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20章】:一個人越孤獨,越強大

2024-06-14文化

今天是第 223 天日更

我日更,你關註,心即理,找到心

什麽樣的人會孤獨呢?

正常情況下,一定是那些有獨特的想法,但是又沒有交流物件的人吧!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001

有一天,莊子在江邊垂釣,楚王派遣使者請他出仕,擔任楚國丞相。

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若是被殺後陳列在朝堂上,肯定會備受尊崇。然而我不知道它是選擇在死後被供奉,還是選擇活在泥潭之中。」

使者答道:「我想它更願意活在泥潭之中。」莊子回應:「請容許我在泥潭裏自由生活吧。」

與錦繡前程的仕途相比,莊子更願意過自由獨立的清貧生活。

生活中,我們常常忙於追逐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而忽視了內心的需求和追求。

殊不知,孤獨只是一種選擇,也是追求內心自由和獨立思考的態度。

002

馬克思一生漂泊流離,他在大英圖書館,在自己的小書房中孜孜不倦,歷時40年,完成了【資本論】;托爾斯泰為理想而生活,常年居住在郊外的小屋中,老年更是獨自外出流浪,用37年時間寫成【戰爭與和平】。

司馬遷痛遭宮刑,在屈辱中用15年的時間寫成【史記】;李時珍行醫救人,常常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用27年寫出【本草綱目】;曹雪芹一世孤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著成【紅樓夢】。

漫長的不只是歲月,還有他們堅守自我的歷程。傑出的人物,傳世的名著,是在多年的孤獨中練就而成。沒有風光煊赫,沒有前呼後擁,只有清燈一盞,孤身上路,卻成就了不朽。

古語道:「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意思是,凡成就大業者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他們在寂寞、冷清、單調中紮紮實實地做學問、在反反復復的冷靜思索和數次實踐中獲得成就。

老子著【道德經】就是如此之人。

003

【道德經】第20章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以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一章的內容挺長的。但是主題很突出「 老子就是與眾不同 」。

老子上來就提問: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恭敬應答和呵斥,相差多少呢?所謂的善與惡,相差多少?人人所畏懼的,又怎能不畏懼呢?

透過老子的發問,可以看得出老子內心的激動,我們似乎可以透過這些文字,看到一個白胡子老爺爺在義憤填膺地說話,或者邊說邊用拐杖杵地,一幅可愛老爺爺發火的畫面躍入眼簾。

緊接著,他又開始感慨了:「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時間太久了,差距到現在還沒有盡頭呀。眾人興高采烈,有如參加風聲筳席,有如春天登台遠眺。

感慨完眾人之後,老子就開始說自己的與眾不同與孤獨了。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以鄙。」

為了讓大家好理解,我們分開解釋一下。

1、只有我淡泊啊,你們都去湊熱鬧,我是無動於衷的,好像是一個還不懂得嬉笑的嬰兒,孤孤單單的,好像無處可去。

2、眾人好像都綽綽有余,好像是很富有的樣子,而唯獨我好像啥都沒有,有所不足。

3、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混混沌沌啊!世人都明明白白的,唯獨我糊裏糊塗。世人都精明靈巧,唯獨我昏昏沈沈。

4、恬靜安定,就好像無邊的大海。自由奔放,就好像不知停止的疾風。眾人都有所作為,唯獨我愚笨又淺陋。

這四句話,表面上看是老子在表揚大眾,自嘲自己,但實則是「正言若反」,老子在說眾人是「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眾人都是貪圖功名利祿的,都是不入道的,只有自己才是「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

最後一句,畫龍點睛了,這才是老子最想表達的:「只有我與別人都不同,重視那養育萬物的母體。」我是不忘本的人呀,我是入道之人呀。

這裏面看似有老子在吐槽的句子,有點無奈的感覺,但實際上也在 凸顯老子能「同流而不下流」,以及「和光同塵」的大格局。

004

老子的一生是孤獨的,但也是最有成就的,五千余字的【道德經】就是中國文化哲學的巔峰之作,一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除【聖經】以外最多的著作,在德國平均每四個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經】。

據傳,老子沒有老師,只有一個弟子叫子然,子然是範蠡的老師。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文化部部長。

這個章節的內容完全突出了老子的「孤獨」與「強大」,我們沒有辦法了解老子是如何創作【道德經】的,只知道他在準備西出函谷關時,在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請求下所著而成,而且是只用了幾天時間,可見老子的功底是何等的深厚。

叔本華曾經說過一句話:「孤獨是所有傑出人物的命運。」

一位哲人也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曾國藩在去世前,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日課四條」,即: 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在這四條裏,慎獨是根本,如果能把慎獨的功夫做好,那麽在其他的場合就能遊刃有余。

古語雲:「 居不幽者思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 。」意思是智高者需要靜靜地同自己的心靈悄悄地對話,要忍受得住孤獨和寂寞。

能夠畢生忍受孤獨的人,能在孤獨中不懈追求人生價值、不斷創造成果的人,是最令人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