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孫青瑜:從【道德經】考宣夜說和渾天說的生成

2024-08-02文化

據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的圭表,說明最晚7000年前,先民已經掌握「圭表測影」的測天推步技術。

所以「蓋天說」的宇宙認知觀也起源比較早,大概緣於新時器時代。

蓋天說和圭表有什麽關系嗎?先看一下蓋天說的發展史。

隨著圭表測天和推算技術的成熟,圭表這個簡單的測天推步工具,到了周朝,不但成了文王易時代的測天定侯的主要參標,在天步推算上也走向了巔峰,並形成結晶——【周髀算經】

而實際上,在周代以前,古人就可以根據圭表,大致推算出太陽拱極的高度:夏至日時距北極十一萬九千裏,冬至日離地球北極二十三萬八千裏,天地之間八萬裏,同時天地中央比四周高出六萬裏。

然後透過這串「鍋蓋式」的數據,再加上太陽一天的運動過程:從東方升起,到正午最高,再到西方落下,其整個肉眼可見的運動軌跡,也像一個鍋蓋,於是古人就形成了蓋天說的宇宙觀。

後來隨著圭表測繪和數學推算水平的提高,周代的天文學家在測繪各大星辰的拱極運動時,不但能測算出黃道的存在,也很容易發現很多星辰的運動軌跡。

而黃道和其他星辰運動軌跡的存在,等於說對周人證明著:宇宙並不是周前所認為的鍋蓋,而是是一個無限大的,可供形各大星體進行周天執行的空間

這個大的空間裏頭是什麽呢?

古人覺得這個大空間裏頭充塞的都是瓦斯,日月星辰浮都在大氣間,並在氣的推動下運動。

但是我們通篇看了【道德經】不難發現,老子覺得宇宙間並不是「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的 「恍惚」之氣,而是上善若水。

什麽叫上善若水呢?

老子以坤為太極,坤為地母、而坤在八卦方位圖裏,正位處北水之地。

也就是說「上善若水」的本意就是:能像北母之水一樣,恩化萬物,母儀天下者為上善。

這個可以化生萬物而不爭的坤水——就是老子太極,引身到人道論裏就是:我們沒有出生時,活在母體的氧水裏,就像地球在宇宙間一樣,漂浮在一團水裏,這才是老子的宣夜說,也是後世「渾天說」的來源。

也就是說,老子的宣夜說告訴我們:宇宙間充塞的不是氣,而是水。

由於水的物理學性質,遇熱可以蒸發為氣,才有了老子在【道德經】裏的進一步論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也就是老子的之無——空氣也。

等於說,老子的宇宙本元是水氣一體的。

到了莊子時代, 莊子直接把宇宙本元定為氣:「通天下一氣耳。故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後來【黃帝內經】的作者們,又把這個可以孕育萬物而不爭的氣,更名為太虛:「太虛廖廓,其化元,萬物資始。」

到了漢後,天文學家們又回到老子的「上善若水」論,棄宣夜說,改立渾天說:也就是說宇宙間充塞的不是氣,而是水,地球就像我們沒有出生之前漂浮在養水裏一樣。

這樣一來,宇宙間充塞的到底是氣?還是水?地球是執行在氣中?還是漂浮於水中?就成了天文學家和易學家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於是到了宋代,隨著儒道的再次合流,宇宙本源又演變成了水氣雙論。

比如以張載為代表的儒家,關於宇宙本源的問題,開始側重於實證物理學的探索,於是就慢慢形成了: 「氣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幼學瓊林】) 宇宙認知論,既有有水,也有氣,水是氣(水遇熱為氣) ,氣也是水(氣遇冷為水 )。

這也是道家的大氣一元論的發展史。

儒家呢?在宣夜說的影響下,也有自己的大氣一元論,儒家的大氣一元論是什麽呢?等著看我的書【重塑中國哲學史】

——節選於孫青瑜的【重塑中國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