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黃曉丹聊寫作,「文學訓練」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盈

2024-03-17文化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李苑

她出版的【詩人十四個】曾獲評豆瓣2019年中國文學年度榜單top5,她的演講【隨時間而來的真理】在網上播放百萬,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黃曉丹是文藝青年喜愛的「網紅教師」。

3月16日,黃曉丹受「長江講壇」之邀來武漢演講,分享了自己寫作隨筆集【誰能看見前面有夢可想】時的所思所想,這本隨筆集卷首語提出了一個問題「從20+到30+人生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少嗎?」黃曉丹用自己的文學體驗告訴大家,文學訓練可以開啟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文學裏描述的「生命的微小抵抗」是最動人的

黃曉丹是南開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畢業,師從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她擅長於結合當代人的生活和現代心理學對古詩詞進行解讀,她對世界的感受敏銳。

她在長江講壇中分享了【詩經】中的【東山】一篇,詩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復雜真摯的內心感受。黃曉丹說,詩篇所呈現的故事何嘗不是當代每個普通人的生活,打了一場又一場生活的仗,默默承擔著這中間的代價。「生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微小抵抗,就如【東山】中的這句‘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也曾經在下雨天看到過,公交車已經開動了,還有人跟著車跑著趕著,車行了一段才終於停下來。趕車的人要如此倉皇,是要去趕一場面試,還是要趕回家給孩子做飯?每個普通人都有這樣‘零雨其濛’的時刻。從古至今,只是承載生活的道具變了,生命的本質和感受沒有改變。」

黃曉丹說,當文學寫下這些普通人的「零雨其濛」的時刻,他們就留了下來,被人記住了。

「長期的文學訓練,給我帶來真誠、多樣和專註」

正如長江講壇主持人在主持詞中所說,在現代社會中,面對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我們有時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和情感需求,而文學能引發人們的思考,夠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讓我們更加真實地認識並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黃曉丹分享說,之前她很喜歡出門旅遊,旅遊讓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2020年之後她基本上都是待在校園裏,那麽是什麽讓她看到萬千世界呢?是文學訓練。「眼前的世界僅此一個,但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千萬。」當她在小小的空間裏,放開自己的五感去感受,並且記錄下這些感受的時候,感受到的那一刻就永遠不會消失,成為了自己豐富生命的一部份。

她寫道:「2020年1月30日,河灘上的艾草已經有手指長,敏督利開出黃色的花。每個春天襲來的時候,我都措手不及。在冬天時,山河睡著了。太湖邊上那些小小的半島,環島公路一半在湖面的陽光下,一半在山巒的陰影裏。大片蜿蜒的草地,水邊完全伸展的樹。在這裏我像一只小獸。我覺得我生於此地,存在於此地,似乎十分可以。此間之外的事忽然離得很遠。生命不必尋找額外的意義。但太陽一下去,便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如果不能動筆去創造,就仿佛我不存在。我常是趕在太陽下山前,開完回城的公路,關進書房,開始寫我龐雜寫作計劃中的某個章節。」

黃曉丹說,長期的「文學訓練」,對她的人生產生影響,帶來了三個東西——真誠,多樣,專註。黃曉唐特別提到,真誠並不是簡單的「我要對人好,不要騙人」,真誠是不虛與委蛇,真誠地面對自己。在這一點上,她最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詩歌中,沒有寫過一句套話,他過的是一種不內耗的人生。黃曉丹為讀者分享了陶淵明在去世前為自己寫下的【自祭文】。陶淵明對自己人生的評價是很高的,文章對所有的名譽都不提,他對自己的滿意在於一生勤勞,每天忙得沒有空閑,但心是安定的,曬過冬天的太陽,泡過夏天的泉水,人生到結尾沒有悔恨。「當我看陶淵明的【自祭文】時候,佩服他原來人生可以這樣對得起自己。」

有讀者請教如何進行寫作訓練,黃曉丹也說,就是要真誠地面對自己,不要寫任何一句不是從自己胸中湧出的話,寫真正打動自己的瞬間和感受。

據了解,本場講座現場長江講壇600座報告廳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除了該館直播平台外,央視閱讀和長江雲累計5萬余聽友線上聆聽了講座。

(本文圖片由長江講壇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