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介立-士之節操,獨立於世

2024-03-24文化

自古,同富貴者易,同貧賤者難。無論夫妻還是兄弟。古之士,能與主公相伴貧賤,卻去之富貴者,首當屬介子推也。

重耳出亡,周流天下,共有五位賢臣輔佐。當時人們更看重氣節、忠孝禮儀,並非有人提出的「政治賭博」。等十九年後晉文公回到晉國,掌握政權後,那四位賢臣受到極大封賞,只有介子推對此嗤之以鼻:「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承輔。龍返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為躲避賞賜,他毅然帶老母逃離家園,進到一座大山裏以滿足自己純粹的士的氣節。讀過不同版本對他的表述,有說晉文公 到介山尋介子推不見,命人火燒介山想逼出娘倆,不想竟雙雙被燒死,才有了寒食節的傳說。也有說介子推成了樵夫,文公派人尋而不見,恰遇介子推背柴路過,便詢問介子所在,答:他不想讓人找到,我又怎能知曉……總之,深守士之高潔誌氣、曾為晉文公割股獻肉的介子推,就這樣消失於人們視線外,終老介山,也在歷史上刻鑄下一筆可歌可泣的篇章。

古人對氣節的尊重,現代人很難再有理解。想當初朱自清先生寧可餓死,不食美國救濟糧;老舍先生為保文人氣節投河自盡。他們是中國有誌文人的脊梁,也是古時士的延續:「東方有個士叫爰旌目,一天要去某地,因未帶食物半路竟被餓暈。正好狐父有個盜賊叫丘的路過,發現了爰旌目,用水泡飯灌下幾口便醒過來。爰旌目顫巍巍詢問恩人名姓,答狐父人丘。爰旌目聽說過這個盜賊的名號,很是氣憤:‘我怎能吃盜賊的食糧!’用手指卡喉嚨將吃進去的泡飯吐出,直到氣結而死。」不飲盜泉之水,不吃嗟來之食應該同此典故吧。

總之,士屬於古代一類特殊群體,有很多節氣和品質,他們把氣節和人品看得比生命還重,所以才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成語。他們寧可不侍奉國君,也要忠於賞識自己的主人:荊軻、豫讓、專諸等死士即是他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