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送東陽馬生序】不止是勸學,還回答了這三個問題,受益終身

2024-03-02文化

每到開學季【送東陽馬生序】都會在社交平台刷屏,評論區裏,句句字字都是成年人的悔恨的眼淚。

收割完眼淚,我們還要細細讀下,他給成年的我們又帶來了什麽?

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在講苦讀的深意,還把老師喜歡什麽樣的學生?領導喜歡什麽樣的跟班?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資源、沒有背景,又如何遇到貴人,說得透透徹徹。

余幼時即嗜學。

從古至今,只要你想學習,整個社會都會為你開啟方便之門,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你真的「嗜學」,而且一直都「嗜血」。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古時書籍貴重,窮人家不一定買得起書;能買到的也只是普通書籍。而知識搜集渠道有限,真想學到市面以外的知識,就得去「藏書之家」借來。

「嗜學」雖是敲門磚,但讓「藏書之家」肯借書給你,還有一個條件「計日以還」。

試試只借不還,不守約,沒那個人肯把書借給你。

敲重點,這些「藏書之家」又是什麽樣的家庭?

他們非名即貴,最起碼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小康之家。

宋濂,透過「嗜學」「借書」拓展了不少人脈。更厲害的是他把自己「嗜學」的IP打出去了,讓那些有權勢的人對他產生不錯的印象,記住「宋濂」這個人。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天氣極端惡劣,藏書之家心知肚明。他們看到的是宋濂的學習態度,不松懈、堅持學習。

他的辛苦「藏書之家」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把他當榜樣教育家裏子孫,你看那宋家孩子學,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這是人物濾鏡,一旦成立,就不可逆。無形中給宋濂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幫助。藏書之家一般有些好事,多多少少都會想到「嗜學」的宋濂。

簡單舉個例子,費盡心思得到一本絕版書,自己還沒過癮,就會主動問宋濂,我這有**書,你要不要看看?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這是普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肚子裏有點貨,又想獲得更高層的知識,渠道有限,怎麽辦?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這不是托關系,也不是高俅的拍馬屁。

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路遠不是障礙。上門求教,不是丟人現眼。

首先得想辦法和他們相見。

「碩師」村裏沒有,就擴大範圍,鄉、縣、市,總歸有吧?

作為後輩,不要擔心沒有送禮。放平心態,記住自己是在求學,是想站在巨人肩膀上,多學點東西,取點經,讓人生少走點彎路,這是人之常情,他肯定不會拒絕你。

不妨學習馬生,謙虛恭敬的拜帖,也會讓宋濂另眼相看。

而同鄉「碩師」看到有出息、贊不絕口的老鄉,相信他會和宋濂一樣,親切接見馬生,和他交流學習,傳授知識。

記住好問不丟人,自欺才丟人。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進入大學後你會發現,身邊人的水平相差無幾,這個時候如果你主動找老師請教,自然能得到老師提攜;但你隨大流、應付了事,老師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

其次,玻璃心,誰都有。這一段是告訴我們,收起玻璃心,臉皮再厚點。被訓斥一次,就哭鼻子,這誰受得了,下次「先達」「碩師」就不一定待見你。

人非聖賢,是人都會有脾氣。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被「先達」「碩師」訓斥後,挑個他們高興的時候,虛心請教上次為什麽罵你,這時他們會把心裏話說出來,也是實實在在的幹貨。

所謂是,敲後腦勺三下,可能是在敲打你,也可能是你真不成器。但你「色愈恭,禮愈至」,學學孫悟空,說不定學到的就是72變筋鬥雲,學問到更深一層。

有句話,將來你有真本事了,對這些曾經提攜、幫助過你的人,未嘗不是好事。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事,除了勤學苦練,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哪怕你是個飯桶,在這些「先達」「碩師」眼裏,頂多是有點丟人,真有合適你的機會,他們還是會首先想到你。

今天就聊這麽多。【送東陽馬生序】不止實用於學習,還實用職場,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天,我們繼續聊,窮孩子,又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