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下一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2024-10-13文化

「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這是齊國辯士淳於髡與孟子的一段辯論,因為孟子不肯拜見那些諸侯,淳於髡就譏諷孟子說了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

「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這個淳於髡呢,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以博學多聞、能言善辯著稱。因為儒家重視男女禮儀,所以他就拿這個開孟子的玩笑。

他對孟子說:「我聽說男女有別,不能親手交接東西,這是你們講的禮嗎?」孟子說:「男不言內,女不言外,所以授受不親,以避嫌疑,這確實是禮所重視的。」

淳於髡就開始給孟子出難題了:「既然男女授受不親,那嫂子和小叔子當然也要守禮了。但如果嫂子一時不慎淹入水中,生死就在一瞬間,那小叔子是伸出手去救援她呢?還是固守其禮,在旁邊坐等其死呢?」

但這點問題,怎麽能難得住孟子呀,所以孟子就說:

「叔嫂之至今,如果嫂子落入水中,面臨死亡危險,還能忍心不去救援,那就是豺狼了。天下之事,有常有變,有經有權,要懂得通達權變才行。男女授受不親雖然是常禮,不可逾越,但嫂子落水援之以手,那是形勢所迫,生命危機時刻,便顧不得情義和嫌疑。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一定要合乎天理人心,這才通達權變呀,如果光知道守禮,而不知道變通,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但淳於髡也不是善茬,他又繼續向孟子發問道: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淳於髡就說了:「依你所言,嫂子落水,就應該權變一下,伸手去救援她,而不必拘於授受之禮。現在列國紛爭,生靈塗炭,整個天下都淹入水中了,但你卻守著不見諸侯的禮,不去救援,這是為什麽呀?難道這不是拘於常禮,而不知道通權達變嗎?」

孟子的回答很精彩,他說:

「天下淹入水中,要想撥亂反正,濟世利民,就要以先王仁義之道去拯救,才能有效;嫂子淹入水中,施以援手就會有效。你現在讓我不顧仁義之道而去求合於諸侯,把我救援天下的工具都丟了,難道讓我徒手去救援天下嗎?」

透過這段對話,我們對孟子是肅然起敬,這才是儒家的大義所在,這才是孟子講的浩然之氣。但後來的儒家學者,往往做不到孟子這一點,權變過頭了,把仁義之道都弄丟了,光剩下表面上的禮了,所以才被人誤解。

現在很多人說:「要想為老百姓辦事,就要先有權,要想有權,就得先去想辦法升官,有權力了,就可以為老百姓做好事了。」透過孟子的言論,我們就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如果你為了升官,都不擇手段,不顧公平正義了,難道真有權力了,就會為國為民做事嗎?那往往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