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不熱不燥,偶爾有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絲涼爽,這樣的天氣,似乎逐漸讓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腳步。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寧靜與舒適的氣息,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柔和而安詳。
本想在家裏寫稿喝茶,享受這份難得的閑暇時光,卻被朋友拉著,陪她一起出門逛街。
天氣稍稍涼快一些,她便開始籌劃著要為自己添置一些新秋裝。
雖然如今時代,網購已經變得非常方便,只需動動手指,各種款式的衣物就能送到家門口。
但朋友卻一直堅持要到實體店裏親自試穿,感受到衣物的質地。
在一堆衣服前,氣定神閑地挑選了一個下午,忍不住打趣她頗有沙場點兵的將軍氣概。
至於其中原因,她認為只有親眼見過、親自試穿過,才能確保買到的衣服真正適合自己。
前幾天有網友問,一樣的白茶餅,為什麽在店裏喝著甜潤細膩,自己泡了好幾次,都有著明顯的苦澀感?
一款白茶餅,倘若大家都能喝出不適的苦澀感,那便是品質原因。
從這位網友所描述的情況看來,大概是他在手法上出現了問題。
倘若茶友們有著類似的困擾,不妨看看以下三點可能性。
【2】
撬茶手法不對,茶葉過碎,苦澀物質大量析出。
喝茶許多年,見識過千奇百怪的撬茶手法。
力氣較大的一些茶友,直接上手將茶餅掰成兩半,有些驚心動魄。
還有一部份借助菜刀或剪刀撬茶,看著那些鋒利的刀刃在茶餅上比劃,讓人不免心驚膽戰。
這些粗暴的手法不僅極為費力,還會破壞茶葉的完整形態,導致大量碎茶出現。
沖泡這些極碎的茶葉,苦澀物質毫無遮攔地釋放出來,讓茶湯變得極為濃釅。
又苦又澀的口感,完全失去了白茶應有的韻味,讓人舌面發麻,感知力變弱。
其實,撬茶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難,用對工具就很簡單。
最常見的撬茶工具有兩種,茶刀和茶針。高品質的白茶餅壓制得松緊適宜,用茶刀撬開既省力又安全。
白茶餅在壓制過程中,葉片之間的緊密度和排列方向,有著一定規律,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其中的縫隙。
餅面由於壓制時直接受力,變得較為緊實光滑。
因此,在撬茶時,如果茶刀垂直於餅面,撬茶難度會較高,還會導致茶葉碎裂。
正確的撬茶手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雙手洗凈、完全擦幹之後,將白茶餅平放於桌面上,底下墊著一層白綿紙,以保護桌面和茶葉。
將茶刀從側面平行插入茶餅一定深度後,呈扇形左右搖晃。
此時僅需輕輕一擡,根據杠桿原理,就能將茶餅完整撬出一片。
【3】
投茶量過多,茶水比例失衡,導致茶湯過濃。
一些人在泡茶時,對於投茶量並沒有具體的概念,往往只是憑感覺行事。
撬出大量幹茶之後,就毫不猶豫地投入蓋碗中進行沖泡。
然而,投茶量的多少,對於白茶餅的最終呈現的風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高品質的白茶,蘊含著豐厚的內質,在沸水的沖泡下, 能夠釋放出多樣的營養物質。
正常情況下,茶胺酸、茶多糖等成分的比例,恰到好處地超過了茶多酚、咖啡堿這類苦澀物質。
使得白茶在口感上呈現出巧妙的平衡,喝起來香清甘活,感受不出明顯的苦澀感。
一旦投茶量過多,茶湯就會泡得太濃,加上苦澀物質本身析出速度就比其他成分快,含量更是大振幅上升。
物質之間的和諧與平衡被打破,口感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醇厚與甘甜。
不僅讓人無法充分品味到白茶的韻味,還造成了茶葉的浪費,原本準備的一個月的茶量,可能半個月就能喝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使用克秤進行稱重,做到精準投茶,讓茶湯濃淡適宜,展現出多重香氣與口感。
使用110毫升的標準蓋碗,投茶5克,對於白茶來說,就是最充分的利用。
既能充分展現白茶的香氣和滋味,又能保證茶湯的口感不會過於濃烈。
【4】
出湯速度慢,或沒有瀝幹茶湯,悶泡影響茶湯口感。
白茶餅與散茶相比,形態更為緊實,是否會有些難以泡開呢?
其實,只要撬下來的幹茶厚薄適宜,有了沸水的激發作用,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在沖泡過程中,出湯要做到快準狠,時間應控制在5秒內。
一旦茶葉長時間悶泡,使得苦澀物質大量析出,便會對白茶的風味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泡茶用具的出水口較小,或出湯時有些猶豫,速度變慢,都會導致茶湯無法完全瀝幹。
底部的茶葉依舊與殘留的水分接觸,無形之中同樣導致悶泡產生。
這一部份茶湯,相當於濃縮液,其中苦澀物質的含量相對較高。
即使下一次沖泡時將其稀釋,依舊有著揮之不去的苦澀感,嚴重影響品茶的體驗與享受。
沖泡白茶,還是推薦大家使用蓋碗,透過自行調整開口大小,能夠讓茶湯像瀑布一般快速倒出。
等到大部份茶湯出盡之後,可以將蓋碗持平,再輕輕翻轉。
這樣便能做到徹底瀝幹,避免殘留水分對後續的沖泡產生影響,讓每一沖茶湯都能回歸純粹與自然。
【5】
俗話說,「不苦不澀非好茶」,但不意味著只有苦澀感,才能體現出白茶的好品質。
平衡,不僅在於苦澀與鮮爽甘甜的和諧共生,更在於生活中各個方面的融合。
掌握正確的撬茶方式與精確的投茶量,出湯時毫不猶豫,茶湯才能展現最佳風味。
生活亦是如此,果斷與決斷中保持內心的平胡,方能品味到生活的醇厚與清新。
茶與萬物,乃至生活本身,都需遵循平衡的原則。
在工作與休息,忙碌與閑適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透過各個部份的不斷調整,讓生活如同手中的這杯好茶,韻味悠長,回味無窮。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