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以新商業文明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2024-04-11文化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意味著以新一代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生產力形態創新變革,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內生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2024年是【商學院】雜誌成立20年的重要時刻。

2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科學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組織創新不斷重新整理,我們見證了中國商業的躍遷。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新質生產力成為引領新商業文明的重要內生引擎、當打造高品質發展的企業成為我們的新目標、當先進科技成為新商業文明的動力、當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向下一個20年,中國企業要如何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遇?

讓我們從解讀新質生產力及其對新生產關系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的價值、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等話題開始。

季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商學院】雜誌總編輯

01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密切相關,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作為物質技術基礎,新質生產力為穩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基本保障。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最佳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

「新質生產力」提出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是由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以及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求所決定的。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加速。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具有高效、智慧、綠色等特征的新興生產力改變著全球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成為適應這種變化趨勢的必然方向。

二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高品質發展是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新判斷,是「十四五」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推動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需要透過新質生產力的加持,實作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因此,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政府工作任務之首。

三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密切相關,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作為物質技術基礎,新質生產力為穩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基本保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意味著以新一代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生產力形態創新變革,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內生動力,將有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社會進步、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為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奠定重要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顯著標誌。

02
「新質生產力」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歷史機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套用,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發展方式,倡導多元、協同、融合,從各個角度帶動創新和產業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套用,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新質生產力以其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它有助於我們突破傳統產業的束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實作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同時,新質生產力還能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成本,增強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實作永續發展。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和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新質生產力強調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永續發展的新路徑。透過發展清潔能源、推廣節能環保技術、促進迴圈經濟等措施,新質生產力有助於降低能耗、減少排放,實作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迴圈。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能促進就業增長和社會進步。新質生產力的崛起將催生大量新興產業和就業崗位,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將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和諧穩定。

從國際視角來看,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套用,中國將能夠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推動全球經濟的平衡發展。

03
「新質生產力」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利好

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產業發展帶來利好,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商業模式、文化價值等方面。

與傳統生產力形成鮮明對比,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產業發展帶來利好,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商業模式、文化價值等方面。

新質生產力能夠顯著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創新水平。技術革新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提質,新興產業的建設加快先進技術推廣。其強調的「原創性」與「顛覆性」,意味著新質生產力將推動產業在核心技術、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從而引領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為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空間。

新質生產力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隨著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數位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得以推廣普及,產業的發展更加適應數位時代的發展要求。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將使得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更加健壯,從而提高整個產業的執行效率和效益。

新質生產力還能推動產業間的融合與協同發展,重塑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以數據賦能為基礎,全社會生產要素被廣泛連線,商業模式將不斷更新。新質生產力的「原創性」與「顛覆性」將打破產業間的壁壘,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這將有助於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整體效益。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將有助於提升產業的永續發展能力和文化價值。新質生產力強調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將推動產業向更加環保、高效、永續的方向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將在社會各領域更加深入人心,釋放產業的文化價值,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04
新質生產力需要怎樣的生產關系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我們正在經歷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帶來的一系列顛覆性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關系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

眾所周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生產關系會反作用生產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我們正在經歷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帶來的一系列顛覆性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關系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適應生產力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生產關系的組織形式正在變得更加靈活和多樣化。傳統的以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為主的生產組織形式正在被更加靈活、個人化的生產方式所替代。這種變化使得勞動者、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靈活,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

生產關系中的勞動者地位和作用也在發生變化。隨著自動化和智慧化技術的廣泛套用,一部份傳統勞動力將被機器替代,但同時也會催生新的就業形態和崗位。勞動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質,以適應這種變化。

生產關系中的分配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知識、技術、數據等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這些要素的分配也將更加重要。同時,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虛擬資產和數位貨幣等新型財產形態也將對分配方式產生影響。

生產關系中的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政府需要制定更加靈活和創新的政策,以支持新產業的發展和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同時,企業也需要更加積極地參與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務,與政府共同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適應這些變化,調整和最佳化生產關系,「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有利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進步相協調,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05
重視人的主體和創新作用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新型生產關系的構建依然應特別重視人的主體和創新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在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中,「人」在生產中占有首要地位,是最主要的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新型生產關系的構建依然應特別重視人的主體和創新作用:一方面,企業管理者要積極適應客觀環境,以新方法新思路管理現代化企業,有效啟用新型產業工人、新型技術工人,同時更多考慮到員工利益,以整體性思維統合企業的效率和利潤。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暢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迴圈,以源源不斷的高品質人才輸入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我們需要構建一種更加靈活、開放、重視勞動力主體地位、促進勞動工具升級和智慧化以及拓展勞動物件範圍的生產關系,為創新提供更好的土壤和環境,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AI時代,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入套用,更多元的要素加入生產關系的體系中,豐富了勞動力、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的實踐意涵,其中的變化需要更多調整與適應。這也使得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了勞動力的結構和就業形態,也對我們現有的分配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一方面,從勞動力角度來看,AI的廣泛套用正在逐漸替代部份傳統崗位上的勞動力。那些重復性、低技能的工作正在被自動化和智慧化技術所替代,而需要創新思維、情感交流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高技能勞動力則越來越受歡迎。因此,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正在從單純的體力勞動者轉變為更加依賴智力、技能和創新的勞動者。

另一方面,從生產關系角度來看,AI技術的發展也在改變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傳統的層級式、命令式的生產方式正在向更加扁平化、協同化的生產方式轉變。勞動者之間以及勞動者與機器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需要更多的團隊協作和跨領域合作。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探索新的分配方式,以更好地適應AI時代的發展變化,並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們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隨著AI技術的普及,部份傳統崗位上的勞動力可能會面臨失業風險,而高技能勞動力則可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因此,我們需要透過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不同層次的勞動者都能夠獲得合理的報酬和保障。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關註智慧財產權和數據資產的分配問題。在AI時代,知識和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對於創新成果的分配需要更加關註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同時,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數據資產的價值也逐漸凸顯,我們需要探索合理的數據共享和利益分配機制,確保數據資源的公平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此外,我們還需要關註分配方式的永續性和包容性,確保分配的公平胡永續,避免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需要關註弱勢群體的利益保障,確保他們能夠分享AI時代的發展成果。

06
新商業文明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對於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需要一種與之相匹配的文明作為支撐和催化。

從資訊時代到AI時代,生產力的極大進步和躍遷確實預示著新商業文明的誕生,而新文化和新文明往往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關鍵的催化作用。在這一交叠點上,我們需要的新文明和新文化應具備如下幾個核心要素:首先,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強調科技與人文的融合;其次,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倡導包容性和多元性;再次,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關註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最後,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培養人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要素將共同催化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推動我們邁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時,我們新商業文明的內涵多元且深遠,它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層面,更涉及到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維度:第一,新商業文明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第二,新商業文明要堅持誠信責任的經營價值;第三,新商業文明要堅持永續發展理念;第四,新商業文明要堅持創新開放思維;第五,新商業文明要堅持全球一體視野;第六,新商業文明強調要尊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培育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價值和商業文化,打造新時代的商業文明。

在AI時代的賽道上,東西方都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對於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需要一種與之相匹配的文明作為支撐和催化,這種文明應該具備以下比較特征和優勢。

強調創新精神和開放態度的文明將更具競爭力。一個鼓勵創新思維、容忍失敗、倡導開放合作的社會環境,能夠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創新人才,推動科技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註重人文關懷和道德責任的文明將更具永續性。一個強調人文關懷、尊重人權、關註社會公正的文明,能夠確保AI技術的發展始終為人類福祉服務,避免技術濫用和道德風險。同時,這種文明也能夠培養公民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文明將更具包容性。這意味著要能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念和實踐,推動文化的多元共生和交流互鑒。

堅持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文明將更具長遠眼光。一個註重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的文明,能夠為AI技術的套用提供永續的資源和環境支撐,確保國家或民族在長遠開發中保持領先地位。

綜上所述,強調創新精神和開放態度、註重人文關懷和道德責任、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堅持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文明,將有助於一個國家或民族在AI時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07
新質生產力與新商業文明互為推手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新商業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時代基礎,新商業文明的發展又會反過來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益推手,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新質生產力與新商業文明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兩面,二者的關系可以視為一種相輔相成、互相推進的動態過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新商業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時代基礎,新商業文明的發展又會反過來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益推手,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商業文明對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價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商業道德教育,提升商業倫理水平。新商業文明的核心是誠信、公平、責任和合作等價值觀。透過加強商業道德教育,培養企業和個人的商業倫理意識,使他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能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遵守商業道德規範,從而建立起一個健康、有序的商業環境。

推動商業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新商業文明鼓勵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為生產力的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商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進新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升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加強商業法治建設,保障商業秩序穩定。新商業文明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支撐。建立健全商業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商業活動的監管和執法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商業文明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

促進商業文化的交流融合,增強新商業文明的包容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業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構成了多元、開放的新商業文明格局。我們應積極促進商業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商業理念和經驗,增強新商業文明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培養商業人才,為新商業文明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商業人才是商業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透過加強商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商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領導力的商業領袖和團隊,為新商業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作者:季為民,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商學院】雜誌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王惠容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 :【商學院】雜誌202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