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巴黎的「中國櫥窗」(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海外中國主題書店巡禮)

2024-06-14文化

巴黎鳳凰書店外景 資料圖片

開欄的話: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異國他鄉,無意間邂逅一家書店,因裏面擺放著琳瑯滿目的中文圖書或中國主題圖書而倍感親切。這些書店作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在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人民日報海外版開設「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海外中國主題書店巡禮」欄目,帶讀者走近這些設在海外的、中國風濃郁的文化空間。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來,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碩果累累,巴黎鳳凰書店的誕生、發展、壯大,就是一個縮影。從1965年正式開業至今,鳳凰書店已成為法國乃至歐洲最大的一家中文書店,是巴黎永不落幕的「中國櫥窗」。

新中國成立後,法國社會迫切需要了解新中國發生的一切。1964年,中法建交後,進一步推高了這種社會需求。巴黎鳳凰書店(LibrairieLePhenix)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下誕生的。

友華人士籌辦

鳳凰書店地址是在巴黎塞巴斯多波爾大街(72BoulevarddeSebastopol),自1963年開始籌辦至今,一直沒有變過。除店面外,書店還有8公尺的櫥窗和寬敞的地下室。

鳳凰書店最初由法中友協的凱瑞希(法國共產黨左派小組)成員籌辦,以鮑裏歐(Beaulieu)、杜布(Dukuy)的名義租下店面。之後由在中國外文局擔任法文專家的瑞吉·貝熱隆(RegisBergeron)接手該書店的籌辦事宜。

瑞吉·貝熱隆1923年出生於法國布裏村的一個鐵匠家庭,從小勤奮用功,後攻讀文學和法律。二戰時,他參加抵抗運動,並加入法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貝熱隆成為最早應邀赴華工作的法國專家之一。1959年7月至1961年7月,貝熱隆偕家眷居留北京,在中國外文局擔任法文編審,為【中國建設】(現為【今日中國】)、【中國畫報】和【中國文學】等期刊譯文審稿。其間,貝熱隆受聘北京大學,主講當代法國文學。他兢兢業業,改稿執教不辭辛勞。中國自己培養的知名法國文學專家中,不少曾師從於他。

貝熱隆1964年接手鳳凰書店後,書店的管理成員有5人,凱瑞希成員占3席,貝熱隆任主席,另由貝熱隆提議,將富有經營經驗的波桑夫人(Beauchanps)吸收進來。

經過一年多籌辦,鳳凰書店終於在1965年1月13日獲得進口授權證和營業執照,開始對外營業。

經營特色鮮明

鳳凰書店經營特色鮮明,範圍主要是當時新中國出版的各種法文版、英文版中國主題圖書,同時兼營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出版的中國主題書刊,代理訂閱【北京周報】【中國畫報】【中國文學】【中國建設】等英文版、法文版雜誌。除批發業務外,還零售中國手工藝品、繪畫、唱片等。

鳳凰書店在法國【世界報】上做了中國主題圖書廣告,還在法國【快報】上進行了多次宣傳報道,加之1965年中國參加巴黎世界圖書博覽會,由中國組織的展覽、展銷迅速擴大了鳳凰書店的知名度。1965年1月至3月,鳳凰書店征集到中國法文版期刊訂戶63戶,訂購了一大批中國出版的法文版政治、歷史、地理、藝術圖書和一批中文讀物。1965年聖誕節期間,鳳凰書店日營業額500法郎,收支基本平衡且略有盈余。即使在1966年1月份的淡季,營業額也達到每天150法郎,讀者會員數量發展到1000人,經營形勢之好超過巴黎同一地區開業很久的老書店。

自1970年開始,鳳凰書店每年都在法國影響較大的【世界報】上刊登中國主題圖書廣告,鳳凰書店影響日益擴大,並把業務逐漸拓展到非洲法語國家和地區,將大量【中國畫報】【中國建設】【北京周報】等英文、法文雜誌源源不斷地發行到艾爾及利亞等地。

鳳凰書店與巴黎300多個中餐館和巴黎多所大學、漢學研究機構保持聯系,書店每年的法文版【中國畫報】【北京周報】【中國文學】等期刊訂戶保持在1500家以上。借助巴黎的文化中心優勢,鳳凰書店的中國法文版期刊以及毛澤東著作法文版等政治類圖書的發行,覆蓋北非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地,這些地區由鳳凰書店代辦的讀者郵購訂戶超過1000戶。1978年,鳳凰書店與中方貿易額超過10萬法郎,1979年達到23.34萬法郎,1983年超過33.94萬法郎,1984年超過43.32萬法郎,經營業務蒸蒸日上。

密切關註中國

除經營業務外,貝熱隆還組織法國巴黎的轉譯人才,積極參與中國主題圖書出版、轉譯工作,使鳳凰書店成為法國最早策劃出版中國選題的出版機構之一。

貝熱隆在1964年回國後一直沒有放棄【中國文學】雜誌法文版的轉譯工作,曾經多次寫信給當時【中國文學】法文編輯唐笙,探討魯迅、趙樹理小說的轉譯措辭。他轉譯的圖書有【中國地理】【毛澤東論中國革命】【青春之歌】【我的前半生】等。

1966年1月,貝熱隆向國際書店(現為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駐法代表處的靳鐘琳建議,希望策劃出版一套中國基本知識叢書,內容選自法文版中國期刊,或者組織對華友好人士撰寫,並列了15個選題。自此之後,鳳凰書店結合歐洲讀者的喜好和興趣,獨立策劃和出版中國主題圖書,已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以貫之的傳統。

除大力銷售中國圖書、策劃出版中國主題圖書外,鳳凰書店始終關註中國社會發展變革。積極向歐洲推薦中國著名作家是鳳凰書店的傳統,貝熱隆曾20多次來華,采訪過茅盾、巴金、老舍、丁玲、艾青等,發表過多篇中國文化名人印象記。此外,他還接待來自中國各行業組織的存取團,並直接組織中國作家存取法國,讓書店成為展示中國文學魅力的視窗。巴金小說【家】等代表作的法文版先發式不少是在鳳凰書店舉行的。

搭建交流平台

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一大批當代作家,如梁曉聲、張潔、王安憶等都曾受邀存取過鳳凰書店,並在書店內舉辦過法國讀者見面會、討論會、座談會。鳳凰書店透過這種形式擴大在法國的知名度,並以此為依托,聯系法國各地讀者,面向法國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非洲地區的讀者開展中國圖書郵購業務。巴金在回憶錄中曾記錄了1979年存取法國時,參加在鳳凰書店簽售活動的場景,「不過一小時的時間,桌上一大堆新出的法譯本【家】(李治華譯)就被搬空了。在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中,有不少年輕的面孔。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二十年代的自己,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我感覺自己的心與他們的心貼近了。」

1980年3月7日,鳳凰書店遭到暴徒縱火襲擊,職員克里耳·於蓮受傷,上萬冊圖書幾乎全部被毀。1981年,巴金代表中國作家赴巴黎出席第四十五屆國際筆會大會時,一直惦念著被人縱火後的鳳凰書店,稱此行唯一心願就是能夠在重新開業的鳳凰書店同貝熱隆先生暢談。

幸運的是,這一願望實作了,貝熱隆熱情接待了巴金。看到書店浴火重生,面積從原來的50平方米,擴大到300多平方米,大量中國出版的圖書又重新擺在了煥然一新的書架上,巴金感到由衷的高興。

1988年,鳳凰書店貿易額已達60多萬法郎;到21世紀,書店營業面積已達2000多平方米,中文書刊達3.5萬種,並順利渡過2008年金融危機,成為法蘭西大地上最權威的中國書店之一。

1989年,貝熱隆在總結鳳凰書店發展經歷時寫道:對於鳳凰書店這樣的專業性書店來說,生存並不容易。在法國,圖書貿易的狀況是艱難的。經常有人開始從業時滿懷信心,後來失望了、放棄了。無疑,在圖書發行戰士的思想動機中,必須含有超過商業精神的另外一種東西。我這裏所說的「發行戰士」,指各方面的人員,包括出版者、發行者、書店零售人員等,所謂的「另外一種東西」,是指讀者與顧客購書時所考慮的那種東西——把讀者僅僅視為顧客是錯誤的。我認為鳳凰書店的創始人和後繼者之所以在幾年之內成功地使一個普普通通的書店一躍成為在法國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正是由於他們拒絕把圖書看成純粹的商品。

貝熱隆的總結是深刻而富有哲學意味的,闡明了一個圖書出版發行機構從誕生走向發展、壯大的關鍵——尊重讀者。他認為,圖書出版從業者要有一種文化使命感,要回饋讀者對差異性文化的需求,讓歐洲和北非的廣大讀者能夠透過中國主題圖書展開文明間的平等交流與對話。

2007年11月23日,鳳凰書店創始人瑞吉·貝熱隆在巴黎東郊蒙特瑞耶與世長辭,但其開創的差異化經營特色卻一直延續著。鳳凰書店不僅成為法國文化中心巴黎一個永不落幕的「中國櫥窗」,而且還成為今天到歐洲旅行的中國人抵達巴黎後格外喜愛的打卡點。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明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