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新加坡.不可思議的崛起】有感

2024-03-24文化

近日,和朋友聊天,說起新加坡。這位朋友說:「新加坡不過彈丸之地,靠著扼守著馬六甲海峽的天然優勢發展起來,有個啥?」。這樣類似的語氣經常能聽到,說別人發展的好,立馬找出一大堆理由。告訴你他們不過是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才能發展起來。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只不過是滿足了自大的情懷而已。

按照這樣的理論,以色列發展成現在的狀態,是不是靠了他們那裏一望無垠的沙漠?當然他們還會說:「那不是美國人支持的嗎?」。美國人能點石成金?笑話。好好看一看【以色列.一個民族的重生】再說也不遲。

新加坡的崛起之路非常艱難,漫長。1819年,強硬的萊佛士爵士將新加坡開辟、建設成為英國人的海外殖民地。在英國人來之前,這塊赤道邊上的叢林沼澤沒有引起任何人的註意。潮濕、荒涼和熱帶熱病讓很多歐洲人望而生畏,萊佛士有五個孩子,其中四個孩子都因為感染熱帶熱病而死亡。萊佛士有遠見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開發這個叫淡馬錫的小島,其中一條免征商業稅立竿見影地吸引大批的商人將公司搬到了這裏,這裏成為了亞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港。

萊佛士在給蘭斯唐侯爵的信中說:「我們所有的東方貿易口岸都應該是嚴格意義上的自由貿易港口,我對現狀很滿意。」他從殖民地建立之初,就沒打算收取進口關稅。自由貿易和開放政策吸引了許多人前往。

亞當斯密筆下的「自由貿易」成為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政府的穩定和不幹預主義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保障,私營企業在不受政府嚴重限制且有最低公共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得以大力發展。

萊佛士認為這裏連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世界,對於駛自紅海、印度、斯裏蘭卡等地的眾多船只而言,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提供了一條更為便捷的航道。

就此,拉開了新加坡「以帆為翼」的航海口岸貿易。在開發中,英國的統治加上華人企業家精神是實作商業增長的最佳公式。

在二戰後的1959年,英國給予新加坡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對於新加坡而言,這遠遠不夠。1963年8月31日,李光耀單方面宣布新加坡脫離英國,獲得獨立。9月,加入馬來西亞。但是,馬來西亞領導人對於合並後的新加坡華人的人口數量以及潛在的勢力深感擔憂。馬來人不希望被華人統治,

在六十年代初,新加坡只有一半人口識字,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擺在律師出身的李光耀面前。淡水資源短缺,一直以來靠從馬來西亞人手裏買水,但是現在馬來西亞不太願意再出售給他們飲用水。食品短缺,農業只不過占新加坡1%的土地,需要進口超過90%的食物,海盜肆無忌憚地襲擾著馬六甲海峽。在1965年8月9日的晚上,李光耀含著眼淚宣布:我們被趕出了大馬聯盟,他用了:「turfed out」(被趕出來)一詞來定義。他巧妙地利用這一事件來激發一種危機感,讓人民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在他的帶領下殺出一條血路。

在【李光耀回憶錄】裏,說他自己此時陷入深深的思考,到底路在何方?他最後決定走全民雙語之路,向西方學習,大膽變革。甚至派出黨內二號人物吳慶瑞到到以色列考察取經,吳慶瑞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我們在逆境中追求幸福時所經歷的起落浮沈,就如同以色列的兒女們尋找聖經中的應許之地一樣。」

在「戰略實用主義」的思想指導下,在擁抱海洋文明的同時,新加坡迅速崛起。時至今日,新加坡打造成新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這是不難理解的。在喜歡計算人均GDP 的今天,新加坡人均GDP達到了8.2萬美元,美國也不過是人均7.8萬美元。

即便是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的請求寬恕下,新加坡政府依然對犯罪的美國公民麥克.菲實施了鞭刑。一視同仁!【紐約時報】公開譴責這是一種酷刑,新加坡置之不理。新加坡的鞭刑源自於英國公立學校對犯錯的未成年人所實施的正式懲罰。

李光耀卸任後,吳作棟繼任,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接任第三任總理。在他們的精心操盤之下,新加坡這個華人主導的國家,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物質成功和秩序的隱喻。他的領導人再三提出憂患意識,水無常形,如何成就無形之物,這個國家和其他國家,都在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