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何讀書64:不要被那些誇張的書名所誤導

2024-02-21文化

每一年出版的圖書太多,再加上只發行於網路的讀物,說實話即便是挑「好書」來讀,時間也是安排不過來的。因此,在讀書之前的選擇就非常重要了。讀書有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觀意願的因素在裏面,說推薦哪本書,表達的只能是一種個人喜好,但從共性的角度來說,去審度哪些書不值得看,更容易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一類有共同審美的讀書愛好者的看法。

之前曾經寫過不止一篇文字來分享自己「關於哪些書不用看」的觀點了,在重讀自己所寫過的文字的時候,發現即便我有著自己的論點和論據,還是顯得有些主觀,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平胡,特別是喜歡讀書的朋友,至少在我來說,讀書並不是為了和誰爭高下,而只是為了享受讀書的快樂時光以及透過閱讀所引發的思考。所以,本文當中,我也盡量讓自己的看法不那麽主觀,我覺得這也是對圖書著者的尊重吧。

我讀書並不受學科的限制,經濟管理、自然科普、小說歷史……,開卷有益,很多時候我只能夠透過書名來判斷哪些書「有益」、哪些書「更有益」、哪些書「有最多益」,哈!我覺得書名就是一本書的「顏值」,好的書名未必會讓我選擇這本書,而差的書名則會直接把我「勸退」。

第一,那些把閱讀結果絕對化的書名,是我第一優先放棄的書籍。比如【想了解螞蟻的腦子為什麽比大象小,讀這一本書就足夠了】、比如【讀完這本書,你也可以像秦始皇一樣成功】……,類似這樣的書名其實還有很多。我認為這樣的書名給讀者所帶來的誤導就在於「絕對化」。想了解任何一門學問,恐怕唯讀一本書也是不夠的吧?更不要說現代人為什麽要像秦始皇那樣成功了……。

第二,書名裏含有非可量化總結的數位,我會慎重選擇。比如【三國演義】,書名中的「三」字是一種可量化的總結,這樣表達毫無問題。而比如有一本書的名字是【做到這十七點,你的網店也可以大賺】,這種非可量化的數位「十七」,就是一種完完全全的「忽悠」,如果真的是誰做到這十七點就可以大賺,那麽恐怕也就沒有賠錢的網店了吧?

第三,如果說前兩種書名會被我優先考慮放棄的話,那麽還有一種書名會讓我覺得誤導性很強。比如【張三讀水滸】、比如【李四品唐詩】、比如【王五聊戰國】……等等。如果讀者本身是張三、李四的粉絲,那麽就沒有什麽問題了,但是如果讀者是本著想要了解【水滸傳】、唐詩與戰國歷史的態度,那麽去讀這幾本書則有可能讀到的並非「水滸」、「唐詩」、「戰國」……本來的樣子,而是圖書作者的個人見解。拿唐詩來說,解讀得再好,恐怕也比不上李白、杜甫……的原作吧?

第四,在我的了解當中,許多圖書的書名並不是作者定的,而是出版社的編輯定的。編輯的工作職責導致了他們必須做到兼顧內容與市場,對於編輯來說,一本好書的定義至少需要包含「內容好+賣得好」這兩部份,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恐怕也是「賣得好」吧。這也就會導致有一些書的書名是面向銷售方面的,也導致了有些讀者因為書名而不是因為內容買了這本書。

綜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量不要因為書名而去讀一本沒有讀過的書,看看書籍的章節目錄,也許會讓我們的選擇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挑到自己滿意的圖書。

註:本文中的書名均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