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本質與特征專家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舉行

2024-04-27文化

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天津頻道

武少民

4月24日,天津城市文化本質與特征專家研討會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行。應院長、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之邀,津門文化界眾多學者、專家、作家等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就「天津城市文化的構成與特征」「京津滬城市文化性質比較」「津派文化的優勢」「天津城市文化景觀與標識」「天津的城市精神與文化形象」等話題展開研討,凝聚共識。

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代表學校歡迎專家學者們的到來,並表示,由馮驥才先生發起的「熱愛我求學的城市」活動已在天大開展多年,此次研討會能在天大召開備感榮幸。大學與城市相互滋養,天津大學有責任支持天津的文化建設,向世界傳播天津的精神氣質。

研討會上,十余位津門文化界卓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闡述對天津城市文化本質與特征的理解。

原天津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方兆麟,透過對天津城市形成與變遷過程的梳理,提出天津文化從農耕文化到紳商文化再到市民文化到三個發展階段,著重分析了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激烈碰撞對天津市民以自嘲對抗無奈的幽默性格的塑造,以及天津市民文化對市民階層審美意識、價值判斷和道德觀念的反映,辨析了市民文化與俗文化的不同。他認為,市民文化實際上就是大眾文化,「如何更好地發展繁榮大眾文化,讓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大眾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評論經需求,是現階段文化工作的當務之急。」

天津社科院圖書館館長、市作協副主席閆立飛,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探討天津城市文化的構成與特征。他認為,從時間維度看,天津城市文化大致由近代文人詩文文化、近代市民和商業文化、現代工人文化三類構成。從空間維度上看,天津城市文化總體上屬於由衛而始、由漕運而興、因開埠而大、因工業而強的依海傍河新興北方城市。天津城市性格總體特征明顯,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像天津這麽古樸、洋氣、大氣、精致而且具有親和性。

天津市檔案館編輯研究部副主任周利成,對津派文化與海派文化展開比較,分析兩座城市都是中西合璧、華洋雜處,為何文化卻有鮮明的不同。他認為,開放包容是津派文化的核心,也包括、蘊含和統領著租界文化、海河文化、運河文化、哏都文化、鹽文化等。他還提議天津也應該有一本【津派】刊物,作為研究津派的陣地和平台。

天津師範大學地方文獻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良,用「山水相映、雅俗共賞、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概括天津文化特色。他提出,人們對天津的認識往往偏重俗文化的一面,對天津的雅文化認識不足,希望能加大力度挖掘和宣傳天津的雅文化。

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任吉東,系統地闡述了他對天津城市文化定位的思考。他從天津的自然風貌與地理特征、空間領域和區位功能、人口階層、生活方式、時代精神的演變五個層面,對天津文化初步定位為多元包容的河海文化、忠誠擔當的畿輔文化、融通和諧的多元文化、樂觀豁達的大眾文化、引領時代的創新文化。其中,河海文化是根脈,解釋天津文化從何處來,畿輔文化是靈魂,決定天津文化向何處去,多元文化是源頭,回答天津文化因何而成,大眾文化是形體,彰顯天津文化去往何處,創新文化是精神,凸顯天津文化動力何在。

研討會上不乏觀點的碰撞。原今晚報社社長賈長華,提倡應大力張揚「近代百年看天津」,但究竟看什麽,需要嚴格界定歷史時期和歷史內容。他希望能建立一座「近代百年看天津」主題的博物館,以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天津獨特而豐厚的近代歷史文化資源。【天津日報】高級編輯羅文華同意「近代百年看天津」是一個非常好的天津文化口號,但他認為不必將古代與近代、近代與現代切分得太嚴格,如天津的不少古代建築也承載了近現代的歷史文化事件。

更多的是不同領域的專家提供不同角度的理解,使天津文化駁雜難辨的面貌在討論中一點點清晰起來。著名作家、原天津市作協副主席肖克凡,用京津兩地市民在菜市場裏對同一蔬菜的不同稱謂舉例,以作家對語言表達的敏感,對北京市民文化的理性與天津市民文化的感性做出比較,凸顯天津文化的特點。原【今晚報】副刊部主任姜維群認為,天津文化興於河、繁於商、容世界,以天後宮為大本營的世俗文化接地氣、易傳播,以勸業場為代表的商業文化則與民眾和民俗緊密相連,而碼頭廣納四方隨你來去,成就了天津人包容世界的文化心態。南開區文旅局研究館員、天津民俗專家尚潔從媽祖文化與天津的精神血緣關系切入,透過「老娘娘連著年」的諺語談天津民眾對媽祖的共情共鳴,論證媽祖文化是天津城市文化不能繞開的一個重要標識。原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建築師路紅提出,對於城市精神和文化形象,應圍繞文化遺產來梳理、圍繞自然遺產來豐富、圍繞保護傳承來創新。此外,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春彥,天津市文聯副主席、天津泥人張世家第六代傳人張宇,西青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普都青文化專家馮立,也分別從城市文化的建築基底、非遺品牌文化的創新和普都青文化的挖掘等不同角度展開研討。

馮驥才先生表示,天津的知識分子有責任也有自覺,為城市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自己的智識和力量,於是才有了這樣一場在思想和學理上給人以享受的研討會。在他看來,城市的歷史文化是一種活著的遺產,而天津如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大城市一樣,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上起過重大作用,其文化豐富、多元、斑斕、獨特,不可替代,又錯綜復雜,但為了城市文化的傳承發展,學界需要找出天津文化的本質與特征。

馮驥才先生對大家的觀點進行總結,提出天津的文化特征有如下幾點:

一,城市相容並包。天津從來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開埠之前碼頭上的人「五方雜處」,開埠後又「華洋雜處」,移民性強,相容並包、多元並存是天津的首要特點。這也造就了天津人豁達幽默、厚道和諧的風土人情。市井文化有著濃郁的煙火氣。

二,城市面貌爭奇鬥艷。多元的歷史文化使天津的建築極其多樣。既有天津本土的民居建築、各類歷史建築,也有上世紀前半葉九國租界留下的各種風格的西洋建築。這在中國獨有。

三,文化雅俗共賞。天津一方面有很強的市民文化色彩,民俗厚重濃郁;一方面又有大量文學、藝術、建築等方方面面的雅文化;一方面是現代歌舞,一方面是相聲園子。雅俗共賞、雅俗共存、互不排斥,是天津城市的文化特色。

四,本土特色鮮明。天津在歷史上形成了本土文化、外來文化兩個區別明顯的城區,但因各租界分治、存續時間長短不一,外來文化並未像上海一般與本土生活充分融合,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態。因此在雅俗共賞、中西合璧、多元包容的基礎上,天津的本土文化仍是主角,地方特色尤為鮮明。

馮驥才先生認為,較比很多城市變化巨大,天津的一大幸運是城市的主要肌理仍保持原狀,仍然擁有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猶然能夠支撐上述城市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的多元和斑斕。具體說有12個十分重要和珍貴的城市文化板塊:三岔河口(天津城市的發源地);古文化街(「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非遺眾多,年味濃郁,還有國家非遺媽祖信仰等。這裏是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海河風景線(天津母親河。兩岸文化景觀和遺產密集,天津原住民大多沿河而居,從解放橋到三岔河口的一段河道清晰而神奇地展現近代百年中西文明碰撞與融合的獨特的歷史過程);等等。馮驥才先生建議:天津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不妨采用【今晚報】在上世紀評選「津門十景」的辦法,調動市民參與城市名片的評選,以此喚起人們對城市的熱愛和榮譽感,讓城市的主人也成為自己城市文化的傳承人。「有對自己城市的情懷,才能讓我們的城市在新時代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