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領略漢字的魅力,觸摸底蘊深處智慧之光

2024-04-25文化

最近好友喜得貴子,並且是一對雙胞胎。全家人都高興壞了。於是把起名字的重任交給了爺爺。

最終,孩子們的名字都是三個字,中間那個字是「林」, 雙木成林 ,枝繁葉茂。希望孩子 像棵樹一樣,有陽光的照耀,雨露的滋養,大地的孕育,向上生長,向下紮根。

兩人並肩成長,互相幫助,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不管是誰遇到難事,遇到壓力等可以互相勸慰、互相依靠。

這就是中國漢字的威力,神秘而又有趣,你會發現每個漢字實在是妙哉,妙哉……因為裏面蘊藏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智慧。

在【易經】裏有伏羲「一」畫開天,這裏「一」是符號,不是文字,是【易經】裏所說的「像」。孔子對【易經】的核心撰寫了【易傳】,也稱為【十翼】。

後來人類開始結繩記事,到了黃帝時期,中華文祖倉頡始創了文字。

經過了歷史不斷變遷,有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直到秦統一六國,由大篆轉為小篆,後又轉為隸書,東漢時期轉變為楷書。

漢字旺盛的生命力及其深刻理解的含義也是一種歷史的傳承。

【漢字真好玩】這本書是給孩子閱讀的一本「漢字故事」書。本書作者劉葉翎、曹冰弦透過四大主題:「人與自然、身心和諧、人文教化、彰顯情懷」來講述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漢字雖小,智慧甚大,解讀歷史密碼,感悟人生態度及價值。

01

甲骨文中的「水」,用左右兩側斷開的曲線代表水柔軟的一面,中間用一條連起來的曲線表方水堅硬的一面。「水」字用兩種不同形態線條結合的方式體現了它至柔誌剛的特點。

水於萬物而不爭,可軟;也可水滴穿石,可硬;溪流成海,可包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滴水成溪,溪水成河,當河水不斷流入了大海時, 這時的大海包容的不只是河水,還有那些泥沙俱下,並且魚龍混雜。

至柔者至剛,也可以看做凡事物極必反。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莊子在【秋水】中寫道:「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我們要有水的靈性,也要有水的豐潤和奉獻;要有水的溫和與柔順,也要水的堅忍與頑強;有水的包容與寬厚,更要有變化與流動的適應能力。

02

「川」字始見於商代的甲骨文,它是一個象形字。「川」 體現了水義無反顧奔向大海的狀態。因此,「川」字的本義是河流,代表流淌的水。

「川」又指山間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勢低的地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川。

蘇軾的【東坡詩·卷二十三·遊徑山】有這樣一句:「勢若駿馬奔平川。」

駿馬奔馳在廣袤的平川上縱情馳騁。速度之快,力量之強,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激情。

讓我們看到了堅韌不拔的力量,看到了勇往直前的勇氣,看到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我們都是生命的行者,在時光的長河中會遇到風雨,更會有坎坷,但我們要有駿馬奔平川般的氣勢,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誌和不屈的精神,讓我們在大地上留下我們深深的足跡。

勢若駿馬奔平川、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03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川」字的甲骨文和水很像,而後的「州」又和「川」有相同之處。

「州」字的本義是水中的陸地,三條支流上都被加上了空心部份(甲骨文、篆書裏的州字中間空圈)來表示陸地,而為了書寫方便,隸書和楷書將三塊陸地用「、」來表示。

在先秦時期的【尚書·禹貢】就出現了中國大地已被分成九州。

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發現洪水不斷地湧入大地,無論怎樣堵都堵不住,於是他總結了以往的經驗,發現與其堵住洪水不如疏通洪水。

就這樣他組織大家挖出多條很深的河道,讓洪水順著河道流出去。後咱們的陸地隨著水流的痕跡被分成了九州。

這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便成了古代中國的代稱。

九州是中國古代人民對自己國家的認識和熱愛,廣闊的土地,悠久的人文歷史聚整合深廣的文化底蘊。

寫在最後:

【漢字真好玩】這本書內容具體生動,從古到今的發展,有國學故事做註解及引導,娛樂及教學兩不誤,讀寫練融為一體。

用國學故事作為引導,除了讓文字記憶深刻,更好地明白文字立意,感受文字的年代久遠且不可忽略的奧秘能量。

字聖許慎先生曾言:「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當你對文字有自己獨特感受的時候,便不會「提筆忘字」、更不會局限於「你真棒、你真好、永遠都是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