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帛文:從遙遠的故鄉走出來的青春

2024-01-22文化

◎帛文

脫離了母體的人總是會有一種戀母情結,而孕育生命的故鄉也會是一個人永生難忘的地方。無論尋求的路有多麽艱辛,走了出來,卻總是想著回去,無論走多麽遙遠,心總是系著遠方的故鄉。

我回不去了,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戀著的那片熱土。

我開始靠寫作懷念。二十年我生長在那片土地,註定二十年以後乃至衰老死去我都無法再回去,一種漂泊之感頓生心頭。我得到了什麽又失去了什麽,我想用一本筆記來記述我的所得所失,中間畫一條線,左邊寫我的所得,右邊寫我的所失。這樣或許心情會變的痛快,人生亦會有精彩。

可是回頭想想,這樣整天在和得失計較的人又怎麽會痛快起來呢。於是在沒有堅持開始的時候就結束了。

生活是枯燥的,可寫作未嘗不是一件枯燥至極的事情,而然在別人眼裏會是這樣的,如果一旦沈浸在其中。那種感覺又怎會是別人能體會得到的。

曾有一段時間不去嘗試寫作,那種沈浸在其中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敏感著文字的痛苦是別人無法感受的,完全被文字困惑著,走不出來,心情更加壓抑,每一個字斟句酌後卻很難再有對生活的興趣,有種像武俠小說裏練功走火入魔的感覺。可是離開了文字後完全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義,失去了根基一樣。

還是下定決心與文字保持著這種微妙的關系。模仿是最沒有含量的一種寫作方式,甚至會變成抄襲。於是我決定尋找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曾一度讓自己變成一個憂郁癥患者,還加上一個綽號美其名曰憂郁的棲居者。更加憂郁到失去生活的意義。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在特定的環境裏,寫作是需要一種沖動的,這種沖動的促使下你會覺得自己完全不等同於一個獨立的個體,去融入整個篇幅中。沈默寡言的人心裏會藏著很多故事,其實我是個沒有故事的人,或者說我的故事很枯燥,枯燥到沒有人去理會。

我甚至都不會去做夢,人生有一件悲哀的事情是連夢都沒得做。睡眠特別少,晚上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在同失眠做鬥爭。這距今已經有八年之久,清晰地記著是在高考前的一晚烙下了病根,難以去除。即使心情抑郁了都不可以。如果想完全入睡,那只能是等把整個夜晚熬到白晝,體力不支的時候才會安然的如同死去一般倒下。不知道這種狀態會持續到多久。

毫無誇張地說,我是在逐漸損耗自己的生命。我倒是想看看,生命的韌性究竟能持續多久。可能我的抑郁癥到了無可救藥的時候,和自己的生命作鬥爭,無事的時候總喜歡自言自語。呆呆傻傻地看街上的行人,把自己孤立起來,有時甚至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就忘記,抑郁癥加上健忘癥,還伴有輕微的癡呆癥。我開始慢慢的走向衰老,或者是未老先衰。

體會到生之維艱,寫作會是一件可以喚起記憶的有效方式。如果真有那麽一天,我的記憶完全失去,我能看到的也許只有這些,就像記憶清晰的時候讀別人的作品一樣,回顧自己的前生。其實這個主人公就是自己,這是一件多麽可笑及悲哀的事情。

有時候想死去的時候沒有了記憶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起碼對自己來說了無牽掛,不會去眷戀這些塵世凡物。可是對於身邊的人又會是一件多麽殘酷的事。面對死亡史鐵生會有最好的詮釋,死是一件無須著急的事,這個「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的堅強的人終還是離開了我們。有時候想想死亡並不是一件令人談虎色變的事,生與死是人生永恒不變的主題。當老之將至,當生命離我們漸行漸遠,從容面對或許是最好的解脫。我們應該為活著找更充分的理由。這裏不免讓我又想起了余華的小說【活著】,富貴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起起落落,活著才是對死亡最好的證明。

這裏胡亂地尋求著每一個詞匯,證明我還活著,我還能思考。

一個人安靜久了無論如何也要制造出點聲音。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安靜太久整個人都會被放置在一個寂靜的位置。不想被忽視,這也是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每一個人都依戀於自己的故鄉,每當談論起來自己的故鄉,一股從靈魂深處的幻想便觸發他不得不激動萬分,提及自己的故鄉,總是會自豪的並且是心血來潮的。

一個遊歷過幾個城市的人回來會說,他看到的別處的人們都是身心疲憊的,他們甚至都傾向於懶散,在生活的壓力下,每個人都在逃避繁重,他們躲在習慣和偏見背後,因為為了生存,每個人不得不做和自己心意相違背的事情,久了就會有一種厭煩的感覺,這種感覺表現出來就是對待一切的虛偽,不自然,甚至是做作。外面世界的人都是戴著面具生活,在這層面具下你看不到真正的人性。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卻很無奈。這就是尋求的最悲劇的結果。

「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現在,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說不定呢,我可能改變世界。」

原來我們從最初就忽視了自己,如果我們能從自己開始,人生會有另外一種契機。從很早的時候我就學會了反思,反思會讓人進入一種完全忘我的狀態,我與他人,我與群體,我與這個世界,這些讓我內心得到無限的滿足,在渺小中窺見他物之外的偉大。這種默契的配合需要我做出犧牲,青春,故鄉,追求愛的權利……

改變自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原來很久以來我都沒有好好的審視自己,一個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反其道而行之,甚至走向極端,毀掉自己。

在三十八歲的年紀改變自己還不算晚,也算是對三十八年來的認知的一種祭奠。

壹點號帛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