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顏氏家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

2024-06-27文化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字介,系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

【顏氏家訓】共七卷二十篇,是一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並以之告誡子孫的經典家訓,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傳誦千余年而不衰,被贊譽「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譯文:一般人不教育子女,並不是想讓子女作惡犯罪;只是不願看到子女因受責罵而臉色沮喪,不忍用荊條抽打子女,使其皮肉受苦。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戒尺雖然已經結束歷史舞台,但它的象征意義依然存在。

心中有敬畏,知是非對錯,做人做事才懂輕重,知進退,才會守住原則和底線。

而現在很多父母,心中已然沒有了戒尺。面對孩子犯錯,敷衍姑息、視若罔聞,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懲戒,只會更加恣意妄為,終將小錯鑄大錯,害人害己。

教育子女這就像治病,難道不用湯藥、針灸就能治好病嗎?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講中直言:教育孩子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孩子必須要管教,犯錯要付出代價。

愛之深,責之切。適度的懲戒是規範孩子行為的手段,是對孩子更深的愛和保護。

那些父母狠心的「管教」,長大後,都變成了孩子的「感激」。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

譯文:父子之間的關系要嚴肅,不可以過分親昵;骨肉之間的親情之愛,不可以簡慢不拘禮節。。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但這離不開度的把握,太過嚴肅或過分親昵都不可取,就像弓弦,太緊會斷,太松就會沒有力量。

所以,提倡嚴而不苛、溫而不慍、寵而不嬌、愛而不溺,寬嚴相濟。

就像【非暴力溝通】中所講的「溫柔而堅定」,表面講的是溝通,本質上是面對問題的思維方式。

智慧的父母,心中有溫度,手中有尺度,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做孩子成長的領路人。

君子之不親教其子

譯文:君子不親自教授他的孩子

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

孟子解釋其原因,是因為父母調教孩子,孩子不聽逆反,父母容易發怒,從而互相指責,導致產生隔閡,傷害了雙方感情,不利於家庭和睦。

延伸開來理解,父母雖有教育孩子的義務,但不應該過多幹涉孩子的個人成長,如果按照自己的一廂情願去塑造孩子,往往事與願違。

古有「易子而教」,是因為同樣正確的道理,父母自己親自對子女灌輸,不如從別人口中說出來更能讓子女接受。

另一方面提醒我們,父母應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更加註重言傳身教,且身教重於言教,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並借助周圍的人和環境,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

譯文:人們都喜愛自己的孩子,卻少有能夠一視同仁的。

每個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出生前一樣,出生後在培養教育時,也應做到一視同仁,不偏心。

父母不重男輕女,不應該偏愛這一個而忽視另一個,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家庭和睦,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父母平等關愛每個孩子的成長,即是孩子的福報,自己年老時也必定會享受到更多的福報。

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譯文:如果憑學到的本領取媚於人,即使官至宰相,也不希望你們這樣做。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力比品德更重要,要從小教導孩子保持本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這些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聖賢之道,都是在教導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對原則和底線的堅守。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涵養道德品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永遠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