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再讀【蘇東坡傳】我頓悟:高維的人,都在享受孤獨

2024-10-18文化

蘇軾曾寫過一句詩:「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在熙熙攘攘的都城,繁華與熱鬧觸手可及,而蘇軾卻想在人群中把自己藏起來。

因為在他看來,外在的浮華都是過眼雲煙,孤獨才是一個人的宿命。

自入仕以來,蘇軾始終得不到當權者的認可。

「烏台詩案」以後,他更是被朋友疏遠,被朝廷遺棄,成為一個孤獨不幸的人。

可面對人生的寂寞,蘇軾不僅沒有為之痛苦,反倒甘之如飴,活出了生命的至高境界。

現實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意,陷於孤苦伶仃的境遇。

低層次的人,總是把孤獨當成折磨,在憤懣、哀怨中,把生活過得悲慘淒涼。

真正的智者卻視孤獨為修行,在獨處中不斷豐富自己,強大自我。

再讀【蘇東坡傳】我頓悟:高維的人,都在享受孤獨。

1

孤獨,是一種清醒

蔣勛在【孤獨六講】中所說:

「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孤獨,總想往人群裏走,以獲得所謂歸屬感和認同感。

但一味去追求熱鬧,強迫自己合群,只會讓你在無盡喧嘩中喪失自我。

不迎合他人,活出自己本來面目,才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開始。

公元1082年冬天,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

有天晚上,外面淒清寒冷,別人都早已進入夢鄉,唯有蘇軾輾轉難眠,還在獨自漫步。

他見一彎新月掛在梧桐樹上,一只大雁在林間不斷穿梭。

於是揮筆寫下一首詞: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眼前的景色,讓蘇軾不由得想到了自己。

這只孤雁飛來飛去,寧願落在寒冷的沙洲,也不願意隨便揀一根樹枝來棲息。

而他,因不願迎合官場的汙濁,而被小人陷害至此。

他也願和這只失群的大雁一樣,獨來獨往,甘願忍受這淒寒之苦。

緲若仙的孤鴻影,正是蘇軾孤高寂寞的心。

譚寧可幽居在偏僻荒涼的黃州,也不願隨波逐流,去做違背內心原則的事情。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孤獨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

越是低維的人,越是害怕孤獨,總是逼自己合群,結果只能迷失於外界的浮華,也讓心靈在喧鬧中變得貧瘠。

精神境界在一定高度的人才明白,離開人群,是一個人走向自我的必經之路。

人生在世,寧可抱憾,也不將就;寧可孤獨,也被違心。

懂得擁抱孤獨,敢於獨來獨往,你才能在自己的世界裏,活得清醒而自由。

2

孤獨,是一種境界

北宋詩人林逋,曾自喻「梅妻鶴子」。

他後半生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住在茅屋裏,過著一個人漁樵耕讀的生活。

林逋對梅花情有獨鐘,在孤山開辟田地,種了三百多株梅樹。

他還馴養了兩只鶴,跟它們朝夕相伴。

平日裏他喜歡飲酒,常常酒至微醺,便孤身一人乘船遊覽西湖,尋幽訪古。

林逋一生遠離紅塵,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日子過得安靜而富足。

正所謂: 獨處亦是清歡事,未必旁人盡相知。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於世俗喧囂中抽身而出,獨自享受內心的豐盈。

【蘇東坡傳】裏有這樣的記載:

在被貶黃州期間,蘇軾非但沒被孤寂的生活擊垮,反倒練就了一副超然的心胸。

農耕時,他就像一個老農民般,獨自勤勤懇懇地耕種;

閑暇時,他就一個人跑去喝酒,打發時間。

有次,他獨自在臨臯亭夜飲,等他喝完酒回家時,家童們都已呼呼大睡,怎麽敲門都不醒。

蘇軾也不生氣,他就索性一個人佇立在江邊,靜靜地聽江水浩蕩,賞月色江景。

他回憶起過往的歲月,也想起歷史上那些風雲人物。

但這一切,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唯有眼前的清風明月,江河小舟,才能擺脫讓人塵世的煩惱,找回內心的寧靜。

周國平說,寂寞是一片詩意的土壤,能夠誘發出關於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適應孤獨的過程,就是一個人靈魂抽根發芽、精神愈發豐滿的過程。

真正高維的人,都懂得繁華都是表象,熱鬧之外才是生活。

對他們而言,這世上沒有形單影只的自憐自艾,只有孑然獨行的自得自足。

正如莊子所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學會不斷往內走,避開紛擾的人群,在獨處中享受生命的淡定平胡。

3

孤獨,是一種沈澱

【莊子】裏有這樣一句話:「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在莊子看來,寂寞是萬物的根本狀態。

一個人只有耐得住寂寥,忍得了孤獨,才能用心經營好自己。

蘇軾就是一個在孤獨中沈澱並成長的人。

【蘇東坡傳】中記載,蘇軾被貶密州期間,整日閉門不出,將自己置於書海之中。

一次,朋友朱載因擔心他就此消沈,特意過來拜訪他。

沒想到,蘇軾不僅沒有郁郁寡歡,反倒捧著一本【漢書】邊讀邊抄。

朱載驚嘆道:「您還有心情抄書呢!」

蘇軾笑著說:「我抄【漢書】已有三遍了,每次咀嚼,都獲益良多。」

據記載,在那四年間,蘇軾經常把自己關在書齋,一心閉門苦讀。

在這種勤勉的努力下,他創作了多達700余篇的詩文。

與此同時,他的書法、繪畫都達到了巔峰,甚至在農學、醫學方面,他也多有建樹。

孤獨的時光,讓他得以潛心修煉自己,最終成為一代文壇大家。

作家奧普拉說:「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麽樣的人。」

層次越高的人,越是享受孤獨帶來的饋贈。

陳忠實在寫【白鹿原】時,為了遠離紛擾,一個人回到偏僻鄉村,每天都沈醉於創作當中。

寂靜無聲的歲月,卻雕刻出了永恒的文學瑰寶。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隱居期間,自耕自食、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

但正是與世隔絕的時光,讓他對生命有了另一重思考,在孤獨中創作出思想巨著。

日本作家知田秀樹說:「孤獨,是天才的試金石。」

一個人的成長,必定是從荒蕪與幽暗中沈澱而來,從精益求精的磨煉中鍛造而來。

真正高維的人,都懂得於孤寂中沈潛,專心打磨技藝。

與其把寂寞視為折磨,不如把獨孤當成一種享受。

當你坐得住冷板凳,那些寂寞時光裏的沈澱,都將會成為往後驚喜的鋪墊。

作家劉墨曾說:

蘇軾是孤獨的,但他卻在孤獨中,構建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精神世界。

因為對孤獨的享受,無論是遭遇宦海沈浮,還是經歷世情冷暖,他都能安之若素,自在超脫。

在這世上,安於孤獨,是安頓自我最好的方式。

讀懂【蘇東坡傳】,學會與孤獨為伴,在獨處中往前走、向內修。

讓自己在沈寂中不斷沈澱,你才能踏入更高維度,一點一點蛻變為更強大的自己。

點個 贊吧 ,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