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鱷魚爬:慘遭非週期性重設的仿生巫術

2024-04-12文化

近期,江蘇蘇州一健身團隊的練習「鱷魚爬」視訊登上熱搜。 標題中示意,這種健身方式「壞處多於好處」。團長朱先生則表示,自己曾咨詢過骨科醫生,對方認為這個動作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有好處,團隊中也有外科醫生,如果無效,不會堅持三年。

事實上,這種模仿動物的健身方式並不新鮮。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此類土法技藝總是反復失傳。

登上央視的「鱷魚爬」

氣功鼻祖導引術

氣功的歷史相當漫長 最早可追述至先秦時期

早在先秦時期,【莊子】就記載當時的養生愛好者透過「熊經鳥申」續命修仙,「熊經鳥申」即對模仿飛禽走獸的泛指。

【後漢書】又引華佗自述: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這就是後世叫得上名的五禽戲,而從中還可以得知,五禽戲或與一種失傳技藝--導引術。

馬王堆漢墓中的導引帛畫

1973年,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一卷充滿詭異人物動作的帛畫。 經專家確認,這便是失傳已久的導引術。古人相信導引可以調和體內的「氣」,從而起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乃至延年益壽的效果。這在今天看來並不科學,但其所帶來的的肢體活動,依舊能起到有限的健身效果。

類似的土法健身操,顯然不是服務每天忙不歇的體力勞動者,而是四體不勤的膏粱子弟。在醫療和營養水平都很低下的時代,也不會有太多肥胖癥患者、活到七十古來稀的老人以及關節受損還能茍延殘喘的人。所以,就算動作不當,副作用也不太明顯。 問題是,為什麽熱衷於修仙長命的古代,這樣一種土法健身技藝反而失傳了呢?

雖然氣功有修仙延壽「功效」卻非週期性遭遇失傳

不入流的道家醫派

漢初奉行黃老之術 自然給氣功發展創造條件

早在漢初,朝廷奉行黃老之術,修仙、鬼神、丹藥等原始道教元素也大行其道, 為後來道教的正式誕生提供了豐富的建構素材。這或許與劉氏起義背後的勢力息息相關。劉邦斬白蛇起義化用了五行理論,軍師張良傳承自黃石公的【素書】也包含大量道家思想……

但好景不長,董仲舒在漢武帝支持下改造儒學,並使之成為唯一合法的官方意識形態。一度吃香喝辣的道家失勢,就只配跟下裏巴人談笑風生。

風靡漢代的羽人造型很可能來自百越文化

此後,與劉氏先祖同鄉的張道陵,在百越故地龍虎山接受天啟,前往漢朝的龍興之地巴蜀創天師道。 這一過程中,天師道吸收了不少明顯源於百越、巴蜀的本土蠻夷文化元素,比如羽人和鬼畫符。另一派,即張角的天師道,同樣可能從百越文化中汲取了靈感。其所依仗的【太平經】,被認為可能由活躍於百越故地的於吉所作。

這兩派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提供醫療招攬信眾,與後來靠醫院開啟市場的基督教沒有什麽本質的不同。實際上,在宋代以前的傳統的醫家與道家堪稱難兄難弟。 韓愈所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恥」便是對這一情形的寫照。

天師道的開創過程中 內建大量土法醫學內容

根據【三國誌】記載,華佗被曹操征召後謊稱有病婉拒,最終被看破而被殺。 華佗不願給曹操當醫生,可能是因為「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更不用說做專職醫生了。在古代,士大夫只有仕途失意才會成為醫大夫,後世做題失敗的李時珍不過如此。

當時的另一位醫家張仲景,根本不見於正史的記載。同樣是因為做醫生意味著地位低下,甚至還不如出賣腚溝子上位的人。 且其【傷寒雜病論】以陰陽六經辯證為基礎,顯然也受到道家學說的影響,很難說與兩派道家無關。

即便是張仲景這類的名醫 依然社會地位低下

氣功不敵打壓

張角這類道家領袖 無疑是世俗君王最害怕的物件之一

當然,慣於聚眾的道教始終是治安隱患。 漢末的於吉-張角一派被剿滅,而天師道同樣在漢末、東晉受到收編與鎮壓。乃至三武一宗滅佛,道教作為本土宗教、乃至偶爾客串推手,也未能總是幸免,反而在北周武帝、後周世宗時慘遭波及。行醫的長期與修道的混跡,不免跟著淪為打壓物件。

宋朝以後,隨著科舉制不斷完善,做題成為文化人的唯一出路。道家在民間的市場被再度瓜分,連醫家也棄道投儒,喜提「大夫」「郎中」等儒家官僚色彩的稱號。

從宋朝起 醫生群體逐漸與道家分流

金元時新興的全真道更是逐步放棄物理煉丹,轉而修煉精神內丹,使得醫道進一步脫節。 與此同時,在金元四家的刺激下的溫病派興起。他們以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為理論基礎的經方派,構成了傳統醫家的一次大換血。

這樣一來,道家所傳承的各種土法保健技藝也被迫轉型。 不僅要與膏粱子弟們隔絕,反而會在挨打的過程中不斷失傳、變異,只能依靠民間野草般的生命力不斷「復生」。

以導引術為代表的氣功融入傳統武術

比如現傳的【傷寒雜病論】,就是散佚後重新整理所得的閹割版。五禽戲也非華佗原版,而是明清時的同人作品。至於秦末漢初的風水經書【青囊經】,更是徹底失傳而無從考據。

時至今日,導引術以鱷魚爬的形式在崇拜鱷魚的百越故地蘇州重生。 結合這番曲折的歷史,不免令人五味雜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