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恐怖的真相:從宗教神話到現實生活的轉換,恐怖繪畫是怎樣轉變的

2024-02-08文化

中世紀時期的宗教畫對恐怖繪畫創作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16世紀前後, 宗教文化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恐怖繪畫的形式與內容與宗教文化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宗教式恐怖在很長時期裏是恐怖繪畫在內容上的主要表現特征,伴隨人文主義精神的崛起,社會現實發生的巨大的變化, 來自世俗的因素越來越多地影響了恐怖藝術作品的內容創作

另一方面,在古希臘藝術理論深刻影響下奠定的摹仿再現式傳統,在16世紀前後,踐行摹仿再現式創作傳統的恐怖作品中所再現的具體之物開始傳達超越事物本身的象征內涵。

作品中的象征性意味逐漸凸顯 ,並在18世紀前後,歐洲繪畫恐怖意象的象征內涵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在形式上實作了一次巨大的變轉。

因此,在十四至十九世紀的數百年時間裏,歐洲繪畫恐怖意象出現了內容和形式上的雙重轉變。

宗教式恐怖在延續中衰落

自古以來, 宗教神秘主義 就深深地影響了許多恐怖故事,其中許多充滿了恐懼和神秘感。

例如,吸血鬼、惡魔、巫術等,他們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罪惡和痛苦的世界,讓每個人都要接受上帝的審判,接受死亡的考驗, 讓善良和邪惡交織,讓靈魂經歷無盡的折磨

格列柯的【拉奧孔】【紅衣主教】以及以及戈雅的【理智入睡產生的夢魘】都是以殘忍的殺戮、充滿宗教色彩的災難與痛苦為主題的傑出作品,它們 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的無助與絕望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格列柯,他的恐怖繪畫作品【拉奧孔】,【掠奪聖袍】,【牧羊人到馬槽朝拜聖嬰】等, 受到中世紀宗教畫的重要影響,是宗教式恐怖的歷史延續

而李奧納多·達·芬奇和赫洛尼穆斯·博斯在進行延續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激進的改變,他們在中世紀宗教畫的基礎上發展了更具有個人風格特色的繪畫表現形式。

盡管有更為突出的個人特色,但 仍然保留了宗教式恐怖的傳統

文藝復興帶來的思想解放讓曾經那些被認為是醜陋、邪惡、猥褻的事物具有了哲學思辨的色彩, 藝術家的創作從單純的欣賞性向思辨性方向發生轉變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李奧納多·達·芬奇將各種曾被摒棄在精美藝術之外的事物嘗試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 首創了怪誕畫這種新的繪畫形式

在他的版畫作品【怪誕頭像】中表現內容醜陋、猥褻、邪惡一面的方法被廣泛傳播開來,其實這種方法在更早的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聖傑洛姆】中已經初見雛形。

畫面裏老者將 死的氣息被表現的極其強烈 ,整個畫面沒有生氣,老者身旁的獅子本是作為他的守護神,在畫面的怪誕風格下卻顯得像是一頭將要吞食他的野獸。

這種怪誕風格的宗教式恐怖畫達·芬奇所開創,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是後來的另一位畫家——赫洛尼穆斯·博斯,博斯的繪畫作品 【愚人船】

內容天馬行空,形式獨一無二 ,充滿了地獄、魔鬼、怪物和天神等宗教元素,但又不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見到的宗教畫。

他的作品充斥著對基督教的失望與譴責,透過畫中的各種形象和場景 暗示教會像神話傳說中的魔鬼一樣腐蝕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教會對現實的愚弄和玩味正在把人帶向無盡的深淵和淪陷,透過表現惡的內容給人們內心帶來恐懼,警示並教誨教職人員遠離腐朽墮落的生活。

在博斯的【充滿塵世快樂的花園】【來世地獄的幻影】【來世的景象】【七宗罪】和【聖傑洛姆祈禱】等作品中,也都體現了這種 極為明顯的宗教式恐怖的形式特征

此外,出自義大利大師卡拉瓦喬之手的【大衛與歌利亞】【聖馬竇殉道】【美杜莎】以及魯本斯創作的【上十字架】【卸下聖體】【阿瑪戎之戰】等作品都是體現了宗教式恐怖的經典之作, 宗教文化的神秘和教會的黑暗統治 成為他們創作中「恐怖意象」的重要內容來源。

由於歐洲教會對世俗社會多年的統治,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宗教式的恐怖繪畫占據了這一題材繪畫的主要部份。

而在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社會發生了多次重大的變革,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認知能力,也改變了歐洲社會的現實面貌

自中世紀以來就延續不斷的以宗教內容為表現物件的恐怖繪畫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開始迎來巨大的變化。

恐怖意象的世俗性增強

文藝復興以來,宗教理想的美好和社會現實的殘酷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自中世紀以來 教會對藝術全面控制的局面正在被逐漸打破 ,以單一的宗教傳說為內容的繪畫作品正在逐漸減少。

但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家們仍然延續了中世紀以來的宗教繪畫的風格特征,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歐洲大陸再次陷入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戰爭狀態。

為專制君主而戰的一方信奉天主教,為新興商業城市而戰的一方信奉新教, 社會局勢的變化在恐怖繪畫的表現內容和形式上也有相應的反應

宗教改革之前,藝術家可以從天主教會那裏獲得穩定且大量的祭壇畫訂單, 能夠保障生活的穩定

後來的新教雖然也承認藝術在教化和培養信仰方面有積極的作用, 但也認為藝術的視覺影像會影響信徒與上帝的直接交流 ,對藝術必須有所控制,尤其是表現宗教傳說的繪畫作品。

因此,在宗教改革之後,繪畫的世俗化程度明顯提高,繪畫中的宗教元素開始減少,以世俗社會為表現內容以及其他型別的繪畫形式開始發展起來。

但是, 遠離宗教題材的繪畫 在表現恐怖意象方面仍在不斷發展並取得了新的成果。

文藝復興早期形成的怪誕風格的宗教恐怖畫在宗教改革以後的另一位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那裏得到了傳承與改變,並逐步走向了正統。

同為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地區的著名畫家,博斯和老勃魯蓋爾分別經歷了尼德蘭歷史上兩次重要的轉折,博斯親歷了從勃艮第時代走向哈布斯堡時代的尼德蘭,老勃魯蓋爾 見證了在宗教改革之後西班牙王朝在尼德蘭地區取代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刺激下,他們的作品始終堅持對本民族的思考, 用繪畫反映人們遭受的苦難,諷刺社會的現實 ,引發人們對於宗教信仰的反思。

老勃魯蓋爾的繪畫大多以宗教為主題,但他的作品中卻很少出現明顯的宗教元素,例如常見的上帝、魔鬼、死神、殉道者、牧師等形象。

他的作品【死亡之勝利】反映了西班牙殖民統治下,殘暴的西班牙王室對尼德蘭人民的迫害以及封建天主教會對新教運動的壓迫。

透過作品揭示了殖民者的罪惡和教會的腐敗 ,世俗化的恐怖內容在宗教題材的作品中逐漸顯露出來。

勃魯蓋爾作品在題材上依然是延續了長久以來的宗教題材,他作品中恐怖意象的世俗化轉變是 在延續宗教式恐怖的基礎上逐漸顯露 出來的。

在【巴別塔】【盲人的預言】和【尼德蘭箴言】等作品中,也體現出了這種仍帶有傳統宗教意味的世俗式恐怖的特征。

18世紀,法國大革命改變了歐洲的社會面貌, 資產階級貴族成為革命勝利的獲利者 ,社會等級結構的不公平依然存在,身處底層的勞動人民繼續遭受來自上流社會資本家的剝削與壓迫。

當初資產階級的革命者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 社會承諾並沒有兌現

飽受壓迫的人民厭倦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宣言,對那些粉飾太平,為資產階級統治者歌功頌德的學院派藝術嗤之以鼻。

深受啟蒙思想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浪漫主義藝術 強烈反對這種舊古典主義藝術 ,而 熱衷於情感的體驗和幻想的表達

浪漫主義藝術家創作的恐怖作品內容也更多來自現實世界, 階級鬥爭和權力壓迫給底層人民帶來的苦難在作品中以恐怖意象的方式呈現

繪畫恐怖意象的世俗化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迎來巨大突破,宗教題材的恐怖繪畫或是作品中宗教恐怖元素急劇減少。

伴隨現實社會發生的一次次巨大變革,階級矛盾的日益激烈, 現世的戰爭沖突與災難事件成為普通民眾生活的夢魘

藝術家創作的恐怖繪畫不再取材於宗教神話內容,過去那些來自虛幻與想象的宗教式「恐怖意象」現在成為了來自真實生活的世俗化「恐怖意象」。

恐怖繪畫的創作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變化, 世俗化的恐怖 內容成為此後很長時間裏藝術家創作的主導。

恐怖繪畫的內容也不再一昧追求極端的血腥、暴力等帶來的感官刺激或是心靈震懾,而是借「恐怖意象」的生動形式再現現實社會的人們遭受的苦難與不公。

透過作品為眾多遭受苦難的底層人民群眾發聲,並表達自身的人文主義關懷和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