「黃絲黃絲螞螞,請你家公家婆來吃嘎嘎。坐的坐的轎轎,騎的騎的馬馬。」「點子梅堂,玫瑰花糖,雞管上稅,鴨管退堂。一顆米,點到底,不是他,都是你。」這些陪伴了幾代重慶人成長的歌謠,也都可以在現場展櫃中找到。

此外,本屆書市期間還將舉辦文學照亮生活·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邀請【回響】作者東西老師走進現場分享創作故事、講述寫作心得、交流閱讀經驗。青年作家劉辰希、徐鵬的閱讀分享會,講述400位上醫人西遷重慶的故事的重慶醫科大學【向西而歌】閱讀分享交流會,同重慶藝術大市場聯合推出的巴渝書市藝術飄香主題藝術展等活動,也將相繼在書市上同廣大市民見面。

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 攝影 張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