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維獨居時寫下一首詩,僅20字,卻治愈世人1200多年

2024-01-19文化

讀王維,應從【竹裏館】開始。

在這首詩裏,他寫道:「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小詩幽靜閑逸,雅淡簡麗,有娟秀淡遠的美意,亦有超脫塵世的境界。

王維是以山水修心的布衣男子,在沒有塵俗打擾的田園裏栽種自己內心的竹林。

他的這首【竹裏館】,寫的是他避世隱居之時悠閑的二三事,正如他不同流合汙的品格一般,不流俗於塵世的錦衣玉食,浮華煙月,把所有羈絆的俗念都拋諸身外,浮華名利皆視為流景浮雲,有獨一無二的風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一個人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裏,一邊彈琴,一邊打著口哨。

其中的「獨」字,既交代了人物的數量,又暗示了如此優雅的環境只有一個人享受,可見享受之人一定不是尋常之人、平庸之輩。

否則,怎能在這優美靜謐的環境中彈奏那高雅的琴。

至此,我們的耳畔似乎已響起了那由遠及近的悠揚悅耳的琴聲,並時高時低、時急時緩地在這遠離塵囂的竹林中飄蕩著……詩人演奏至高興之時,還要吹起口哨來抒發心中的情懷。

詩人、竹林、彈琴、口哨,有景也有人,真可謂一幅神奇美妙的情景,讀罷令人心馳神往。

如果前兩句是一幅竹林雅士畫,那後兩句則是明月籠罩圖;

如果說前兩句動靜完美的結合給了人美的享受,那後兩句的靜美則令人浮想聯翩。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兩句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

大意是:

這片竹林很大,沒有人知道我在這裏,只有天上的月亮聽我把心中的話兒訴說。

夜幕降臨之後,這片靜美的竹林恢復了它自然的寧靜,靜到了沒有任何聲音,靜到一種讓人不忍心打擾的境地,靜到了一種令人超然的境界。

此時,與其說是自然的靜,不如說詩人的心靈超然的寧靜。

我們知道,詩人王維信奉佛教,而佛教講究的是超然,但他的這種超然其實是心靈寧靜和淡薄的折射。

其實,這也正是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生活的真實寫照。

最後一句的「明月來相照」,點明「人不知」的情況下,一輪明月突然高高升起,如水的月光傾瀉而下,給陰暗多時的竹林帶來了無限的光亮與朦朧,給幽深的竹林增添了難以形容的神韻。

「明月」為何突然降臨?

因為詩人白日獨坐幽深的竹林無人相伴,孤獨寂寞可想而知,唯有善解人意的明月來此與之親近。

如此的情趣與意境,真可謂匠心獨運。

另外,明月的到來似乎又給寧靜的夜幕帶來隱約的聲音,這聲音似乎又是白日琴聲與長嘯的延伸。

我想,王維提筆落下的禪茶佛味,應是他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後褪去了安逸的鉛華,明白了居安思危這個道理之後,他開始寄情於這世間的山山水水。

於是,在他的筆下,每一朵花,每一片竹葉,每一個光景,都縈繞了太多太多的山水情懷。

王維喜竹,我也如此。

竹離塵脫俗、剛正不阿,它與梅、蘭、菊齊名,是當之無愧的清逸君子。

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用禪味熬煮世俗的這壺茶,以清和淡泊的心態飲紅塵苦茶。

若是你厭倦了塵世的紛擾,世俗的喧囂,不妨放下心中的執念,做一個像王維那般風雅之人,選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去山林走走,與花草談心,聽鳥鳴歌唱,去看一看漫步於忙碌都市之外的生活。

只要心懷王維一樣的清淡禪意,無論在哪兒,都有供心停歇的竹裏館。

最後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