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陶宗儀:中國古代歷史敘事的雛形階段

2024-09-14文化

文 | 多彩歷史故事

編輯 | 多彩歷史故事

聽說關註我的人,都實作了財富自由!你還在等什麽?趕緊加入我們,一起走向人生巔峰!

歷史 ,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從遠古的蠻荒奔湧而來,裹挾著文明的碎片,流淌過歲月的長廊, 而敘事 ,則是河面上泛起的朵朵浪花,記錄著歷史的波瀾壯闊,也映照著文明的光輝璀璨,從結繩記事到文字的誕生,從古老的神話傳說到嚴謹的歷史典籍,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敘事的探索和追求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中國古代, 敘事傳統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從最初的簡單記錄到後來的文學創作,從客觀陳述到主觀表達, 敘事藝術逐漸走向成熟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敘事學,而要探尋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的源頭,就不得不提及一部古老而重要的典籍——【尚書】

【尚書】 ,又稱【書】、【書經】, 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組譯 ,它記錄了上古時期堯舜禹以及夏商周三代君臣的言行,堪稱一部包羅永珍的古代政治、歷史、文化百科全書

在【尚書】中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的雛形, 它以簡潔質樸的語言 ,記錄了遠古先民的生活狀態、社會制度以及思想觀念,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遠古歷史的大門

【尚書】的敘事風格 ,可以用「質樸無華、客觀真實」來概括,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曲折的情節,有的只是對歷史事件的平鋪直敘, 對人物言行的忠實記錄

【堯典】中記載了堯帝禪位於舜的故事 全文語言平實 ,沒有過多的渲染和修飾,卻將堯帝的賢明和舜帝的德才兼備展現得淋漓盡致

又如 【禹貢】中詳細記載了大禹治水的過程 ,從疏通九河到劃分九州,從治理洪水到制定貢賦,全文條理清晰,內容詳實,為後世研究古代水利和地理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尚書】的敘事者 ,如同一位隱形的觀察者,冷靜地記錄著歷史的點點滴滴,他們不加任何主觀評論,只是將歷史事件的原貌呈現給讀者, 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

這種客觀真實的敘事態度 ,體現了中國古代史官「秉筆直書」的職業操守, 也為後世史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尚書】的敘事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由於時代和認知的限制 ,【尚書】的敘事主要以神話傳說和君王言行為主,缺乏對社會底層和普通民眾生活的關註

【尚書】的敘事時間以自然時間為主 ,缺乏對事件背景和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 使得敘事顯得較為單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尚書】作為中國古代歷史敘事的早期作品 ,雖然在敘事技巧和表現手法上還比較稚嫩, 但它所體現出的客觀真實、簡潔質樸的敘事風格 ,以及對歷史的敬畏之心,都對後世敘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要真正領略中國古代敘事藝術的魅力 就不得不提及另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史記】

如果說【尚書】是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的源頭 ,那麽【史記】則是中國古代敘事藝術的巔峰之作, 它以其恢弘的氣勢、生動的筆觸、深刻的思想 ,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也樹立了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典範

與【尚書】的客觀記錄不同 ,【史記】的敘事更加註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意義的闡釋, 司馬遷以其卓越的史才和文筆 ,將歷史人物和事件寫得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項羽本紀】中 ,司馬遷透過對巨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描寫, 成功塑造了項羽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形象

他既有破釜沈舟的勇氣 ,也有婦人之仁的軟弱;他既有蓋世無雙的武功,也有剛愎自用的缺點,司馬遷並沒有簡單地將項羽塑造成一個英雄或者梟雄,而是透過對歷史細節的刻畫, 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復雜的、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形象

又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 ,司馬遷透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故事的敘述,刻畫了廉頗和藺相如兩位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廉頗勇敢善戰 但性格魯莽;藺相如機智過人 ,但懂得忍辱負重,司馬遷透過對兩人矛盾沖突的描寫,以及最終和解的結局,歌頌了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精神,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寬容和解的傳統美德

【史記】的敘事者 ,不再是【尚書】中那個隱形的觀察者, 而是走到了歷史的前台 ,以「太史公」的身份,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李將軍列傳】的結尾 ,司馬遷寫道:「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 皆為盡哀 ,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段「太史公曰」 ,是司馬遷對李廣一生功過是非的評價, 也是他對忠誠、正直等傳統美德的贊揚 ,它不僅豐富了人物形象,也使歷史敘事更加生動感人

【史記】的敘事時間也不再局限於自然時間 而是靈活運用倒敘、插敘等手法 ,使歷史敘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刺客列傳】中 ,司馬遷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各位刺客的故事, 而是將他們的事跡穿插在一起 ,透過對比和烘托,突出了刺客們的共同特點:忠誠、勇敢、視死如歸

【史記】的出現 標誌著中國古代敘事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它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豐富的表現手法、深刻的思想內涵,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inexhaustible的源泉

從【尚書】到【史記】 ,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經歷了一次華麗的蛻變,如同破繭成蝶,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風采,如果說【尚書】是古代敘事藝術的萌芽, 那麽【史記】則是這株幼苗茁壯成長後結出的豐碩果實

這種轉變,首先體現在敘事視角的拓展上, 【尚書】的敘事視角相對單一 主要以第三人稱的客觀視角進行敘述 ,如同一位冷靜的旁觀者,記錄著歷史的行程,而【史記】則突破了這種局限,嘗試運用更加靈活多變的敘事視角,將歷史事件和人物命運呈現得更加立體飽滿

【史記·高祖本紀】中 ,司馬遷在敘述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時, 並沒有簡單地描述事件經過 ,而是巧妙地插入了劉邦「吾必擊而殺之」的心理活動描寫,將劉邦的雄心壯誌和果敢決斷展現得淋漓盡致

又如,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 ,司馬遷在描寫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時,並沒有局限於事件本身, 而是透過旁觀者的議論「信亦布衣 ,未有奇節」以及韓信自身的回應「何至自沈如此」,展現了韓信忍辱負重、不拘小節的性格特點,為其日後成為一代名將埋下了伏筆

除了敘事視角的拓展 ,【史記】在敘事技巧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尚書】的平鋪直敘不同,【史記】更加註重運用倒敘、插敘、對比、烘托等多種敘事手法,使歷史敘事更加生動形象, 引人入勝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司馬遷在敘述完璧歸趙的故事後, 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接著講述澠池之會 而是插入了「廉頗聞之 ,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的故事,透過這種插敘的手法,突出了廉頗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也使「將相和」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又如 ,【史記·刺客列傳】中,司馬遷將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位刺客的故事並列在一起,透過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刺殺經歷, 同時也突出了他們共同的忠義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史記】的另一個重要突破,是敘事者身份的轉變, 【尚書】的敘事者隱藏在文本背後 默默地記錄著歷史的變遷 ,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史記】的敘事者則走到了歷史的前台,以「太史公」的身份,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史記·伯夷列傳】的結尾 司馬遷寫道:「太史公曰:‘天道是邪?非邪?’……余甚惑焉 ,然吾獨喜其不降誌,而勞其身,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段「太史公曰」 ,不僅表達了司馬遷對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行為的困惑,也展現了他探究天道、究天人之際的史學追求,以及「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的史學理想

又如 ,【史記·貨殖列傳】的結尾,司馬遷寫道:「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 故君子富 ,好行其德;小人富,為其力,……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這段「太史公曰」,體現了司馬遷「重義輕利」的經濟思想, 以及「以義制利」的社會治理理念 他認為 ,物質財富是社會道德的基礎,但君子應該「富而好德」,而不是「富而為力」,只有將道德教化與物質財富相結合,才能實作社會的長治久安

「太史公曰」的出現 ,標誌著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從客觀記錄走向主觀表達,從單純的史實陳述走向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司馬遷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銳的洞察力,將歷史事件與個人感悟融為一體, 使【史記】成為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思想光輝的史學巨著

從【尚書】到【史記】 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的發展 ,不僅是敘事技巧的進步,更是思想觀念的解放,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歷史的不斷探索,對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而這種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對人性的關註 ,以及對理想的追求,也正是中國古代敘事傳統enduringcharm所在,它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能夠引發我們心靈的共鳴,給予我們精神的啟迪

本文僅用於傳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