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伊朗女孩,17歲高中生,從未到過中國,卻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2024-06-08文化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009位真人故事

我叫Saba Amiri,17歲,伊朗人,居住在德黑蘭。中文名字是高雪櫻,目前還是一名高中學生。

盡管我從未踏足過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但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我的夢想是將來到中國留學。在伊朗,學習漢語的機構屈指可數,所以我的漢語大部份是自學的。我非常熱愛中國,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

這份對漢語的熱愛與執著,源於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在那次旅行中,我有幸遇到了一位熱情的中國人,他的友善與熱情讓我對東方這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一刻起,學習漢語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我和姐姐是雙胞胎)

2007年的冬天,我出生在伊朗德黑蘭。 媽媽說我們出生的日子下著大雪,因此我的中文名字裏融入了「雪」的元素。

我和姐姐是雙胞胎,媽媽為我們傾註了無盡的愛與關懷。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始終扮演著嚴厲而慈愛的角色。

媽媽則為了照顧我們姐妹倆,辭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操持著家務,關心著我們的成長。

爸爸在銀行工作,很少關心我們,他和媽媽因為教育理念不同而常常爭吵。從小到大爸爸一直在外忙碌,媽媽一個人操持家務,所以很多時候媽媽會埋怨爸爸不夠關心我們,所以在家常常也會聽到媽媽的嘮叨。

(我)

我的性格比較安靜,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也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乖乖女。然而,我的內心卻異常強大,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從小到大很少哭。 有一個雙胞胎姐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們可以一起長大,一起玩耍,當然也要一起分享。我和姐姐不僅是親人更是最親密無間的朋友。

可能因為我們是雙胞胎,所以我們兩個非常默契。有些時候我不說話,姐姐透過眼神就能猜到我心思,這讓我們彼此之間沒有秘密。

在生活當中,媽媽對我們姐妹倆一視同仁,任何東西都會買一樣的兩份。就連喝果汁這樣的小事媽媽都要給我們分得一模一樣多,所以我們相信媽媽對我們的愛絕對公平。

(我們姐妹是不是長得很像)

媽媽細致入微地照顧著我們,替我們打點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生氣的時候我們也很害怕媽媽。爸爸在我們的成長中屬於缺席的狀態,他從來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麽,想要什麽。所以生活中我們更怕媽媽一點。

在伊朗,女孩子從小可以化妝,但我卻對此並不感興趣。相反,我對漢語充滿了熱愛與好奇。 這份熱愛源於我對中國文化的向往與追求,我渴望透過學習漢語,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

在我四歲的時候,父母帶著我和姐姐前往伊朗南部的基什島度假。 在那次旅行的飛機上我們遇見了一個熱情的中國人。 他是一位年輕的叔叔,在伊朗工作,說著一口流利的波斯語。

他笑著和我們打招呼,逗我和姐姐玩,和我們聊天,向我們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 我們分開後那位中國叔叔的笑容和友好讓我難以忘懷。四歲的我還不知道世界是個什麽概念,但是我知道了在東方有個中國。

(我們姐妹倆小時候)

那次相遇讓我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我們學習漢語的願望。我和姐姐就向父母表達了學習中文的想法。

然而,在伊朗學習漢語並不容易。由於資源有限,學習漢語的機構寥寥無幾。 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嘗試學習中文,因為在伊朗學習英語很普遍,大家也都認可。就這樣過了六年,我和姐姐幾乎已經放棄了學習中文想法。

但是媽媽還記得我們姐倆當初的願望,她很支持我們學習中文。當時,為了給我們尋找學習漢語的機會和資料,媽媽四處奔波,穿梭在伊朗的各個城市。

是媽媽的堅持讓我和姐姐有了學習漢語的機會。盡管如此,我的爸爸對我們學習中文並不是特別支持。

(嬰兒時期的我們)

我記得那時候,許多親戚和朋友都對我們學習漢語的決定嗤之以鼻,大家都認為我們應該先學習英文而不是中文。

然而,在媽媽的鼓勵支持下,這些言論並沒有減退我和姐姐學習漢語的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學習漢語的決心。

我們深知,學習中文不僅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更是為了開啟一扇通往古老東方文明的窗戶。我們渴望透過語言這個橋梁,更好地了解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傳統。

在伊朗,並沒有專門的漢語學校,中小學生普遍以學習英文為主。 我和姐姐的漢語學習之路始於一位伊朗老師的悉心教導。我們從最基本的漢語拼音和聲調學起,逐步掌握了漢語的發音規則和基本語法。

(媽媽和我們一起遊玩)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的詞匯量不斷增加,我們開始嘗試自學,借助網路資源和各類漢語學習材料,不斷提升自己的漢語水平。

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文學書籍,從魯迅的【阿Q正傳】到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雖然有些內容對我來說並不易懂,但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對中國的了解更加深入。 這些書籍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體系,更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習了漢語之後,我為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高雪櫻。這個名字既是對我生日的紀念,也體現了我對櫻花的鐘愛。

在起名字的過程中,我特意查閱了中國人起名字的方法和講究。了解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互補平衡的原理,感受到了中國人對名字的深刻寓意和美好期望。

(嬰兒時期的我和媽媽)

從10歲開始學習漢語到現在已經六七年了,我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漢語進行交流,並在13歲時就開始擔任漢語教師和轉譯的工作。比如假期的時候兼職當導遊,當一些生產線的轉譯。 這些經歷不僅鍛煉了我的語言能力,也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盡管在伊朗能夠接觸到的中國文學作品有限,但我依然努力尋找並閱讀那些能夠讓我更深入了解中國的書籍。

此外,我自己也在嘗試轉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本書,雖然只完成了部份內容,但我相信透過不斷地努力,我能夠將它完整地呈現出來。

(遊玩的我)

在初中之前,我對編程毫無興趣,甚至覺得它枯燥乏味。然而,進入初中後,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我突然對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在網上自學各種程式語言和技術。我發現編程世界充滿了挑戰和樂趣,每一次解決問題都讓我感到成就感滿滿。

雖然有時候我會擔心男性在編程領域可能更具優勢,但我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和不斷實踐,我也能夠在這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現在,我已經決定將編程作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並計劃前往中國留學學習軟體工程或人工智慧等相關專業。

我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科技產業和文化環境,同時也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對地理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喜愛中國,我對中國的地理位置、省份城市等都了如指掌。

(戴頭巾的我)

目前我還是一名中學生,還未曾踏足過中國的大地。 大家都知道我們伊朗是個宗教國家,女性出門通常需要戴頭巾,這是宗教習俗的一部份。我們的警察會在路口專門抓不戴頭巾人,甚至會對不戴頭巾的人罰款。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這一習俗也在逐漸發生改變。 我出門時通常不戴頭巾,但會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的學校是男女分開的,有男子學校和女子學校。 當然女校裏面沒有男老師,男校裏面也沒有女老師。

在學校的男女分校制度下,我們學習時可以不用戴頭巾,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寬松和自由的學習環境。

(我的自拍)

我們的校服也是長褲和長袖衣服,也有頭巾。在我們的學校,男生和女生是不允許穿短袖短褲的。

因為伊斯蘭教不允許吃豬肉喝酒,所以在伊朗的餐館裏不允許賣這些東西。然而,在私人場合或出國旅行時,有些人會偷偷品嘗這些禁品。 這種變化反映了宗教信仰在社會開發中的適應和變通。

就像許多年輕人見面也會握手打招呼,這在以前是不被允許的,但是現在人們在慢慢接受這樣的禮儀。

在伊朗的大城市,一些傳統的宗教制度也在逐漸改變和消失。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女司機載著男乘客行駛在街頭,這是社會進步和性別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的體現。

在伊朗,人們非常喜愛喝茶,家中常常擺滿了各種手工藝術品和毯子作為裝飾。這些元素反映了伊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幼兒時的我們)

在我心中,中國不僅是一個充滿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的國家,更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國度。我相信透過不斷學習和努力,我能夠在中國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實作自己的夢想。

我喜歡翻開世界地圖,在地圖上仔細檢視中國的每一個城市,想象著它們獨特的魅力。我期待著能夠親身感受那獨特的文化氛圍,體驗那裏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我渴望漫步在北京的長城上,感受那份古老的莊重與歷史的厚重;我也希望在上海的外灘欣賞那燈火輝煌的夜景,領略現代都市的繁華與活力。

我無數次想象著香噴噴的北京烤鴨,鮮美的小籠包,回味無窮的羊肉泡饃,美景美食所有的一切都在吸引我去探索它們。

我深知,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 我期待著能夠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以及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我深感中國與伊朗文化的相似之處,或許是源自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匯,讓我更加渴望融入其中,與中國人民深入交流,探索兩種文化的奧秘與共通之處。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做出貢獻,成為連線中伊兩國的友誼使者。 我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中國實作自己的夢想,也為伊朗和中國的友好關系添磚加瓦。

(歡迎關註主人公帳號「伊朗雪櫻」)

【口述: 高雪櫻】

【撰文:周舟】

【編輯:烏溪霧】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選關註哦!@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帳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