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賈伯斯常用的高效能筆記法,幫你讀書不忘、工作不亂、生活不慌

2024-05-21文化

想成長嗎?戳左邊關註我。每天給您分享有價值的內容。

本文精彩觀點:

1.筆記是一種高級資訊過濾器,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向人學、向書學、向事學。

2.做到高效筆記,就能實作知識變現,達到知識復利。

3.「道法術」結構化的知識最有力量,結構式的學習也最有效。

4.人類的知識是透過高效筆記得以創造和擴充套件的。

5.只要有筆記,就可以梳理,就可以提煉,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不斷喚醒,最終形成完善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讀書,讀了就忘。

完成了一項工作,如何復盤。

每天醒來不知道幹什麽,每天結束了也不知道幹了什麽。

這些學習、工作和生活問題,時常都困擾著我們。

解決問題,很簡單——

就是高效做筆記。

「筆記俠」創始人柯洲在【高效能筆記法】中提供了方法論。

羅振宇和吳曉波都做了推介。

羅振宇表示,「筆記俠」的知識加工能力很極致,是年輕人極好的學習物件。

吳曉波說,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掌握高效能的工作和學習方法,成為高效能人士,實作更多的境界。

柯洲是筆記高手,一直透過筆記的方式,致力於記錄商業、見證商業、講好新商業變遷的故事,並形成了自己一套筆記科學方法論,做到筆記邏輯化、方法論化和科學化。

【高效能筆記法】就是他多年做筆記的集大成,能幫助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內容,大規模、高品質地整理出來,成為高效能的知識工作者。

一、高效筆記背後的思維邏輯

那如何高效做筆記?

先談一下筆記的概念。

筆記是一種高級資訊過濾器,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向人學、向書學、向事學。

而高效筆記法可以做到去蕪存菁、化繁為簡、由碎片到系統,可以訓練邏輯思維、框架思維、架構思維、系統思維,擁有資訊檢索能力、知識提取能力、知識關聯能力、深度思考能力。

所以, 做到高效筆記,就能實作知識變現,達到知識復利。

高效筆記背後有一條思維邏輯——

「道法術」結構。

「術」是經驗知識,即案例,相當於人物故事;

「法」是理性知識,即方法論,相當於具體做法;

「道」是絕對知識,即規律,相當於中心思想。

「道法術」結構,要求我們把知識中的中心思想、具體方法和案例提煉出來,並進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

「道法術」結構,就是一種金字塔結構, 具體結構如下:

情景:交代某一個情景和環境;

沖突:在該情景和環境下遇到的矛盾、混亂和障礙;

疑問:這個矛盾、混亂和障礙體現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

解決方案:面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這結合「故事山模型」就是:人物、動機(道)、麻煩(術)、於是(法)、然後、結果。

芭芭拉金字塔結構原理可以概括十六個字: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推進。

美國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到的「黃金圈法則」也是一種「道法術」結構 ——

為什麽(道),怎麽做(法),做什麽(術)。具體如下。

為什麽(道):目的、理念,為什麽做這件事;

怎麽做(法):具體操作方法和措施,用什麽方法論完成這件事;

做什麽(術):現象、成果,最終實際的產品、想法、操作和風格是什麽。

好的思考、行動和表達,往往是由內向外的,也就是從「為什麽」(道)出發,然後講「怎麽做」(法),最後將「做什麽」(術)。

比如拿賈伯斯一段演講為例:

一、為什麽(道:核心價值觀):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突破和創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二、怎麽做(法:實作的方法):我們挑戰現狀的方法,就是把我們的產品設計得更加完美,操作簡單和界面友好。

三、做什麽(術:最終的產品):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想買一台嗎?

這其實也是一種「道法術」結構。

「道法術」結構是學習的本質和規律。

切記,結構化的知識最有力量,結構式的學習也最有效。

今天,我們具體談一下書中讀書筆記、工作計劃筆記和復盤筆記的方法論。

二、讀書筆記三部曲RTG法則,延伸大腦,升級認知

R是記錄,T是整理,G是行動。

一是摘錄筆記,重點提取書中「道法術」結構,把中心思想、方法論和案列摘錄出來。

摘錄,就是拆書。

所謂拆書,就是拆解一本復雜的書,把其中的骨架和知識點找出來,用筆記的方式將它呈現。

拆書的價值有能做到快速又全面地讀,能形成要點筆記,對全面認識書的知識體系。

好的摘錄筆記,是書的中心思想清晰、方法論齊全和案例翔實。

這是書中的「道法術」。

二是轉述筆記,是從理解到清晰表達,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出來,進行再次詮釋,準確地解讀,清晰地描述,從而證明他完成了對書的吸收。

一般包括內容復述、知識關聯、組合整理和感受描述。

三是行動筆記,重點是關聯自己的經驗和實踐,去解決問題,改變自己。

這是透過自己的行動,來昇華出自己的「道法術」,也是實作了知識的復利。

這三個方面實際上就是將學習、思考和行動結合起來,延伸大腦,升級認知。

三、復盤筆記「5why分析法」,最佳化行動,促進成長

復盤的本質就是碎片資訊結構化、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標準化、標準知識系統化、個人知識組織化。

這裏有兩個概念需要主要了解: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

日本「知識管理理論之父」野中郁次郎在【創造知識的企業】一書中說,要重視內外知識的管理。

他認為, 內部知識體系是存在於大腦內的知識體系;外部知識體系是存在於人體外部的知識體系,如文字、圖片、聲音、視訊等形式。

現代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把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

隱性知識,是隱含在個頭頭腦中的知識,如經驗、技能、想法、信念、情感和價值觀等,很難被記錄下來、分享和學習,屬於內部知識。

隱性知識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技術維度,屬於手藝;另一個是認知維度,屬於心智模型。這兩個維度,都有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說」的東西。

顯性知識可以透過媒介記錄和傳播,容易分享、儲存、表達和學習,屬於外部知識。

比如書本中的音樂知識是顯性知識,貝多芬掌握的獨一無二的譜寫交響曲的技能則是隱性知識。

野中郁次郎說,人類的知識是透過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交互作用得以創造和擴充套件的。

那復盤就可以將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轉化,達到一種相互補充和促進的作用。

復盤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復盤事情,如方法、技術和工具;

二是復盤人物,如標桿、態度和行為;

三是復盤組織,如架構、機制和流程。

復盤一定要促進行動改進,否則就是失敗的。

復盤行動,可分為三部份,一是開始做什麽事,二是停止做什麽事,三是繼續做什麽事。

行動計劃示意圖如下:

有個重要復盤工具——

「5why分析法」。

這是來自豐田的工作實踐,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追問5個「為什麽」,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這關鍵在於鼓勵解決問題的人,努力避開主觀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入手,沿著因果關系的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四、計劃筆記「六點工作清單制」,高效行動,達成目標

一是提供一個工具——

遵守「六點工作清單制」。

需要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掌握「清單式思維」,就是把每一件事需要完成的時間點和關鍵點寫出來,嚴格推進。

第二,運用「四象限法則」,記住要永遠重點花時間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跟我們的長遠目標緊密相連。

第三,實行「六點工作制」,就是盡量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控制在六件以內,如果少六件,那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無法安排,如果多六件,就會做不完。

二是要擅用計劃筆記的圖表工具。具體如下:

三是堅持兩個內在習慣。

第一,堅持善用時間,把自己大塊時間投入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兩三件,放棄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第二,堅持要事為先,先做重要的事情,凡是有價值、有利於實作目標的事情,就是要事。

現代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我們要時常思考幾個問題:

一是這個任務對你或公司來說有多重要;

二是如果你完全不做會怎麽樣;

三是你是這項工作的唯一人選嗎;

四是公司內還有哪些人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五是這個結果怎麽樣才能更快實作;

六是如果你只有一半時間,這項工作該怎麽完成。

這幾個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工作價值的高低,是否需要放棄或者派發給別人,從而保證自己有時間花在充分發揮自己專長和熱情的事情上。

作為知識工作者,或者說內容創作者,我們都需要做好筆記。

只要有筆記,就可以梳理,就可以提煉,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不斷喚醒,最終形成完善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如果我們將內容以結構化筆記的方式呈現,就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就能解決我們在讀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是柯洲新書【高效能筆記法】講解第5期。
本書講解完畢。
請繼續關註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麽】講解。

想成長嗎?戳左邊關註我。每天給您分享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