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玩核桃九品:第六品 在譜

2024-02-08文化

在寫這個【文玩核桃九品】的最初,我實際上猶豫過到底「第一品」應當是「天成」還是「在譜」?在我看來,文玩核桃當中「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所代表的就是「文化的傳承」。在譜的核桃,可以說是一種傳承;而不在譜的核桃,傳承肯定是不存在,至於是不是有文化內涵,就見仁見智了。

譜,在這裏指的並非「文玩核桃譜」,而是一種講究。這就好比一個清朝流傳到如今的飯碗,是不是老物件?肯定是個老物件,但是這個碗到底出自哪個窯口、哪個大師的工藝、哪位皇帝用過……,這些才是構成這個碗是否為「古董」的更加核心的元素。

如果不講究的話,文玩核桃就只是個樹籽,大家也就沒有必要把它提升到一個怎樣的高度了,但是如果講究,就必須在尊重前人文化的基礎上,再做出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結合的概念。

如今的市場上,文玩核桃的品種名稱已經有兩三百種叫法了,原來的獅子頭、雞心、公子帽、官帽,除了獅子頭的概念還存在(但是已經被套用得亂七八糟了)之外,另外三個品種的核桃都正在淡出人們的視線。

不是說新的概念不好,文化,當然也需要與時俱進,但是一些老的講究,還是應當堅持一下的。我認為這個模式不妨參考一下如今古詩詞愛好者的做法。隨著網路的發達,在網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喜歡寫古體詩。在這些詩友當中,有的人認為既然寫古體詩,就要按照古體詩的寫法來寫,格律、平仄……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人則認為古體詩只是一種文字數量上的形式,如今早已經不是古代,格律平仄韻腳都可以不講究了。

爭論的結果,是大家預設了兩種模式的並存。喜歡按照平水韻格律寫古體詩的,繼續堅持自己的傳統;而認為只要是七個字一句湊成一句就叫「絕句」的,也完全不必在意古時文法的要求。我的觀點是:只要你自己喜歡,詩愛怎麽寫就怎麽寫,只是,如果不是按照律詩的平仄來寫的,不要叫它「律詩」就好了。

文玩核桃亦是如此。有的人喜歡傳統,有的人就是喜歡科技狠活兒,就每個人個體而言,完全不存在高下之分。但是,我會堅持文玩核桃這個概念應該有自己的專屬定義。如果說藥悶、夾板、動過刀的核桃都已經被單獨列出來了的話,那麽我們對於文玩核桃是不是應該也有一個清晰地認知呢?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在這個時候,有人應該站出來編撰一套「文玩核桃譜」了。這才能夠讓文玩核桃繼續成為「有講究的文玩」。或許,這是因為我站在了自己興趣愛好所在的立場上,也許,更多的文玩核桃愛好者早已經把文玩核桃當作了完全沒有個性的普通樹籽商品之一,唉,實在是有些唏噓。

我是很喜歡收集文玩核桃的,但是如今,我已經不知道自己收集的文玩核桃是否有代表性了,特別是當我看到有些朋友連陰皮的核桃或者修過的核桃都已經不在意了的時候,說實話,我也會覺得文玩核桃也不過是個玩具,並沒有什麽文化概念包含於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