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枯萎,而外國文化開始入侵,後果有多嚴重?

2024-03-10文化

傳統文化究竟是遺產還是糟粕?近日來福建遊神活動遭到了網友的激烈討論,有些人認為是尊重傳統,有的人則認為是封建迷信! 不可否認的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迅速枯萎!

那麽在福建遊神活動背後,反映的本質問題為何,中國傳統文化為何逐漸衰落, 未來中國又該如何繼續對於傳統文化進行弘揚以及創新呢?

一、福建遊神活動引發爭議

目前福建遊神的話題討論度居高不下,根本原因是人們看待傳統文化的不同見解。

反對者認為福建遊神屬於宗教活動,是封建迷信的產物,不應該推崇更不應該傳播;支持者則認為福建遊神是當地的傳統, 就像是過年拜年、走親訪友的儀式一般,是家鄉的傳統文化,應保留且發揚光大。

事實上,福建遊神在當地的傳統由來已久,是當地新年重要的慶祝活動之一, 一般在新年的初三到十五期間舉行,也被當地稱為「迎神」。

遊神活動的目的非常簡單,透過特定的儀式請出神明,對於庇佑之地進行巡視,子民則供養貢品, 祈求神明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討一個好彩頭,本質上便是求神拜佛。

福建的遊神活動由來歷史頗久,早在隋唐時期當地便有遊神活動,會有專門的戲班子穿上華麗的神靈服裝,扮演神明巡視村莊,享受子民祭拜。

而且每個家族、村莊都會因為歷史的不同,存在不同的保佑神明,甚至很多神明都是只有本族人才知曉的「小神」, 因此福建等地的神話傳說、神明軼事也要更加豐富。

而神明的扮演者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勝任,因要享受子民的祭拜, 往往是家族中的德高望重者才能擔此重任,而家中的翹楚小輩往往還會擔當引領神明的職責。

對於福建本地人來說,遊神活動十分普遍,為了讓全國都感受到福建新年的氛圍, 不少人將福建遊神視訊上傳到互聯網上,卻不想遭到了討論甚至是爭吵。

而在遊神被視作封建迷信,進而遭到網友抨擊的背後, 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日漸淡薄以及缺失,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認同感正在逐漸枯萎。

那麽中國為何會出現如此文化不自信、文化枯萎的情況呢?

二、中國文化枯萎、節日意識淡薄的原因

從中國21世紀初到如今的20多年時間中,很多人都有一個明確的感知,那便是傳統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淡, 就連過年也日漸枯燥,成為「應付公事」的團圓活動。

中國節日氛圍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 便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衣食住行的便利性在增強,傳統節日的含義在降低。

像上個世紀,中國正處在經濟建設的重要時期,老百姓生活不富裕,日常飲食更是看不到一點的葷腥。 因此過年的時候吃肉吃餃子,是少數能夠犒勞自己的機會。

但是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已經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中國居民對於雞鴨魚肉的渴望大大降低, 過年口舌之欲的滿足感正在逐漸降低。

再者,過去的節日代表的是團聚,是團圓。以前交通不便,遊子離鄉之後,可能好幾年都見不到一面, 以節日為理由回家探親,所產生的思念是當代人理解不到的。

而隨著交通的便捷,中國高鐵修建程度不斷加深,公共交通的票價更是在不斷走低, 即使是跨省,一天的時間也可以趕回來,探親方便使得節日相間的喜悅程度降低。

傳統節日備受冷落、年味降低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傳統儀式的缺失。

像是除夕夜,觀看春晚原本是每家每戶的傳統,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春晚節目可以用精彩紛呈來形容, 很多老藝術家一年中最精華的創作往往都選擇在春晚的舞台上進行呈現。

但是隨著近年來審查機制的嚴格,春晚舞台的自由度大大降低, 春晚內容乏陳無味令人厭倦,進而除夕守歲也就沒有了氛圍。

在保護弓境的要求下,對於煙花爆竹、上墳燒紙祭祀的一刀切。

保護弓境的初衷肯定是好的,畢竟煙花爆竹會對於空氣造成汙染,甚至可能導致火災的發生,但卻少了煙花以及爆竹的春節,過節的喜悅氛圍大大降低,自然令人感到食之無味。

不僅如此,像是此前春節活動、端午活動中的廟會、龍舟表演等計畫也紛紛消失, 中國傳統節日氛圍感持續走低。

以元宵節為例,作為中國傳統節日, 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廟會中的重要活動,並且以前的元宵廟會還會承擔一部份的相親職責。

但隨著廟會氛圍的逐漸減弱,售賣字謎、花燈的商販數量不斷降低, 在想要舉辦大範圍廟會的難度自然直線飆升,進而陷入到惡性迴圈之中。

而現在生活壓力巨大,高昂的房貸壓得越來越多的青年群體直不起腰。 生活的勞累,也讓更多人選擇在難得的節日假期躺在床上休息,而不是來到廟會湊熱鬧。

與中國傳統節日氛圍不斷降低所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西方節日的迅速火爆。

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日本的夏日祭以及美國的聖誕節,在中國本土的熱度要比傳統節日高出不少, 很多實體店面都會在聖誕節、情人節等外國節日舉辦促銷活動,但面對本土節日的活動卻是少之又少。

那麽中國為何會對於西方節日產生推崇,長此以往將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以及弊端呢?

三、外來文化入侵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

好萊塢電視電影光碟影片、外來的文化習俗,看起來人畜無害,其背後隱含是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是文化入侵的載體。 全球對於文化入侵最熱衷的國家當屬美國,並且取得了成功。

早在二戰結束之後,為了穩定日本的局勢,令日本成為美國另一種含義上的「殖民地」,美國對於日本進行了文化入侵。 包括將西方生活方式傳遞給日本民眾,透過媒體渲染讓民眾對於日本感恩戴德。

但日本早在二戰過程中便經受了本土的武士道精神洗禮,戰後日本對此進行了反思, 對待文化入侵的抗性提高,美國一開始的策略並沒有奏效。

後面美國改變策略, 用陰柔化的偶像對於日本年輕人進行錯誤引導,導致日本國內追星熱潮高漲,最終造成了日本昭和年輕一代的迷失。

對於南韓,美國采取同樣的文化入侵策略,而這也使得21世紀開始, 南韓、日本的偶像產業發展繁榮,文化傳統消失殆盡。

而從21世紀開始,西方開始將這種文化入侵實施在中國之中,所謂的外來影視、動畫片、動漫都是外來文化的物質載體, 其內容將對於中國幼童的心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同時,日本在發現本國被文化入侵之後,迅速采取措施進行文化拯救, 借助二次元的方式重塑日本傳統文化,並將日本動漫向世界範圍開始傳播,促使全球二次元群體的數量不斷增加。

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中國年輕一代開始厚此薄彼,認為本國文化落後,舶來品才是「上品」, 對於西方文化盲目推崇,沈迷在二次元紙片人的虛擬世界中難以自拔。

除此之外,南韓的追星文化、愛豆文化還同樣受到了中國青少年的推崇, 不少粉絲為了追星甚至一擲千金,整個社會陷入到盲目的狂熱氛圍中。

為避免外來文化對於本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沖擊,中國對此進行了應對舉措,避免步入日本、南韓的後塵。 其中包括頒布限韓令,禁止南韓明星來華撈金,整治狂熱的追星文化。

對於外來影視作品、動漫等進行審查,防止其中扭曲的觀念對青少年的心智進行錯誤引導, 這些都是中國面對文化入侵做的比較好的方面。

但同時,中國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也存在一些問題,相應的保護措施需要完善。

相比較目前世界範圍內盛行的日韓東方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更加繁榮,但中國對於本國文化的推廣水平卻令人堪憂。

對於國際盛行的文化作品傳播案例進行研究,進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引領潮流, 或許是中國應對文化入侵更為正確的處理方式。

目前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不足,甚至因為傳統節日氛圍慘淡不夠重視,導致南韓偷偷申遺,偷取「節日」事件的發生, 因此未來需要提高傳統節日氛圍,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

結語

福建遊神事件引發爭議,背後隱含的是外來文化入侵導致中國人對本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體現。 未來中國需要提加文化保護意識,提高本土節日氛圍,應對西方文化入侵。

對於福建遊神事件引發的爭議,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大家覺得應該如何保護傳統節日、保護傳統文化?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